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一張好照片,有多難?
攝影課的老師或許告訴你,這一點都不難,隻要找到對的角度、恰當的光線,按下快門一張好照片就誕生了。
乍一聽起來,拍張美照就像呼吸一樣簡單。
但當你再進一步深入了解攝影才會知道,找好角度、光線比最後一步按快門要難的多。
這也是為什麼,即使手機賦予了每個人攝影的權利,打開朋友圈随便一刷,你還是很難找到媲美布列松的美照。
拍照,和拍好照之間,隔了一百本《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和成年累月的練習。
攝影是有門檻的,因為在按下快門前你需要知道快門速度、光圈、ISO 的三角關系,需要了解黃金分割、線條引導等構圖方法。
就像遊泳一樣,你需要很長時間的學習和練習,不能一蹴而就。
但記錄生活、又或者說記錄下美好的生活,門檻不應該那麼高。
不懂攝影也能留住身邊這些美好時刻?我拿起 vivo X80 Pro(骁龍 8 Gentle 1 版),試着用 500 張照片重新打量這座我再熟悉不過的城市。
辨識度拉滿的影像新旗艦
老實說,用這台「旅程」配色的 vivo X80 Pro「掃街」并不是特别明智。
原因無他,X80 Pro 張揚的橙色外殼特别紮眼,隻要在街上擡起手機,路人的眼光就會不自覺被它吸引。
這種橙色素皮與大面積黑色陶瓷的搭配,延續自上一代的影像旗艦 vivo X70 Pro 。
不同的是上一代泾渭分明的「雲窗」設計現在變成了家族式的「天圓地方」,如果你看過前段時間發布的商務旗艦 X Note 和 X Fold,應該倍感熟悉。
雖然 X80 Pro 和 X Fold 的鏡頭模組設計相似,但排布并不相同,對比你會發現 X80 Pro 的潛望式攝像頭被摘出了圓環,取而代之的是蔡司小藍标和 T* 認證。
在講這個略顯别扭的鏡頭排布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四顆攝像頭的參數配置。
X80 Pro 搭載的四顆攝像頭分别為:
X80 Pro 相機模組最大的亮點在于首次加入了自研影像成像芯片 V1 和人像鏡頭微雲台。
前者在為成像提供了更強的算力,後者則讓人像鏡頭拍攝時更穩定,可以拍出更清晰的照片。
也許是因為微雲台和潛望式鏡頭的物理結構都比較大,狹小的圓環很難同時塞下這麼多尊「大佛」,vivo 才選擇将潛望式鏡頭放在了主模組之下。
在 X 系列的前幾代機型上,我們已經見過 vivo 特有的微雲台技術
它可以通過機械結構運動抵消一部分的晃動,提高鏡頭的穩定性,在手持拍攝夜景等需要長時間曝光的場景時,可以有效避免晃動導緻畫面模糊。
翻譯成人話就是手持拍攝不怕晃,夜間成像出片率更高。了解完原理,再來看看療效。
人像,穩了衆所周知,下午四點半左右的光線比較柔和,是最适合拍照的黃金時刻。
但很多時候我們出行、拍照都是臨時起意,經常當我們想掏出手機拍照想記錄時,太陽已經落下,光線變得昏暗,很難再還原出幹淨、清晰的景色。
這組人像鏡頭樣張就拍攝于下午六點過後,此時太陽已幾近落山,隻剩下黃昏的夕陽,整體成像環境比較暗。
從樣張來看,黃昏時刻的光線似乎沒有對成像造成太大挑戰,照片整體的白平衡、曝光都控制的很好,色彩還原準确,觀感也非常自然。
值得一提的是人像模式下的摳像精細度。
X80 Pro 除了可以精細地扣出人物頭發、衣服流蘇等細節,還能識别與人物同一焦平面的樹葉、牆壁,在模糊背景的同時,保留了同一焦平面的景物,成像效果比單獨突出人物的「僅人像模式」要自然不少。
人像模式的蔡司風格光效是 vivo 與蔡司合作的一大亮點,在人像模式下可以選擇「蔡司 Biotar」「蔡司 Sonnar」「蔡司 Plannar」等多種經典鏡頭的景深光效。
例如「蔡司 Biotar」可以虛化出漂亮的旋轉焦外效果,既突出了人物的主體,也讓背景看起來有着夢幻的感覺。
在光線複雜的大光比環境下,人像模式的曝光也控制的很好,人臉暗部的細節得到很好的保留,前景與後景過渡也比較自然。
如果光線更複雜一點,X80 Pro 會優先調高人臉的曝光,在昏暗的環境可以盡可能看清人臉,如果攝影新手搞不清順光、逆光拍攝,在人像模式下也能保證主體清晰可見。
來到夜間,人像鏡頭的微雲台能夠發揮出更大的優勢。
這組樣張拍攝于晚上八點過後的城市街道,此時光源主要是街燈以及寫字樓透射出的燈光。
在弱光環境下,X80 Pro 會通過延長快門時間來降低 ISO,使得照片整體的純淨度很高,顔色的還原也非常接近真實觀感。
如果背景能有一些燈帶等小光源,還能形成藝術化的光斑效果,配合 Biotar 旋轉焦外效果,可玩性很高。
X80 Pro 上新增了名為 Cinematic 的電影風格人像虛化,和普通人像模式的區别在于 Cinematic 輸出的是接近 2.39:1 的長條畫幅比例。
Cinematic 同時支持拍照與錄像模式,可以發揮創造力利用它拍出充滿電影感的畫面。
攝影,雙芯加持
有了微雲台的加持,此次 X80 Pro 的人像表現确實讓人印象深刻,當我切換回看起來平平無奇的主攝時,甚至會感覺缺失了一些樂趣。
但其實這顆采用 GNV 大底傳感器的主攝在可玩性上并不輸人像鏡頭,隻是需要我再細細挖掘。
例如站在人行天橋的中間,點開時光慢門功能,手持拍攝一張曝光 32 秒鐘的車軌照片。
看着呼嘯而過的車輛用尾燈在照片留下一道道痕迹,街邊招牌的文字依舊清晰可讀,真的很難想象這是用手持拍攝出的照片。
在我的另一台手機上也有類似的車軌拍攝功能,但最大曝光時長隻有 12 秒,車輛還來不及拉開線條就已經結束了。
相比之下,有了 V1 芯片加持的 X80 Pro 确實在計算攝影上有不少優勢。
另一個有趣的功能是專業模式下的「地平線矯正」。
我們平時拍攝建築物時經常都是以從下往上的仰拍視角,拍出來的建築物往往會出現下寬上窄的透視畸變。
這時 X80 Pro 的「地平線矯正」可以根據手機内置的陀螺儀進行矯正和裁剪,把建築物「掰直」,拍出平直的照片。
雖然這樣會犧牲一定的畫面,但是可以得到一個從地平線平視的平直成像效果,有一種獨特的視覺沖擊力。
▲ 左:夜間模式 中:專業模式 右:地平線矯正
可惜的是「地平線矯正」隻能在專業模式下啟用,這意味着平視和明亮的夜景模式隻能二選一。
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X80 Pro 大底主攝可以充分發揮高動态範圍優勢,給人舒适的觀感。
拍攝高速運動的物體時,X80 Pro 可以鎖定追蹤拍攝對象,在抓拍的瞬間主體與前後景的層次清晰,抓拍的成功率很高。
來到夜間,X80 Pro 在暗光環境下的成像都還比較純淨,畫面噪點控制得還算不錯。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 X80 Pro 在夜間模式的成像速度很快,隻要不是極限暗光的條件,隻要 1-2s 就完成夜景計算,幾乎不給手抖留下空間。
和主攝、人像攝像頭相比,我使用超廣角和長焦的次數會少一些。
▲ 超廣角鏡頭夜間模式
超廣角是一個非常考驗拍攝角度的焦段,拿捏的準的話可以拍出意想不到的誇張、宏偉效果,但角度出現偏差的話給人觀感就會比較怪異。
至于 5 倍光學變焦的潛望式鏡頭,也許是目前機子還是工程版固件的原因,成像時容易出現輕微的發糊和偏色,因此在日常使用時我還是更常用 2 倍的數碼變焦。
影像依然是 X 系列的差異點
如今手機廠商在規劃一款手機時,除了要給它取一個好記的名字,還要為它想一個别名——遊戲旗艦、攝影旗艦、全能旗艦等等的 XX 旗艦。
這是因為,旗艦手機的硬件趨同化太過于嚴重,每台旗艦手機采用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核心配件,能拉開距離的地方基本都已被産品經理補齊。
以 X80 Pro 為例,采用了骁龍 8 Gen 1 或天玑 9000 的旗艦 SoC,6.78 英寸 2K 120Hz E5 材質、支持 LTPO 3.0 技術的三星屏幕,實測 41 分鐘充滿手機的 80W 雙電芯快充,在單純的硬件參數上确實很難甩開同難纏的同級别對手。
旗艦手機針對細分領域需找别名,其實也是為了給消費者留下差異化的印象,增強自家手機的辨識度。
而這次 X80 Pro 的差異點,依然是影像。
經過這段時間的使用,X80 Pro 确實是給我了最獨特攝影體驗的一台手機,并不是因為 X80 Pro 的成像素質如何超越對手,而是因為它走上了另外一條路線——從拍好照,到幫我拍好照。
正如開頭所說,懂得攝影知識并且能夠拍出好照片的人其實寥寥無幾,更多的時候我們隻是拿出手機,記錄下那些從我們眼前掠過的瞬間。
在按下快門時,我們可能不會思考所謂的好角度、好光線,但現在我們可以這個思考的任務交給手機。
X80 Pro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我在使用人像模式拍照時,它會出現一個小人頭提示,并用箭頭引導我将人物的主體放到提示的位置上。
當我移動到位後,手機會自動幫我按下快門鍵,一張黃金分割的構圖的人像照片就拍好了。
這其實是 X80 Pro 的人像構圖功能,通過 AI 圖形識别算法引導幫你拍下一張構圖合理的人像照片。
在那一刻我感覺 X80 Pro 好像是一個經驗老道的攝影助理,并向我伸出了一隻手。
當我拍攝大樓出現畸變時,它幫我扶正手機。
當我在夜晚拍攝車軌時,它幫我扶穩手機。
當我給朋友拍攝打卡照時,它幫我扶對手機。
這真是一種奇妙的體驗,使用時有點像是汽車中的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的意義不是取締手動駕駛、剝奪手動駕駛的樂趣,而是讓更多不會駕駛或者沒時間學習駕駛的人,感受在路上的樂趣。
我想 X80 Pro 也是這樣一台手機,它把攝影的快樂分散出去,把拍好照片的權利帶給了更多的人,而這才是 X80 Pro 差異性所在。
未來決定一張照片好壞的真的是相機背後的那個大腦嗎?我想并不一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