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反映甘肅文化的話劇原文

反映甘肅文化的話劇原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8 09:23:19

原标題:甘肅話劇《八步沙》

用精益求精的創作 緻敬“當代愚公”

反映甘肅文化的話劇原文(甘肅話劇八步沙用精益求精的創作緻敬)1

反映甘肅文化的話劇原文(甘肅話劇八步沙用精益求精的創作緻敬)2

話劇《八步沙》劇照

1981年春天,注定是個難忘的季節,武威市古浪縣土門鎮漪泉村領導碰頭會上,56歲的老支書石滿第一個站出來:“多少年了都是沙趕着人跑,現在我們要頂着沙進,治沙,算我一個”。六位年逾半百的老漢賀發林、石滿、張潤元、程海、羅元至、郭朝明鄭重地在治沙合同書上按下了鮮紅的指印,卷起鋪蓋挺進八步沙,奏響了同一個音符——治沙,從此踏上了艱難的治沙之路。他們在甘肅武威古浪縣堅持40餘年壓沙植樹讓荒漠變綠洲的事迹激勵着億萬國人。

如今,八步沙“六老漢”的故事走上了舞台。5月20日晚,大型原創話劇《八步沙》在蘭州音樂廳傾情首演,真實再現了“時代楷模”——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先進群體治沙造林的感人事迹,漫天黃沙、簡陋的地窩子、梭梭林等沙生植物都被搬上了“舞台”。《八步沙》圍繞“八步沙”第一代治沙人的經曆,深情演繹了六老漢種樹治沙的艱苦曆程,以及在勞作苦鬥過程中苦辣酸甜、喜怒哀樂的人生,體現了“當代愚公”質樸堅韌的風骨情懷。全劇共分七場戲,從“沙逼人退”到“人進沙退”,展現了六老漢拼搏求生、創造幸福的奮鬥人生。

A 走進林場體味治沙人酸甜苦辣

為了真實再現舞台上的“六老漢”形象,2020年1月,《八步沙》創演團隊懷揣着敬佩之心奔赴八步沙林場。

一月的八步沙林場依舊寒風凜冽,仿佛寒風裹着冰碴穿透身體。創演團隊走近治沙人,與他們同吃同住,共同勞作,體味和重溫“三代愚公志,黃沙變綠顔”的奮鬥者壯歌,為了準确掌握曆史背景,劇組反複查閱了當地林業志、翻看八步沙“六老漢”先進事迹材料以及相關報道,并去當地農機站、林業站采訪林業工作者,他們要把這群治沙人的感人故事融入話劇創作中去,“六老漢”也正是代表了千千萬萬當地群衆的堅守與奉獻。

他們走進八步沙林場親眼見到地窩子,親耳聽到“八步沙”傳人們的講述,深切感受那片土地上一輩輩承載的新時代愚公精神。在交流中挖掘故事,在觀察中體味人物,為話劇後期提煉加工積累了豐厚的素材。

2021年2月底,劇本第一稿創作完成,此後便是劇本逐字逐句修改,從專家論證、劇本研讨會、座談會,導演、主演們一起打磨劇本,到戲劇沖突的呈現及舞台語言的表達,再到音樂、台詞等細節的揣摩,所有人都力求精益求精。至今,劇本已是第12版,這背後都是創作人員夜以繼日的付出。

B 對話“六老漢”主創 感受創排艱辛

《八步沙》被中宣部、文旅部、中國文聯列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台藝術作品展演”晉京展演劇目,将于7月進京演出。

在排演現場,記者對話了甘肅省話劇院院長、許書記扮演者劉甯,楊興旺扮演者常貴順,王福生扮演者祁寶泉及編劇周琪。

記者:作為編劇,您認為話劇《八步沙》最大的挑戰在哪裡?是否遇到創作瓶頸?

編劇周琪:在國家将八步沙精神作為典型之後,電影、電視劇版八步沙都有所體現,舞台劇八步沙的藝術樣式及創新成了最大的挑戰,治沙人平淡的日常成了創作的最大瓶頸,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要用激烈的矛盾和富有當地特色的語言,才能讓話劇活起來。我們必須從素材中精選那些“有戲”的部分,去抓住觀衆的情緒。所以我們在保持真實性的基礎上設計了地窩子被壓塌、羊倌事件、黑風暴襲擊、林場要散夥等情節,讓跌宕起伏的懸念劇情吊足觀衆“胃口”。

記者: 作為演員之一,您如何準确地理解和定位角色?

許書記扮演者劉甯:戲劇不能純靠想象,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必須做到分毫不差,所以戲劇人要真聽、真看、真感覺。為了加深對角色的理解,主創團隊2020年3月15日又一次走進八步沙展開為期一周的實地體驗,當天正趕上甘肅近年來最嚴重的一次沙塵暴,我們切身體會了一把當年“六老漢”的艱辛之舉。其實來八步沙之前,劇組人員已經粗排了4場戲的框架,而這次實地體驗使我們對劇本和角色有了更深的感悟和理解。我們在與當地鄉親交談中掌握故事脈絡及心理變化,同時觀察治沙人的行為舉動,對角色的形成有了更準确的認識。為了讓這部話劇呈現得更真實,劇組還從當地村民手中或買或收了一些老物件,比如爐子、闆車、棉被等,這些物件在舞台上的呈現,更能讓觀衆身臨其境體會當年“六老漢”治沙造林的場景,所有人都在盡心盡力地去摸索體會最真實最感人的“八步沙”治沙人的日常生活及他們的酸甜苦辣。

記者:您在72歲高齡時得知參演這部話劇,您是否有過放棄的念頭?同時您認為該如何把握好“算盤”這個角色的表演尺度?

楊興旺扮演者常貴順:我在劇中扮演一個精打細算的“算盤”——會計楊興旺,通知我參演這部話劇的時候我正在醫院接受治療,看到劇本後我被劇本裡的人物深深打動,所以毅然決定加入創排隊伍。為了演好“算盤”這個角色,我反複思考人物特性,丢掉自我,沉入角色,出院後我第一時間加入劇組,一字一句梳理台詞,為了防止劇情過于平淡,我自創了很多“小動作”,例如那場窩棚塌了的戲,劇中角色“王福生”被壓在了窩棚之下,楊興旺被吓壞手足無措,片刻反應後才開始拉人,人拉出來了,我要先探探“王福生”的鼻息,緊張到手一直抖個不停,别人在忙着救人,而我卻下意識揮舞手臂喊魂,這都是我排練時臨場發揮琢磨出來的。

記者:看到幾位扮演者都留着胡須,是為了角色而刻意蓄的嗎?舞台上幾位“高齡”主演互相配合是否有難度?相比《絲路花雨》《天下第一橋》等宏大場面,您認為《八步沙》吸引觀衆的地方在哪裡?

王福生扮演者祁寶泉:是的,為了更符合“六老漢”的治沙形象,我們刻意留起了胡須,我們幾位主演平均年齡都在60歲以上,我們用自己“老漢”的閱曆和經驗感同身受八步沙“六老漢”治沙造林的心路曆程,用“八步沙”精神去打造舞台上六老漢的形象。記得在排練窩棚塌了那場戲時,我身高182厘米,體重将近180斤,當時排練時需要“楊興旺”和“陸沙娃”把我從倒塌的地窩子裡拉出來,當時常貴順剛做完心髒搭橋手術,他穿着厚厚的棉衣汗水如注,明顯體力不支,“陸沙娃”拉着我的胳膊,“楊興旺”拖着我的腿,步履蹒跚地拖着我,為了照顧常貴順老師的身體狀況,所以後期我們相應做了調整。

作為戲劇題材,《八步沙》由于受生活的局限性缺乏看點,我們在二度創作時盡量去挖掘生活細節及可看點,每個角色找出專屬他的特色閃光點及不同點,避免雷同化,在表演過程中真實地、實實在在地吸引觀衆。從首演至今的兩場演出中可以看得到觀衆能“坐得住”,看得下去。

文/圖/視屏 記者 紀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