近年來,因為“吃貨”文化的盛行,汪曾祺那些談飲食的文章被一編再編,出版了不少選本。在網上,或真或假的汪曾祺語錄,談吃喝的、談生活的,也頗受網友喜愛,廣為流傳。但如果想要全面了解汪曾祺的創作和思想,長期以來卻沒有一個精編精校的本子可供閱讀。近日,曆時八年編校、共計400餘萬字的《汪曾祺全集》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為想要全面了解汪曾祺的讀者提供了一套可靠的材料。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中國現當代著名作家,從1940年開始發表作品,創作生涯曆經半個世紀,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記事》等。他的小說,風格平淡質樸,親切自然,深受讀者喜愛。3月2日,汪曾祺的兒子汪朗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早一起,在人民文學出版社以“春三月,我們一起懷念汪曾祺”為題,和讀者一起分享了他們對汪曾祺的了解和認識,其中特别談到了汪曾祺是如何進行小說創作以及他是怎樣自我評價的。
《汪曾祺全集》,汪曾祺 著,郭娟、劉偉、楊康、李玉俐、周墨西 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1月版。
氣氛即人物的小說寫法
汪曾祺是怎樣寫作的?據汪朗介紹,汪曾祺寫東西總是打好腹稿才動筆。每天早上吃了飯,就坐在家中的沙發上,端一杯濃茶發呆。“我們家裡人就說老頭又在直眉瞪眼。”
汪朗又說,沒見汪曾祺看過大部頭的書——也許是沒當着他們的面看;在他們面前,汪曾祺總是在翻各類雜書,談吃喝的,談景德鎮陶瓷的,談畫的。和他們聊天,汪曾祺也從沒講過文學名著好在哪裡,總是談些犄角旮旯的事兒。“所以他作品裡的人物對于各種事物的見解都挺在行的。”
通過“物”來寫人,确實是汪曾祺小說的一大特點。汪曾祺自己在《汪曾祺短篇小說選》自序說:“我以為氣氛即人物,一篇小說要在字裡行間都浸透人物,作品的風格就是人物的性格。”而氣氛和人物的塑造,離不開對于人物環境、人物身邊的“物”的描摹。
《汪曾祺短篇小說選》,汪曾祺 著,北京出版社1982年2月版。
汪曾祺寫鄉土,尋根派也寫鄉土,但是尋根派筆下的鄉風民俗往往是獨立的,和人物不直接發生關系,去掉那些描寫對小說沒有影響,楊早說。但汪曾祺的小說則不同,他小說中的鄉風土俗就是人物活動,是借以展現人物靈魂的東西,它們不僅因為人而活泛起來,而且給小說人物悄悄默默增添了活力和血肉。比如小說《金冬心》裡開列的菜單,《歲寒三友》裡寫王瘦吾小店裡都賣什麼東西,《異秉》裡寫王二的熏燒攤子賣什麼貨物,都是如此。
這種“氣氛即人物”的寫法是怎麼來的?楊早将其追溯至五四以來的中國新文學探索。郁達夫曾說中國的現代小說是“歐洲小說的一個分支”,汪曾祺早年也曾學現代派的手法寫詩、小說。他有一篇這樣路數的小說曾被沈從文批評為“兩個聰明腦袋在打架”,因為裡面的兩個人物你來我往,都在說格言、說特别有智慧的話,但這不是小說。
在西南聯大,汪曾祺上沈從文的課“各體文習作”,這門課教學生寫各種體式的文章。沈從文在課上出題目給學生來練習,比如“我們小庭院有什麼”或者“一間屋子裡的空氣”,沈從文将這樣的練習比作學做文學的零件。這些都是氛圍的寫作練習,楊早說,而不像當下的寫作教材,教怎麼開頭結尾、起承轉合。
汪曾祺
汪曾祺曾說:“前三十年生活在舊社會,後三十年生活在新社會,按說熟悉的程度應該差不多,但是我就是對舊社會還是比較熟悉一點,吃得透一些,對新社會的生活沒有熟悉到可以從心所欲、揮灑自如。一個作家對生活沒有熟悉到可以從心所欲、揮灑自如的程度,就不能取得真正創作的自由。所謂創作的自由就是可以自由的想象、自由的虛構,你的想象和虛構都是符合于生活的。”這段話實際在說小說怎樣才能寫出最重要的“氣氛”,楊早說。
表面上看,隻要多讀書、多觀察,就能羅列和人物相關的“物”,寫出汪曾祺式的小說,但其實不然,楊早說。沒有對氛圍的整體把握,單純地羅列事物,是沒有辦法和人物性格融為一體的。
汪曾祺:我大概可以當個名家
汪曾祺探索出的“氣氛即人物”的小說寫法,跟中國傳統小說注重故事和人物的寫法不一樣,跟現代派以來,比如先鋒文學那種重技巧、更重思考的小說,也不一樣。汪曾祺開創出一種現代小說的新寫法,楊早說,他自成一派。
汪曾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創作的?據汪朗回憶,汪曾祺說過自己不是鄉土派。因為汪曾祺認為鄉土派的創作态度和創作立場都是封閉的,而他自己雖然寫家鄉的東西,但他是用開放的角度來寫的,所以他堅決不同意把自己列入鄉土派。至于京派——京派不是京味,汪曾祺在看過《京派小說選》後,覺得把自己列入京派還是可以接受的。“因為京派裡頭的作家,林徽因、廢名,包括沈從文,都是他認可、崇拜的,把他作為京派的一個尾巴,他倒是不反對。”汪朗說。
《京派小說選》,吳福輝 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9月版。
“我們在家經常拿他開玩笑,他說你們對我好一點,我以後可是要進文學史的。”汪朗回憶道。另外,汪曾祺還曾說過,自己成不了大家,但大概能當個名家。所謂大家就是東西寫得有氣勢、憂國憂民那種,而名家就是寫點小品,特别是晚明那些小品文作家。
現場交流環節,有讀者問到汪曾祺最看重的個人作品是哪部。《汪曾祺全集》的責編之一、當天活動的主持人郭娟說,汪曾祺曾明确表示過自己非常喜歡《職業》這篇小說。《職業》是一個小片斷,但是寫得非常好,而且前後寫了兩次。汪朗說,汪曾祺确實有這樣的說法,至于這是不是他最好的作品,“讀者說了算”。“汪曾祺說他最關心的是底層人民在吃什麼、想什麼,《職業》這篇小說很精煉地把這兩個地方都照顧到了。”楊早補充道。
作者 新京報特約記者 寇淮禹
編輯 安也 校對 薛京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