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說到86版《西遊記》,我就有些來勁兒,畢竟陪伴了我大部分的童年時光。
唐僧從東土大唐出發,前往西天獲取真經,整個過程中少不了一個人,即孫悟空,有人更是将其稱之為師徒合力取經的“關鍵點”。
一方面武力高強,另一方面心懷正義,可他身上也有各種各樣的不足。
佛祖既然肯讓他們走這條路,必然做好了安排,師徒兩人在一起能彌補彼此的缺陷。
可說到底,唐僧必然鬥不過孫悟空,畢竟有着擁有一身武力,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一些悲劇的發生,壓制孫悟空的暴躁脾氣,緊箍咒也就此誕生。
從旁觀者的角度出發,這算是西天獲取真經的轉折點。
有了這個緊箍咒,孫悟空則是被治得服服帖帖,更是不敢胡作非為。
但話說回來,能讓緊箍咒發揮作用的隻有唐僧,正是他口中所念的咒語,這個咒語到底是什麼?相信諸位都非常好奇。
在有心人的解讀下,這個咒語翻譯過來僅6個字,說實話咱真有點迷糊。
西天取經心猿歸正,六賊無蹤,孫悟空恰是唐僧收服的第一個徒弟。
西天取經不同于常事,說白了就是一種修行,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摒棄掉所有煩惱、疑惑、迷戀等妨礙修心之心的東西,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渡。
仔細看孫悟空的性格,它恰恰犯了一個大忌,即“嗔”。
這是佛教中一個特定的詞,說白了就是容易生氣,靜不下心,師傅要做的就是糾正徒弟身上的不足,幫助它定心除念。
每次看到孫悟空被念經在地上打滾,筆者總能想象到小時候的美好童年。
今天把誰家玻璃弄碎了,明天把誰家的西瓜偷吃了,随之而來的就是嚴厲的教育。
犯錯挨打要立正,可小孩子就是在地上瘋狂打滾撒潑,還在那抱有僥幸心理,這不是我幹的壞事兒。
現在想起來是多麼有趣兒,但這樣的童年一去不複返了。
細說這個緊箍咒,其實是三個部分中的一個,另外兩個分别為金箍和緊箍。
從根源上去看,這些東西都是菩薩賜給唐僧的寶物,後者自然是當成珍寶。能夠将其用在孫悟空身上,足以見得對這位徒弟的重視,同時也反映出唐僧西天取經的決心。
據相關文獻表明,另外兩個寶物分别對應的是“貪”和“癡”,用以解決這兩個大忌,解決的辦法自然是咒語,和“緊箍”也有所不同。
豬八戒對應的是貪,沙和尚對應的是癡,二者雖犯忌但并不會影響到取經過程,所以這兩件東西也沒有派上用場。
孫悟空則就不一般,性格十分暴躁。
咱就不說跟随唐僧之後的事情,從先前的大鬧天宮就可以看出來,他絕非言語就能左右的。想要磨練它的性子,必須要有能鎮得住它的東西。
與此同時,孫悟空的武力強于豬八戒和沙和尚,隻要能把住孫悟空,無形中也把控住了另外兩個人。
看到這裡,相信諸位内心都恍然大悟。
緊箍咒語釋疑之後,咱們再來說咒語。
因為自己的臭脾氣,孫悟空被鎮壓在了五行山下,唐僧出現後才将它救出。多年的鎮壓還是沒能改變它的性子,動不動就在那發脾氣。
既然作為已經選定的人,那就要想方設法讓它感悟佛法的真谛。
除了整個過程中的九九八十一難,離不開的還有無數次緊箍咒的折磨,直到自己被封為鬥戰勝佛後,緊箍咒才得以摘了下來。
沒有别的原因,隻因孫悟空感悟出了佛門的真谛,那就要摘掉這所謂的枷鎖。
經查閱相關文獻和梵文,翻譯過來為“唵嘛呢叭哞吽”六字,除了看不懂、腦子迷糊外,沒有其他任何的感覺。
不知道諸位是否注意到了影視劇中的一個細節,孫悟空被鎮壓在五行山下的時候,上面貼着一道真符,上面也寫着這六個字。
好了咱也别說不認識,就算告訴你,你也是越來越迷糊。
别不信,來跟我讀:ōng、mā、nī、bēi、mēi、hòng,不說讓你重複多遍去念了,一遍能利索地讀完嗎……
仔細深究,這六個字代表的其實是“與世無争”的含義,正如我們先前所學的那篇古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周圍的環境再怎麼發生變化,自己的内心都堅決不能動搖。
看似簡單的6個字,正是孫悟空成長過程最真實的寫照,若是沒有這個咒語,更不會有後來的“鬥戰勝佛”。
笑侃人世間說到底,還是清心寡欲。
表面上去看《西遊記》,這隻是一個理想、一種追求,擁有了理想和追求之後,迎接的便是成功,可這個過程并不會那樣簡單。待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後,才會降大任于是人也。
文章結尾之時,送給諸位一句話:人能克己身無患,事不欺心睡自安。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物欲縱橫,一個人想要笑到最後,必須做到清心、寡欲和體勤。保持内心純潔善良,就不會受外界影響,一個人的欲望越少,就越容易滿足,如此才會成為勝者。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别忘了留個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