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有了自己獨立的人格思想後,如果将其成長軌迹畫作是一條連續曲線,那麼頓悟就是該軌迹上的離散采樣點,人的成長之路正是由這些若幹個頓悟點組成的。
孩童時期學說話,學走路;學生年代學知識,長見識;成年後學本事,悟人生。成年以前的悟不能稱之為頓悟,那個階段的人從生理上來說不能稱作完全意義上具備頓悟能力的人。所謂頓悟,隻能是成年之後的故事。
道德經說:人生最好的道,是頓悟。我這裡提到的頓悟不同于宗教意義上的頓悟,而是指一個人走向成長的必經之’道”。那麼,我們會在哪些時候感覺到頓悟呢?
首先,頓悟一般發生在遭受生離死别之後,且強調的是“親身經曆”,并非“道聽途說”。經曆過生離死别的人,對生死的态度終究不同于常人,也更容易産生頓悟。
其次,頓悟往往與環境改變相關,且該環境必須是長時間質的改變。例如換一個職位,身邊的人物階層大不相同;再如換一個城市生活,感受的周圍事物完全不一樣。這種環境因素的長時間激勵,更容易激發人的頓悟。
再次,頓悟源于很多小負面事物的積累,如核聚變般爆發之刻而産生。人如果長期處于正面環境下,很難出現頓悟感的;而一次性的負面,也往往難以促成頓悟。隻有經曆多次負面事物的累積,如量變産生質變一般,同時對自身的大腦産生沖擊,該環境下極容易出現頓悟。所謂的“禍不單行”正是這種頓悟産生的一個深刻條件。
頓悟促使人成長,頓悟也會使人豁達:看透人性,通透人生。
願我們難得糊塗,永不頓悟;也願我們頓悟人生,做一個明白的糊塗人。
朋友,你頓悟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