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減肥小知識15條

減肥小知識15條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1-29 07:42:59

減肥小知識15條?前段時間,我看了一部英國BBC做的關于科學減肥的紀錄片《減肥十律》,英文名叫《10 Things You Need to Know About Losing Weight》,又名《關于減肥你應該知道的十件事》,我看完以後覺得真心不錯,推薦有興趣的小夥伴去看看原片,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減肥小知識15條?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減肥小知識15條(關于減肥你應該知道的十件事)1

減肥小知識15條

前段時間,我看了一部英國BBC做的關于科學減肥的紀錄片《減肥十律》,英文名叫《10 Things You Need to Know About Losing Weight》,又名《關于減肥你應該知道的十件事》,我看完以後覺得真心不錯,推薦有興趣的小夥伴去看看原片。

它是09年上映的,片長50多分鐘,裡面講述了科學減肥的10個知識點。上映近12年了,是一部老片子了。但它裡面講述的知識,對于今天要減肥的小夥伴,依然有很大的參考和實踐價值。

接下來,杜師傅結合着個人體悟,叙述、解說和延展的講一講這部記錄片中的知識,為你們節省時間,也更容易“吸收”。

第一,不要減少正餐次數。

紀錄片中這一段,它裡面邀請了一位主人公,就是5 2輕斷食的原著作者,英國醫學博士麥克爾.莫斯利。

兩天時間,科研人員對麥克爾的大腦進行兩次掃描。第一次是吃飽早餐後;第二次是不吃任何早餐。通過核磁共振掃描儀,科研人員觀察到麥克爾吃飽早餐和不吃早餐,對不同食物的大腦活動不一樣。

吃飽早餐:麥克爾的大腦對高熱量食物,比如甜點、炸薯條,沒啥反應。同樣對低熱量食物,比如蔬菜、沙拉,同樣沒啥反應。

不吃任何早餐:麥克爾的大腦僅僅對低熱量食物,比如蔬菜、沙拉,沒啥反應。但是對高熱量食物,比如甜點、炸薯條,大腦中有一個區域十分活躍。

為啥會這樣呢?科學家給的解釋是:當你餓着肚子時,你的大腦會對一種強烈的信号做出反應。這種信号來自于一種叫做“腦腸肽”的激素。當我們胃排空以後,腦腸肽就會向大腦發出信息“趕快喂飽我”,引發我們對高熱量食品的強烈渴望。

杜:如果你常常不吃早餐(或晚餐),過度節食、饑腸辘辘的減肥,你的大腦就會想辦法進行補償,在激素的作用下,讓你渴望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這個時候,意志力基本上沒啥用。

最終的結果就是:你就會經常暴飲暴食,根本控制不住自己。

這一點,跟我在一線指導減肥中發現的規律,高度吻合。這也是過度節食,往往會“越減越肥”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反過來想也是一樣,如果我們一減肥就出現暴飲暴食的情況,那就說明我們可能在過度節食減肥,那就趕緊調整飲食結構,均衡膳食營養,以免遭到身體的“毒打”。

第二,将餐具換成小号的。

紀錄片中說,把餐盤從12寸改為10寸,你就可能少吃22%的食物。

它提到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向電影觀衆,提供兩種大小的桶裝爆米花。分别是:大桶和小桶。讓觀衆在觀影的時候盡情吃,但大桶和小桶爆米花的量,都足夠讓觀衆吃飽,甚至很多觀衆還會有剩餘。而最終結果是:拿到大桶的志願者比拿小桶的多吃了45%的爆米花。

這并不是因為他們更餓,而是因為他們拿到的分量更大。當更多的食物擺在面前時,即使你已經吃飽了,也很難停下。所以說,減肥有一個要訣,如果想在吃飽之後不再繼續吃,隻要改用較小的餐盤就行了。隻要你放在餐盤上的食物少了,最終就可能少吃22%的食物。

杜:我們為啥都喜歡多吃東西呢?我想到了一種解釋,我覺得這可能跟我們的基因有關。想想在遠古時期,人類的祖先過着采集和狩獵的生活,他們時時刻刻都面臨着生存的考驗。他們生活在充滿風險的環境裡,沒有穩定的食物來源,随時需要提防其他生物的襲擊。這

種情況下,他們在獲取到食物以後,都會選擇多吃,儲存能量。當生存災難來臨的時候,才能提高活下去的概率。因此這種基因就被保存下來了,延續至今。

現實中,想要一個享受美食的人中途停止進食,很難很難。更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從開始進食之前,在确保他們不會過度節食的前提下,想方設法地給他們減少進食量。比如,給他們換個小号的餐盤。

所以我會要求找我減肥的胖友,把餐盤換成小餐盤,或者幹脆把餐盤換成三分盤或四分盤。以此來輔助調整他們的飲食結構,在不知不覺中減少他們的進食量。

這一招雖然簡單,但确實挺好用的,不信你們可以試試。

第三,計算你每天攝入的卡路裡。

紀錄片中說,如果在你喜歡的食物中,全部選擇喜歡低熱量的種類,你就可能把每天的熱量攝入減少一半,不用怎麼費力氣就能減輕體重。

比如,每天喝的咖啡,黑咖啡的熱量約為10千卡,而一杯卡布奇諾的熱量約為100千卡。每天改喝三杯黑咖啡,你就能少攝入270千卡熱量。

比如,早餐吃一片烤面包片熱量約125千卡,吃糕點則是270千卡。午餐吃烤雞肉沙拉是250千卡,同樣分量的沙拉加上幹酪、碎面包、奶油醬料,則是450千卡。

再比如,每天吃兩個蘋果是120千卡,避開一塊巧克力,就能少攝入300千卡熱量。

晚餐吃比薩餅,喝雞尾酒、薄奶酪和番茄比薩熱量約為850千卡,而吃鐵盤臘腸比薩則熱量會猛增到1400千卡……

杜:因為這是英國的紀錄片,所以他們提到的都是歐美的飲食風格。在我們國内基本上不會這麼吃,但是道理是一樣的。

簡單地說,計算熱量目的是為了識别出高熱量食物,讓我們對食物有更加深刻的認知,會讓你吃得明明白白。隻有先搞清楚食物熱量,你才會在一日三餐中,有意無意地把高熱量食物替換成低熱量食物。

舉個例子:早餐吃200克肉包子(熱量約454千卡) 一根100克油條(熱量約388千卡) 一碗250毫升帶鹵豆腐腦(熱量約120千卡)=962千卡

如果我們把早餐換成200克的紫薯(熱量約164千卡) 2隻的水煮蛋(重約110克,熱量約168千卡) 一份250毫升的全脂牛奶(熱量約163千卡)=495千卡

如此一對比,兩種搭配方式的總重量并沒有太大改變,但是熱量卻相差了467千卡,差不多相差了一半。

其實,這也是很多人對減肥有誤解的地方,我們常說減肥的少吃,是少吃“熱量”,并不一定會少吃“重量”。這個知識點非常非常重要。

而計算卡路裡的目的,就是為了你能夠大概掌握一天的總熱量,比如基礎代謝率1200千卡的小姑娘,一天攝入的總熱量限制在1200—1320千卡( 基礎代謝率10%),在這個熱量框架下,均衡飲食,長期執行,就能夠輕松的瘦。

在這裡,我再跟大家分享一個小知識,想要知道包裝食品的熱量,記得用營養成分表中“能量”一欄中的數字(千焦)÷4.185,得出來就是xx千卡。

第四,不要把胖歸罪于新陳代謝差。

紀錄片中,采訪了一位女喜劇演員,她叫戴比,人很胖。她一直都搞不明白,為啥她無法通過節食和運動減肥。她說,無論自己怎麼努力,去吃各種減肥食譜,全都沒啥效果。所以,她認為肯定是她的新陳代謝差,才導緻減肥很難。

科研人員為了找出真正的原因,用儀器為戴比測了新陳代謝速率(也就是基礎代謝率)。最終結果是:她的新陳代謝速率很正常,一點也不差。

那問題到底出在哪?科學家們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們讓戴比用DV和文字記錄飲食日志,記錄她9天中吃下的所有食物(前4天錄像,後5天餐後立即做文字記錄)。同時科學家還讓她飲用“雙标計水”,這玩意兒的作用是:它含有特殊的同位素标記,通過化驗每天的尿液樣本,科學家不僅能算出她的熱量消耗,還能了解她實際吃下的熱量。

這裡多說一句,科學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會搞“對照測試”,現在都升級為“大樣本随機雙盲對照測試”。這種對照測試,最容易揭開真相。

後來,營養學家格倫妮絲,對比了檢驗結果與戴比記錄的熱量值。戴比自己用視頻記錄的熱量,每天大約是吃了1100千卡。而科學家用“雙标記水”測出的熱量,戴比實際上每天吃了3000千卡,她漏掉了60%的食物。

也就是說,戴比攝入的熱量有三分之二是沒有意識到的,或者忘掉了。而戴比的文字記錄,比視頻能好一些,但是對比“雙标記水”的結果,依然漏掉了43%的食物。

紀錄片中說,戴比這種情況并不是特例,有研究對普通公衆進行的統計顯示:大多數人都會少報告大約50%的食物(熱量)。很多人都會忘記一天中吃掉的點心和喝下的飲料,或是食物上富含熱量的醬汁。

杜:從業以來,我看過幾千人的體脂秤數據,我發現80%的女性,基礎代謝率都差不多(男性會比女性普遍高一些)。絕大多數女性的基礎代謝率都在1200-1400千卡。當然,55歲以上的老人,和體重超過180斤的女性除外。但是,這種情況很罕見。

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年齡在18-55之間的健康女性,基礎代謝率都差不了太多。但是,經常有人跟我說“感覺自己代謝的慢”,或“吸收得太好”。這些都是“認知偏差”。

歸根結底:胖,還是我們沒有控制好一天的總熱量。這包括我們吃的每一口零食,喝的每一口飲料,蘸的每一口醬料,都要包括在内。

所以,減肥給自己設計合格的食譜,每天計算總熱量很重要。有人說,我不會算呀。這個不需要你自己算,去下載個減肥APP,啥都能查。

第五,多吃高蛋白質的食物。

紀錄片中說,很多人減肥失敗,往往是源于他們無法堅持節食,說白了,就是無法避免“陣發性饑餓感”。

陣發性饑餓感:是由于胃部排空和縮小,會促使腦腸肽向大腦發送信息,說你需要吃更多的食物。但是利用一些膳食方法,我們可以預防陣發性饑餓感,那就是“吃蛋白質”。

科學家為了證明,我們隻需要在早餐中增加十分之一的蛋白質,就能避免陣發性饑餓感,讓我們飽腹更長時間,從而減少午餐的飯量。特地邀請了福斯公路橋的三位油漆工做測試。

紀錄片中,女營養學家亞曆克斯,分别為米克、威利和查理等三位油漆工做了熱量(注意是“熱量”)相同的三份早餐,食材也大緻相同,但三份早餐又略有不同。

米克早餐:多了10%的碳水化合物;亞曆克斯為米克增加了果蔬麥片和橙汁。

威利早餐:多了10%的脂肪;亞曆克斯為威利增加了油膩的培根,和一份加了雙倍奶油的奶昔。

查理早餐:多了10%的蛋白質;亞曆克斯為查理增加了焗豆和瘦火腿。

如果原理是對的,早餐中多加了10%的蛋白質,就能讓查理的飽腹感支撐更長時間。

後來,亞曆克斯分别給三人發了掌上電腦,要求他們在每個整點時間,評估自己饑餓的程度,直到午飯時間。最後,經過4個小時的工作,工人們下了橋,去吃午飯。并将饑餓感記錄器還給。亞曆克斯下載并分析電腦數據,結果證實:早餐多吃了蛋白質的查理,飽腹感持續的時間更長。

僅僅是多了十分之一蛋白質,就産生了明顯的效果。此外,研究還表明,查理在午飯時很可能比威利或米克吃得少。

蛋白質為啥會讓人保持不餓呢?科學家給出的解釋是:任何一種食物在通過消化系統時,都會促進一種名為“酪酪肽”的激素,釋放進入血液。當酪酪肽到達大腦時,便會壓制住饑餓信号。于是你不再感覺到餓,而是有飽的感覺。而科學家們發現,在所有種類的食物中,蛋白質引發釋放的“酪酪肽”,遠比其他食物更多。

杜:其實,我們還可以從“食物熱效應”的角度,來展開說一說為啥蛋白質最抗餓?

所謂食物熱效應:就是指人體進食以後,對食物進行一系列的消化、吸收、合成、代謝與轉化的過程。說白了,就是你吃進去的食物,身體想要搞定它,引起額外的能量消耗。

而蛋白質的“食物熱效應”大概能達到20%-30%,是三大産能營養素中最高的;對比一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熱效應”隻有5%-10%;脂肪就更低了,“食物熱效應”隻有0%-5%。

也就是說,你吃蛋白質這種大分子的物質,最難消化和吸收。身體想要搞定“蛋白質”這種營養,用的時間會相對長,這就意味着它在你的胃腸道滞留的時間,會相對長一些。所以,蛋白質才會引起更多的激素釋放,來抑制食欲。

綜上所述,膳食中會不會科學地搭配魚、肉、豆、蛋、奶等蛋白質食物,是能否減肥成功的關鍵。

PS:本來我是打算把這10個知識點全部發出來的,後台整理時發現,我寫了近一萬字,篇幅太長了。為了降低你們的閱讀壓力,我就分為兩篇來發吧,原創不易,如果你覺得有幫助,給杜師傅點個贊,支持一下。

我是杜軒建,一個“靠點譜”的減重營養師。


部分參考資料:《10 Things You Need to Know About Losing Weight》《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中國食物成分表(第6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