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類的摩崖造像題記依托于人工開鑿的大型宗教建築群,由于石窟藝術具有鮮明的宗教色彩,所以它們具有強烈的組織性和秩序感。一般而言,大型石窟群均以造像為重,題記一般作為補充與說明。雖然題記的分量較小,但亦能反映出各時代佛教藝術的風格及書法風貌。筆者以龍門石窟古陽洞造像題記為研究對象,探尋石窟造像題記的依托之“境”及書法藝術風格。
龍門石窟
“龍門二十品”造像題記書刻者很少留下姓名,雖然這二十品多位于同窟,刊刻時期亦相近,但是由于匠師不同(有寺院僧尼、普通信衆、專業書手)以及文化水平與刊刻技藝差别較大,所以形成的書風也各不相同。題記按書刻風格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風格方棱欹側、雄強恣肆,以《始平公》《楊大眼》《魏靈藏》《孫秋生》《高樹》《解伯達》等為代表。這一類在龍門造像題記中數量最多,是方筆魏碑最為典型的代表。
第二類風格方正樸拙,隸意明顯,有的字勢向右下垂堕,帶有洛陽體前期“平城魏書”之遺風,以《鄭長猷》等為代表,這一類數量相對較少。
整體而言,“龍門系列”的魏碑書風比起雲峰諸刻圓筆的典雅雍容之風貌,更多地體現出一種粗犷、率真的性情。
古陽洞
1
雄強欹側 方筆極軌
“龍門二十品”中的《始平公》《楊大眼》等,是魏碑方筆之典型代表。北魏統治者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後,大力推崇漢文化,社會穩定,文化興盛,刊石立碑之風盛行,形成以“斜畫緊結”為主要特征的“洛陽體”書風,而“龍門二十品”造像題記将方勁雄健的魏碑書風體現得淋漓盡緻,被稱為“方筆之極軌”。
這類造像題記書法最主要的特征是“方”。
其一,筆畫輪廓方峻,尤其是起收處有類似刀劈斧鑿的“切削”感,形成粗重沉厚的塊狀。“方”得最為極緻的當屬《始平公》,其筆畫為凸出的陽刻,筆形起收處為“一刀切”,點畫、捺畫、鈎畫的形态幾乎形成三角形,橫畫類似于平行四邊形。轉折處也多為硬折直下,形成右下斜切的棱角。《楊大眼》《魏靈藏》《孫秋生》等,較之《始平公》筆畫形态要多變一些,但是起筆、收筆處依然方峻。龍門造像題記塊面小,人工營建的參與度較強,石面磨砺得較為光滑,因此刀刻所成的尖銳棱角更為清晰。當然這種形态并非書寫的效果。這種鋒芒畢現的形态與地域石質(石灰岩)以及刊刻刀法有很大關系,因此給觀者以毫不掩飾的直率之感。
北魏 《始平公造像記》
其二,結字欹側,橫畫大膽上揚,字勢趨于右上翹起,緊結茂密,重心偏下,屬于成熟的“洛陽體”。斜畫緊結是魏碑最為典型的風格。
其三,從篇章來看,這類造像題記秩序感很強,大多具有碑的形制特征,排列也較為規矩,多有鮮明的界格來分清行列秩序。整體字勢雄強、欹側多姿,筆畫長短寬窄不一、變化多端,充滿着躍動之感。有的界格分明,如《始平公》《孫秋生》《魏靈藏》《楊大眼》等,字徑大小均勻,大部分字被妥帖安置在界格之内,縱橫對齊,形成統一陣勢。有的字不受界格的嚴格束縛,筆畫出格,整體既遵循一定的秩序,又無僵化呆闆之感。除此之外,《高太妃》《元詳》等是主體有界格、落款無界格的形式,比較靈活自由。還有一類為縱有列而橫無行,如《元燮》《慈香》等,這種形式在保持縱向對齊的同時,僅因字間距的變化而形成錯落有緻的格局,筆法方圓兼備,盡顯自然流美的風姿。
總之,雖然造像題記的形态多樣,但就整體而言,都是以祈福、發願為目的,嚴肅而虔誠。因此,這些造像題記一般均保持着莊嚴的秩序感,并以雄渾方峻為主體風格。
北魏 《始平公造像記》(局部) 拓片
2
樸厚古拙 隸意猶存
龍門造像題記中還有一類風格隸意未脫,結體較為平寬,樸厚古拙。由于當時正處于隸書演化為楷書的階段,楷法剛剛定型,所以一部分楷書造像題記中仍保留隸書筆形和結體習慣,樸拙厚重,風格顯得較為平穩。如《鄭長猷》等,線質硬朗,尾部上揚為方硬的雁尾,主筆長橫、撇、捺較為收斂,字勢不像上一類那樣上揚,而是趨平甚至略向右下傾,帶有稚拙的古意。還有如《法生》《一弗》等,布陣皆縱橫分明。《法生》筆調圓勁,結體平和,顯得典雅溫潤;《一弗》筆調方峻,結體敦厚,顯得峻拔樸拙。《賀蘭汗》縱列齊整而橫向錯落,筆畫方中帶圓,外形雖嚴整但不失自然隽永。
以上兩種風格,前一類偏向當時的“洛陽體”楷書新風,後一類偏向古體隸書,貼近北魏前期“平城魏碑”書風。“平城魏碑”向“洛陽體”楷書新風過渡時期不過五十餘年,書手的書風有所交錯,實屬正常。與洛陽龍門石窟相較,早前開鑿的雲岡石窟中的造像題記,字中帶隸意,字勢略向右下垂堕的“平城魏碑”書風占主流,“洛陽體”較少,而在龍門造像題記中,斜畫緊結的“洛陽體”占主流。由此可見書法風格由隸向楷、由樸拙向新銳演變的大趨勢。
3
龍門書體美學價值
龍門造像題記書法在碑學興盛之前的書史上寂寂無聞,清代碑學尋求雄強的形式以對抗帖學之柔美孱弱,龍門造像題記方整如刀的筆畫形式、沉雄勁健的主體書風正符合碑學家“陽剛”的審美理念和心理訴求。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将“龍門二十品”以方峻為主體的風格列入“能品”行列(《楊大眼》《始平公》為“能品上”,《魏靈藏》為“能品下”),“若《楊大眼》《魏靈藏》《惠感》諸造像,巨刃揮天,大刀斫陣,無不以險勁為主”。明顯可以看出,這類造像題記代表着一種鋒利、霸悍的極緻美感。相比《鄭文公碑》圓筆書風的圓融、沖和、含蓄,龍門造像題記方峻、果斷、斬截的筆畫和整齊劃一、軍隊列陣般的統一陣勢更加具有雄強陽剛之氣,被稱為“方筆之極軌”。啟功有詩贊雲:“題記龍門字勢雄,就中尤屬始平公。學書别有觀碑法,透過刀鋒看筆鋒。”學書之人若能汲取這類造像題記雄強、率真、新奇的形式,可為書法注入強悍的骨血精神。
北魏 《楊大眼造像記》及佛龛
值得注意的是,在魏碑中以雄強著稱的龍門“洛陽體”,不但不是高大巍峨的巨碑,正相反,其書法幅面比一般的碑版反而要小得多。以如此精微的幅面展現出如此大的氣魄,令人驚歎,從而也證明書風的豪邁氣魄并不一定與字徑大小、筆畫粗細成正比,而在于其形式所展現出來的格局和氣度。
北魏 《楊大眼造像記》 拓片
石窟造像題記依托自然秀麗的山川,與精美的佛、菩薩等形象相伴,讓山川之勝、佛教之地及翰墨之緣有機相融,也讓造像者的情感、心願與佛祖,生者與死者的情感相互溝通。以“龍門二十品”為代表的造像題記書法,将造像工匠書刻與地域石質結合,以精微的幅面展現沉厚陽剛、霸悍鋒銳之氣,成為魏楷中雄強豪放一路的經典,在清代崇碑的大背景下,因為書壇注入新鮮血液而備受推崇,也成為後人學習書法時不斷汲取的源泉。
本文節選自《書法教育》研究版2021年第陸期
《龍門石窟造像題記依托之“境”與書法風格初探》
《書法教育》研究版2021年第陸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