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三月三看花燈

三月三看花燈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3 13:11:06

物道君語:

風吹有聲,其鳴如筝。

你聽過風筝的聲音嗎?

相傳五代時期,人們在紙鸢上加上哨子,随風而舞,風吹有聲,其鳴如筝,故名風筝。

有人說,那是清脆的聲響,是記憶裡的童年。有人說,那是呢喃細語,寄托着思念。有人說,那不過是風的聲音。

三月三,楊柳拂堤,草長莺飛,正是放風筝的好時節。

三月三看花燈(三月三放風筝去)1

三月三看花燈(三月三放風筝去)2

風筝起,童聲陣陣

兒時的童年,放風筝是一件大事。

呼朋引伴,攜帶各色風筝,有七彩缤紛的蝴蝶、大雁,亦有自己用舊報紙做的風筝。飛奔在空地,風筝時而搖晃,時而下墜。隻好快快跑動,待一陣好風起,聽見“飒飒”作響,扭頭一望,風筝在天上飛,後方迎來一陣陣同伴的歡呼。

但不是所有人都懂得這樣的快樂。魯迅先生便曾親手折斷弟弟風筝的蝴蝶翅骨,将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弟弟吓得瑟縮在角落,兩眼失色。

在他看來,弟弟雖比自己小七歲,也已是十來歲的人,怎能張着小嘴呆看風筝就能出神小半日,還偷偷做“沒出息孩子的玩藝”。

三月三看花燈(三月三放風筝去)3

多年以後,魯迅才明白風筝是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他想彌補弟弟,想送他風筝,想和他一同放——然而兩人早已有了胡須,難做不合時宜的事。弟弟甚至全然忘卻這回事。

有些事,錯過了便不在了。有些快樂,那時不懂便再也無緣。

魯迅折斷了弟弟的童心,而我們是不是也忘記了許多簡單的快樂?囿于高樓林立,四季尚不分明,更何況趁一場東風,放一隻風筝?

風筝有聲,童聲陣陣是初心。

三月三看花燈(三月三放風筝去)4

風筝飛,祝願聲聲

待到年少時,放風筝便有了些許意味深長。

《紅樓夢》裡,姑娘們在建桃花詩社時,忽被蝴蝶風筝墜落的聲音打斷了。于是,黛玉讓大家拿出風筝,放放晦氣。

在江南一帶,有“斷鹞放災”的信仰。人們相信,将災病寫在紙鸢上,放到高處,剪斷線。紙鸢随風而去,能放晦氣,祛病根。

但是,黛玉感懷,不忍剪斷。她的丫頭紫鵑隻好拿剪子絞斷了線,因為希望她的林姑娘不再多愁多病。

癡人寶玉,也将自己的美人風筝剪斷。他卻是怕林妹妹的風筝寂寞,好叫它們作伴。這何嘗不是他們兩人的寫照?黛玉總覺飄零無依,寶玉便不離不棄,以情意綿綿,以相伴長長,唯願換她莫愁莫哭。

三月三看花燈(三月三放風筝去)5

放風筝給了我們一段故事的開頭和理由,你可能不記得放過的風筝,但不會忘記,那個和我們一同放風筝的人,那個為我們放風筝的人。

風裡有聲,夢裡有别。風筝有聲,是眷戀的人的細語呢喃,是祝願聲聲。

三月三看花燈(三月三放風筝去)6

放風筝,一半在天,一半在己

如今,放風筝成了一場難得的自在。

每日在城市的高樓大廈裡,仰頭一望,不過隻是一小塊藍天。放風筝隻成為周末的某一場帶娃活動,某一些賽事活動。我們不再随心地放一次風筝,隻為自己而放。現在的風筝,千奇百怪,卻很少用細竹、宣紙。而且,除了江蘇南通的哨口闆鹞,其他地方很難再聽見筝飛唳天的聲音,更難以感受來自遠古的神秘聲音。

但總會想起,寶钗的那一句“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一手執線,一手握輪,奔在曠野,眼裡是一隻又遠又藍的風筝。

三月三看花燈(三月三放風筝去)7

真正飛得又遠又穩的風筝,往往都是對稱的,平衡之道是一種恰到好處的分寸感。它讓你不要得意忘形,讓你懂得迷途知返,讓你在搖搖欲墜時,明白線的那一頭有個牽挂。

人生忽如寄,不正恰如一隻風筝?手裡那根線,有時是你牽挂的人,讓你永遠記得自己有歸處。但有時候,那根線本在自己手上,要往何處飛,要如何飛,一半在天,一半在己。

風暖花香,又是一年好春光。

如若放一場風筝,你的風筝又是什麼樣?願你奔走但不忙,高飛而平穩,人有所牽,心亦自由。


文字為物道原創,轉載請聯系作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