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市是廣東省地級市,
古稱端州,
被譽為中國硯都,曆史文化名城,
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城市。
肇慶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是廣府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曆史上曾是西江流域政治中心和軍事重鎮,
從漢到清多次成為
嶺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是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最早的交彙處。
明清期間
兩廣總督駐肇慶長達180餘年左右
這是肇慶曆史上一個特别輝煌的時期
對肇慶的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
▲肇慶兩廣總督府複興設想圖
兩廣總督的源起
兩廣地區(廣東、廣西)設置總督,始于明代景泰三年(1452年)。這一建制在當時尚不穩定,到成化元年(1465年),朝廷為平“瑤亂”再派韓雍出任兩廣總督,才成定制。
◆成化五年(1469年)
兩廣總督韓雍在廣西梧州創建總督府署,這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總督府署。
◆嘉靖十五年(1536年)
兩廣提督錢如京在肇慶府設立督撫行台。自此以後,肇慶府成為兩廣提督(或兩廣總督,或廣東巡撫)的臨時辦公地。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
德慶州泷水縣羅旁山成為兩廣的軍事主戰場,外患也日趨嚴重,而廣西梧州與惠州、潮州相隔2000裡,文檄往來與征調較難,兩廣提督吳桂芳便将兩廣提督府署從梧州遷到肇慶(今肇慶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肇慶府城舊貌
我們說的“兩廣總督府在肇慶”,就是從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兩廣提督吳桂芳将兩廣提督府署從梧州遷到肇慶開始。
清朝的兩廣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饷兼巡撫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廣東和廣西兩省的軍民政務。
▲肇慶兩廣總督府舊貌(照片來源:肇慶手機報)
兩廣總督府在肇慶的遺存
如今的肇慶市政府所在地是原兩廣總督府遺址。據史料記載,駐肇慶的兩廣總督府經多任總督擴建,至清代康熙年間時,已有廳堂門房、亭台樓閣、牌坊、廟宇等建築,還有花園和假山、水池等。
兩廣總督府在肇慶遺有三寶
一寶:七星岩水月宮前的明代石獅
它們曾經鎮守兩廣總督府大門兩側,分别用整塊的紅砂石雕刻,據專家考證,“在廣東乃至全國都極為罕見,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蘇澤明 供圖
二寶:閱江樓
明代崇祯十年(1637年),兩廣總督張鏡如以正東路石頭崗上的崧台書院等建築為基礎,仿唐代江西南昌滕王閣樣式,修建了閱江樓。閱江樓是廣東省為數不多的明代建築之一。
▲梁亮 攝
三寶:清康熙皇帝手迹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郭世隆到肇慶擔任兩廣總督。郭世隆深受康熙皇帝器重,康熙皇帝賜給他及其兩子手書。郭世隆離任兩廣總督,特将康熙皇帝的手書勒石刻碑,制作了6塊禦書碑立于兩廣總督府,後被移到閱江樓存放。
肇慶的行政區域
明清期間,肇慶府曾經管轄今高要、端州、鼎湖、四會、德慶、封開、廣甯、新興、羅定、郁南、雲安、高明、恩平、鶴山、三水、陽江全市的區域,直達海邊,堪稱“一線海濱城市”!
▲紅線标注範圍為光緒年間的肇慶府
兩廣總督在肇慶期間的大事
兩廣總督在肇慶期間,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平定瑤民起事,二是消滅倭寇和海盜。
平定瑤民起事
肇慶地處嶺西要沖,古代曾為西江瑤族人民聚居的中心。 明代曾經出現過以羅旁山區為中心的瑤族人民大規模的鬥争活動,震動廣東、廣西二省,并驚動明代王朝,派遣兩廣總督率領十萬多軍隊,圍剿羅旁。 明萬曆四年大征羅旁後,明王朝為此把羅旁山區周圍設置羅定州及東安、西甯二縣,以便加強對瑤族人民的統治。
消滅倭寇和海盜
明代倭寇為患,是一個突出的曆史問題。據曆史記載,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于明嘉靖乙醜年(1565年),與福建總兵戚繼光大破倭寇與海盜。 同年,俞大猷前來肇慶拜見兩廣總督吳桂芳,随後遊覽了七星岩。而另一位兩廣總督譚綸,則是與戚繼光、俞大猷一起抗擊倭寇的名将。 可以說,整個明清時期的兩廣總督,均參與了抗擊倭寇和海盜的戰争。
兩廣總督府駐肇期間,建立完善了肇慶府地方政權,穩定了肇慶府的社會治安,溝通了陸運、水運交通,治理了西江水患,促進了經濟、教育發展,促進了文化交流與民族融合,為肇慶發展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如今的肇慶,風光秀麗,旅遊資源豐富,城區的七星岩,湖山一體、波光岩影,兼有陽朔之山、桂林之水形勝,美不勝收,素有“嶺南第一奇觀”的美譽。
鼎湖山山高林密,峰巒競秀,鳥語花香,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星湖風景區為中心,沿西江、綏江溯江而上,盤龍峽、“天下第一石”、千層峰、廣甯竹海大觀、燕岩等景點次第展開,構成千裡畫廊。
廣州新中軸線文化“四大館”,開啟城市新地标
嶺南大地上散落的“明珠”,每個地方都讓人向往
不出省!廣東小衆海島,人少風景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