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0 10:44 | 電商在線
顔值經濟爆發,醫美生意當道,正在催生出新的獨角獸。4月9日淩晨,醫美APP新氧整形,向美國納斯達克提交了招股書,正式啟動上市流程,代碼為SY。公司2016年的總營收還隻有0.49億元、2017年為2.59億元、到了2018年變成了6.17億元(約合8980萬美元)。新氧2018年實現淨利潤5508萬元,同比增長220%。
雖然有部分消費者對整容趨之若鹜,但是在普遍大衆的認知中,“整容”依舊是個帶有貶義色彩的詞彙。
新氧,能帶來醫美的春天嗎?
2000多億的醫美市場
“姑娘,你鼻子不夠挺、下巴也不尖,要不要整一整?”
“怕動刀的話,一針玻尿酸就能解決。一針2000,絕對讓你面目一新。”
每進到一個醫療美容機構,美容顧問都會這麼問。
2017年,我國人均GDP超過8800美元,醫美行業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快速發展。女性經濟地位獨立,也成為支撐醫美市場高需求的源動力。
記得大S曾在綜藝節目中說過:“如果沒有了玻尿酸和醫美,很多明星根本活不下去,因為一旦缺少了它,我們美麗的容顔将不複存在,剩下的隻有衰老。”
此外,國家衛生部門通過對醫美科目和醫美機構的分類細化,及對機構和醫生認證的推進,對行業實施監管。
從2015年起,醫美市場規模每年以40%的增速崛起,消費者對醫美的認識正逐漸從“談整色變”轉為大方接受。中國醫療美容市場2015年的規模為870億元,到了2017年達到了1760億元,醫美平台新氧2018年發布的醫美行業數據報告中,在中國已經有近 2000 萬的醫美消費者,這個市場的規模或達 2245 億元。
諾大的市場,自然很多人想來分一杯羹。根據《2018年中國醫美行業白皮書》,中國目前醫美黑市商家是正規商家的10倍以上。
在非法醫美機構,每年發生着 4 萬多起的醫療事故。國内的整形外科醫生資源非常缺乏,每百萬人中才有不到 3 位。
在中國,無論是整形手術,還是打美容針,這些業務隻能在有《營業執照》和《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機構開展。美容院是不能給人打針的,更别說整形手術。然而,中國這種非法執業的工作室、美容院等機構有超過10萬家。
還記得魏則西事件嗎?這些非正規的醫美機構中,最核心的就是“莆田系”,其中資産體量最為龐大的是“詹、林、陳、黃”四大家族。
詹氏家族控制着國内大部分的“瑪麗醫院”、“瑪利亞婦産醫院”;陳氏家族控制着以“華夏”、“華康”、“華東”等名稱開頭的醫院;林氏家族掌控着名為“博愛”、“仁愛”、“曙光”等醫院;黃氏家族則将旗下醫院冠以“五洲”之名。
中國私立醫療美容的市場規模從2013年的317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人民币796億元。
其中,包括陳氏家族,陳國雄的藝星整形;林氏家族,林國良的華韓整形;陳氏家族,陳金秀(及上海西紅柿投資控股公司)的美萊集團;黃氏家族,黃德峰(及其北京投資有限公司)的美聯臣整形等。
醫美互聯網平台突圍
這便是金星創辦新氧的起因。
2012年,金星的一位朋友花重金、經曆了三次全麻的大手術,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整容近乎毀容,修複之後效果依然不夠理想,導緻金星的朋友精神崩潰,甚至有了極端的念頭。
目染朋友遭遇的整個過程,金星在想,如果有這麼一個平台,能幫助消費者了解到更多的醫美信息,可能就會避免這樣的事故。
他開始着手研究醫美服務業的整個鍊條,發現這個行業天然是分散的。比如中國的美容院超過100萬家,但是沒有任何一家連鎖美容院占到1%的市場份額,醫美行業也是如此。
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賣方掌握比買方更多的信息,消費者在面對決策時持審慎态度,需要專業、可靠的信息,用于降低決策成本與風險,這給新氧這樣的重直平台發展留下的機會。
為解決醫美消費者如何挑選醫生及機構的難題,新氧提供了醫美日記的功能。招股說明書中顯示,新氧上有超過200萬篇網友分享的真人醫美日記,這些醫美日記不但會展示用戶術前、術後的一系列照片,還會有相關治療項目、時間、醫生、醫院的信息。
這些醫美日記聚合起來,成為新氧維系用戶黏性的“獨門秘笈”。
在提交的招股說明書中,新氧主要提供包括三個方面的服務:
1.PCG内容。原創專業的醫美信息,通過各個社交平台分發,包括醫美百科、設備庫、假體庫、藥品庫;
2.UGC内容。各個醫美達人及用戶,分享自己的經驗,包括整形直播、整形日記;
3.醫美預定服務,整形電商,管家式服務。
醫美的特點就是消費者決策周期很長,不論消費者是把新氧當作社區還是電商,這都是産品形态層面的。從本質來講,新氧的定位是醫美消費者消費決策的輔助平台。
新氧的一方面是社區,為用戶提供整容日記,反饋評價和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推出醫美百科,視頻直播,藥品來源追溯等服務,解決了醫美市場長期以來嚴重信息不對稱的痛點。
與此同時,進入2018年以來,互聯網醫療似乎迎來了春天。
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 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确了支持“互聯網 醫療健康”發展的鮮明态度。
在資本市場,同樣表現出了空前的熱情。去年5月,平安集團旗下的互聯網醫療平台平安好醫生成功赴港上市,1藥網母公司111集團也完成在納斯達克的挂牌;微醫也在緊鑼密鼓籌備上市,去年完成5億美元戰略融資,估值達55億美元。
巨頭們都盯上了這塊蛋糕。不過,金星并不擔心巨頭的搶食。
一方面,現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頭部平台幾乎都是獨立平台,比如前面提到的平安好醫生、微醫,以及春雨醫生、丁香園、好大夫在線等。“就算BAT入局,也不一定有優勢,因為消費者認的是你的專業度”。
其次,所有醫美平台都是以用戶評價為核心。整容這種事情,從當前的用戶認知來看,還近乎隐私。對于新氧這樣的垂直平台,用戶敢于分享整容内容給他人,是因為她們知道“大家是同道中人”。如果在一個綜合平台上分享這樣的内容,則有可能會引來異樣眼光,用戶不一定願意。
對于新氧來說,現階段它最大的挑戰不是來自競争對手,而是自身,即做好用戶體驗。
醫美有多賺錢
招股書中,還說明近三年,新氧的營收達到了100%-400%的增長,2018年總營收6.17億元。
這是由整個醫美行業的産業鍊決定的,渠道方擁有極高的利潤。整個醫美鍊條中,上遊的供應商收入占到整個産業的18%-22%、代理商占10%-12%、導流服務商分50%、整容醫院分16%-22%。
而新氧,就是屬于流量服務商。
淨利潤方面, 2016年時還虧損8103.6萬元,從2017年開始實現盈利,淨利潤1720.2萬元,2018年5508萬元,同比增長220%。
而新氧的營收來自信息服務和預訂服務兩個方面,信息服務(點擊抽成)占到了總營收的近七成。從最初的1986.9萬元上漲至1.44億元,到了2018年已經達到4.15億元,占總收入比重為67.3%;
新氧所做的事情,雖然是整個産業鍊最賺錢的節點,但是如此營收的背後是整個産業的暴利。
兩年前,一家專門生産玻尿酸的公司拟IPO的消息引起軒然大波,因為招股說明書中顯示,這家公司從2014-2016年,綜合毛利率達到了93.73%、91.31%、87.19%。
一針成本不到200元的玻尿酸産品,其中透明質酸鈉159.82元/克、注射器8.8元/支、針頭4.76元/個,但出廠價卻翻了2—15倍。
雙眼皮、去皺、隆鼻、豐唇……在所有微整形手術當中,玻尿酸是最常見也是剛需的材料。玻尿酸價格差異很大,但都不便宜。你或許不知,如此昂貴的玻尿酸,其成本還不如吃一頓肯德基,毛利率甚至達到了九成。
但對比韓國,中國醫美市場依舊存在巨大的空間。過去3年,中國18到40歲女性的醫美用戶增長率接近3倍,但跟韓國相比,仍有接近6倍的增長差距。
“新氧沒有把自己定位成一家流量公司,而是把自己定位成一家服務公司,是因為我們覺得,終極的競争一定是在用戶體驗方面”。金星說。
事實上,新氧的用戶體驗已經做得行業領先。不光是App,新氧的微信公衆号、短視頻也很受網友的歡迎,用非常風趣幽默的語言,與娛樂八卦的形式,把枯燥的醫美知識、美學體系講得十分有趣。最新的招股說明書中顯示,2018Q4新氧在社交媒體網絡和特定的媒體平台傳播的内容,平均每月有超過2.4億的觀看量。目前,新氧上合作的消費醫療機構(含齒科在内),接近6000家。
在今年上映的創業電影《燃點》中,創始人金星分享了自己對醫美行業的認識,“在大衆語境裡,整容還是個貶義詞,因為你整容了,就享受到便利了,這些整容的熱人挨過刀了,擔心受怕了,這些難道就不是付出麼?”
縱使醫美行業是一個暴利的搖錢樹,但依舊被社會輿論壓在象牙塔裡。未來,醫美會如何發展,将是一個社會性的話題。
就像金星說的:“我就是希望以後整過容的人,不會被歧視。”
(原标題《每月2.4億人看整形内容,一年賺6個億,新氧“靠臉”上市!》。編輯 洪慧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