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林下栽培技術
1。林地準備
(1)林地選擇
根據栀子的生态習性選擇合适的栽培區域是栀子生産的重要内容。栀子生于海拔10 -1500m處的曠野、丘陵、山谷、山坡、溪邊的灌叢或林中。根據栀子的生态習性及适于生長的土壤特點,選擇生态環境優良、林分郁閉度0.3 -0.5、林地坡度不大于25°的向陽坡,土壤為疏松透氣、富含腐殖質的壤土,土層厚度在40cm以上,附近有水源及交通便利的林地。
(2)林地區劃
根據設計規劃要求進行栽培地的區劃。區劃時還應因地制宜,并在滿足栀子生長的前提下盡量地盡其力、節約用地。
(3)林地地被物清理
由于栀子喜光并耐一定的蔭蔽,所以林地的高大灌木應予以保留,但林下的灌木、殘樁等要進行清除,使林分郁閉度在0.3-0.5。若喬木過于稀疏,郁閉度達不到要求,可以進行遮陰。若樹林郁閉度過高,則可适當間伐林木,以滿足栀子對光照的要求。
(4)土壤整理
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透氣、土壤富含有機質、水源豐富、排水條件良好的地塊作為栽植地。栽植前要深翻土壤30 - 40cm,每畝圃地施腐熟有機肥500 - 1000kg、過磷酸鈣10 -15kg,使肥料和土壤拌和均勻。育苗時可作苗床,一般築成高20 - 25cm、寬1.0-1. 2m的苗床,苗床之間開好排水溝。育苗前一周要對土壤進行消毒,預防土壤中的病蟲害發生,一般用2%的硫酸亞鐵或3%的生石灰水溶液進行土壤消毒,有條件的也可用高溫消毒的方式進行土壤消毒。
(5)設置噴灌系統
栀子喜空氣濕潤,但土壤又不能長期積水,不然容易爛根。在栀子生産地預埋設噴灌系統,有利于在幹旱季節對栀子進行水分補充。另外,夏季高溫時可利用霧化噴頭在栀子的葉片上及周圍空氣中噴水,有保持空氣濕潤及降溫的作用。噴灌系統的供水管網面積和栀子栽植地面積相三緻,合理規劃噴灌系統管線布置,選擇适宜的噴頭,充分發揮灌溉系統的補水功能。
2.種苗準備
(1)播種育苗
①種子處理 果實采集盡量在優質的母樹上進行,采集果實大、肉質厚,充分成熟的果實。将采集的鮮果連殼曬至半幹留用,播前撥開果皮,取出種子,浸泡在清水中24h,揉搓後去掉漂浮在水中的雜物及不飽滿種粒,将飽滿種粒撈出瀝幹水分,以備消毒、催芽和播種。播種前可對種子消毒及催芽,常用的方法是将種子放入0.5%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浸種2h,撈出種子,用清水沖洗兩遍,濾幹水後再将種子放入 35℃左右溫水中24h,之後取出種子濾幹水即可播種。
②播種時間 栀子适宜播種的時間是春季,在南方一般2月下旬至3月下旬播種比較适合,這個時候播種,當年生苗木可出圃。
③播種方法 梔子可采用條播或撒播的方式進行育苗。播種量一般為每畝2-3kg。播種時種子要撒放均勻,撒種後要覆一層薄土,以不見種子為度。溫度偏低的早春進行播種時可覆蓋稻草或薄膜進行保溫、保濕。播種後要對苗圃地進行均勻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能積水。
(2)扡插育苗
①扡插時間 栀子扡插育苗可以選擇在春季(2月下旬至3月上旬)及秋季(10月至11月上旬)進行,這個時間段的溫度适宜栀子扡插,能夠保證栀子扡插的成功率。一般春季扡插所育苗木當年即可出圃,秋季扡插所育苗木需翌年方可出圃。
②插穗選擇及處理 應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優質高産、觀賞價值高的母樹,一般采集1-2 年生、粗0.6-1cm的枝條,最好是根頸部或者主幹上的萌蘖枝。制穗時要選擇枝條中下部,去除梢部未木質化的部分,截成10- 15cm長。一般枝條上截口平,離上芽0.5 -1cm,下截口呈 45°斜面。每個插穗上要有2-3個健康的芽點,插穗上部可帶1-2片葉,若葉片過大,則可剪去一半,然後每50枝捆成一把。為了促進插穗成活,可用生根劑進行處理。
③扡插方法 扡插時可按株行距10cmx15cm進行扡插,扡插前可用小木棍打引孔,然後将插穗插入引孔内,深度為插穗的1/3 - 1/2,壓緊插穗四周土壤。扡插後要澆透水,保持苗床濕潤,但不能積水。為了保持空氣濕度,可以往四周空中噴水或蓋薄膜,陽光大時可結合蓋遮陽網。一般扡插後60天可生根發芽。
(3)壓條育苗
壓條可在“清明”前後或梅雨季節進行。選3 年生母株上一年生健壯枝條,将其拉到地面,刻傷枝條上的人士部位,如能在刻傷部位蘸200mg/kg氨乙酸粉劑,再蓋土壓實,則更容易生根。1個月左右生根後即可與母株分離,到第二年春天帶土移栽。
3.林下種植
移植前先準備好種植地并做好清理工作,,然後按1m x1.5m的株行距進行挖穴,種植穴規格要求40cmx40cmx30cm.底平壁直。種植前可在穴底施加有機肥或複合肥,并與土混拌均勻,保證土壤肥力。
移植比較适合的時間是春季或秋季。若溫度稍高,可在陰天或傍晚進行栽植。移植前可對栀子幼苗進行适度修剪,去除部分枝葉,以減少苗木水分的消耗。可裸根移植或帶土球移植。裸根移植時要用黃泥漿蘸根,以保護根系,避免根系失水嚴重。種植時要保證苗木根系舒展,壓實土壤,使土壤與根系緊密接觸,栽植深度一般與原土痕持平或深3-5cm。種植後要澆足定根水,以保證苗木成活。
4.生長期管理
(1)水分管理
根據栀子不同發育期的需水規律及氣候條件、土壤水分供應狀況,适時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良好的通氣狀況。
在栀子的營養生長期,在夏季幹旱高溫時每天澆水2-3次,一般在9:00 之前或17:00之後進行,确保栀子幼苗對水分的生理需求。在花果期可适當減少澆水次數,但要确保花果的正常生長發育。在春、秋季可每5 -10天澆水一次。在雨季時要注意排水,防止地面積水,避免澇害。
(2)施肥管理
每年的12月至翌年 2月可對梔子進行施肥,此次施肥以有機肥或長效的複合肥為主,以滿足栀子生長對肥料的需求。5-6月,栀子的開花期,可以在陰天或早、晚,用0.15%硼砂加0.2%磷酸二氫鉀溶液噴灑葉面,以提高栀子的開花和坐果率。采果後,可每株施加腐熟的有機肥1-2kg、硼磷肥0.3kg,促進恢複樹勢,增強植株越冬抗寒的能力。
(3)株形管理
栀子移植成活一段時間後,可在離地20 - 25cm處剪截主幹。待夏梢抽發,每株可選生長健壯、分布均勻的主枝留3-4個。到翌年夏梢抽發後,在每個主枝上培育出3-4個副枝,逐步将樹冠培育成飽滿的圓冠狀。定植後的兩年内,應對主幹、主枝進行抹芽、除萌,剪除下部萌蘗及花芽,第三年可适當 留取花果。為方便果實采收,栀子樹高應控制在2. 0m以下。
待栀子植株成形以後,每年的修剪工作主要是疏除不良枝(包括病蟲枝、交叉枝、枯枝、平行枝、下垂枝、徒長枝、逆枝等),使植株内部枝條分布均勻、内疏外密,以利于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發生。
(4)病蟲 草害防治
采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措施。一是農業防治。栽植時選擇無病蟲的健壯苗木,及時防除田間雜草以減少蟲源,增施有機肥,合理配施氮、磷、鉀肥,合理修剪枝葉等。二是化學防治。嚴格控制用藥安全間隔期,冬季噴施石硫合劑 400倍液,可有效減少翌年病蟲害發生;開花結果後至幼果期,可噴施1次啶蟲脒,防治蚜蟲、象甲等害蟲。
①主要病害防治 栀子主要病害有褐斑病、炭疽病、煤污病、根腐病、黃化病等,病害全年都可能發生,嚴重時植株落葉、落果或枯死。在病害發生初期或發生期施用多菌靈、退菌特等可有效地防治病害。
褐斑病:是栀子培育過程中的重要病害,主要為害梔子的葉片和嫩果。葉片病害起于葉尖和邊緣,受害後,葉片開始由綠變黃,接着變為褐色,最終導緻落葉和落果現象。主要防治方式為:在發病初期噴灑1:1: 100的波爾多液或50%的硫菌靈 1000 - 1500倍液,每隔10天噴1次,連噴2-3次。
炭疽病:防治可用波爾多液,或80%代森鋅600 - 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 800 -1000倍液噴灑,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煤污病:發生與分泌蜜露的昆蟲關系密切,噴藥防治蚜蟲、介殼蟲等是減少發病的主要措施。防治時适期噴用40%氧化樂果1000倍液或80%敵敵畏 1500倍液。防治介殼蟲還可用松脂合劑、石油乳劑等10 - 20倍液。據廣東的試驗,在噴灑殺蟲劑時加入紫藥水10 000倍液防效較好。對于寄生菌引起的煤污病,可噴用代森铵500 - 800倍液或滅菌丹400倍液。在植物休眠期噴3-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消滅越冬病源。
根腐病:防治可用殺菌劑噁黴靈進行全面葉面噴施。對于病害比較嚴重的植株,配合使用藥液進行灌根,間隔3-5天連續噴施和灌根 2-3次,即可控制病害不再蔓延。緩苗期葉面噴施功能液肥和灌施生根劑,可促進作物盡快生根,恢複生長。
黃化病:由多種原因引起,故須采取不同措施進行防治。缺肥引起的黃化病,根據所缺元素的不同會表現出不同的症狀。缺氮時單純葉黃,新葉小而脆;缺鉀時老葉由綠色變成褐色;缺磷時老葉呈紫紅或暗紅色。對以上諸種情況,可追施腐熟的人糞尿或餅肥。缺鎂時黃化病由老葉開始逐漸向新葉發展,葉脈仍呈綠色,嚴重時葉片脫落死亡,可噴灑0. 7% -0. 8%硼鎂肥防治。缺鐵時症狀表現在新葉上,開始時葉片呈淡黃色或白色,葉脈仍是綠色,嚴重時葉脈也呈黃色或白色,最終葉片會幹枯而死,可噴灑0. 2% -0. 5%的硫酸亞鐵溶液進行防治。澆水過多、受凍等,也會引起黃葉現象,所以在養護過程中要特别加以注意。
②主要蟲害防治 主要蟲害有栀子翼蛾、栀子尖蛾、介殼蟲、蚜蟲、茶小蓑蛾等。
栀子翼蛾:主要為害枝條和樹幹,嚴重時可以導緻樹木死亡。同時對花蕾和果實也有嚴重影響,導緻落花、落果,降低産量。主要防治方法:加強管理,對于受害枝條及時剪除、燒毀;在繁殖期應采用藥物控制,5月和8月各噴施1次栀子專用殺蟲劑DP-1号3000倍液,以殺滅成蟲和卵粒。
栀字尖蛾:會對栀子樹的根部造成危害,主要通過農業方式防治,即加強管理,去除雜草,合理施肥松土,增強透風采光。
介殼蟲:蟲背部表面附有一層蠟質,一般藥物無法穿透,可用吡蟲啉類或其改 良劑進行噴霧滅殺。每周一次,一般需要2-3次才能滅殺徹底。
蚜蟲:會對栀子的枝梢、葉片及主幹造成嚴重影響。防治時要鏟除四周雜草,噴灑氧化樂果消滅寄主上的蚜蟲,減少蟲源。化學防治可用1. 8%阿維菌素3500倍液,或480g/L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大面積發生時,使用50%殺螟松乳劑 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劑3000倍液,或40%吡蟲啉 1500 - 2000倍液等。盡量選用低毒、高效、殘留少的藥劑,并多種藥劑輪換使用,防止蚜蟲産生抗藥性。
茶小蓑蛾:又名車袋蟲、皮袋蟲等,被害的栀子葉片呈很多圓形的孔洞。成蟲在化蛹前先吐一長絲,一端粘在梔子的枝或葉片上,使護囊懸垂在樹叢中,再吐絲閉囊曰。一般在3月氣溫較暖後開始活動,7-8月為害嚴重。少量時可人工摘除,危害嚴重時可采用藥劑防治,可在幼蟲幼齡期噴90%敵百蟲 800 - 1000倍液或80%敵敵畏 1000 - 1500倍液。另外,結合修剪,将蟲口較多、被害嚴重的樹枝剪去,集中燒毀。
③除草 除草的原則是“除早、除小、除了”。在栀子的幼苗期應盡量采用人工除草。待栀子幼苗長大成熟後可結合化學除草的方式進行清除雜草,一般根據雜草的種類選擇合适的選擇性除草劑對雜草進行清除,也可結合松土進行人工除草。
5.采收及采後加工處理
(1)栀子采收
栀子果實成熟期一般在霜降後立冬前,采收期一般在立冬之後15天内。若采收過早,尚未完全成熟,果皮青綠色,果實不飽滿,則果實色素含量低,加工率偏低,影響産量和質量;若采摘過遲,則果過熟,幹燥困難,加工時易腐爛變質,不易保存,影響産品質,而且也不利于樹體養分積累和安全越冬。因此,适時采摘是保證果實産量和質量的關鍵。一般在果皮由青轉紅至紅黃色時,選擇晴天或陰天采收為佳,加工出的産品質量好且加工率高。
(2)采後加工
栀子鮮果加工方法有烘幹法和曬幹法。加工時,要剔除果柄及其他雜物,于汽鍋爐上熏蒸3min或在沸水中煮至七八成熟,取出曬幹或烘幹。一般分2次幹燥,中間回潮 1-2天,才能使果實均勻幹燥,以免發黴變質,降低産品質量,影響利用價值。經過烘幹的梔子果實水分≤ 8. 5%,篩選分級後方可包裝入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