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藤野先生的故事

藤野先生的故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17 15:38:41

這一次,魯迅的病很嚴重。

日本岩波文庫的學生增田涉和日本詩人佐藤春夫到了魯迅上海的家中造訪。他們要出一本《魯迅選集》,問他選什麼文章好。魯迅的回答是“一切随意”,但他卻接着說:“就是一定要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

《藤野先生》是《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小散文,是魯迅于1926年在廈門大學教書時候寫就的。

為什麼要把這樣一篇文章,鄭重其事地提出來要放進日本的《魯迅選集》中去,這除了魯迅和藤野先生他們深厚的師生情,更多的還是魯迅對藤野先生的念念不忘,希望能夠通過這篇文章見一次藤野先生,哪怕是後人也好。

藤野先生的故事(魯迅和藤野先生)1

其實成了大文豪以後,魯迅曾經不止一次拜托朋友在日本尋找藤野先生,但是一無所獲。彼時魯迅曾經求學的仙台醫專已經被合并進了東北帝國大學,而且還縮減了教授的編制,藤野先生似乎已經辭職下落不明了。魯迅的心中滿滿都是遺憾。

過了一年,魯迅的文集終于在日本出版了,可是到了這年的10月,55歲的魯迅先生就病逝了,此前床頭還擺着藤野先生的照片。結果魯迅去世後,僅僅過了兩個多月,魯迅在日本的同學就找到了藤野先生。

隻是可惜,這一對師生,再也無緣見面。

藤野先生的故事(魯迅和藤野先生)2

魯迅在日本求學的時候很孤獨,和周圍的人格格不入。

其實剛開始的他是在東京念預備學校的,那裡有很多來自國内的留學生,但是魯迅看不上他們: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望去确也像绯紅的輕雲,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着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将脖子扭幾扭。實在标緻極了。

後來他就決定要去仙台學醫。其實他學醫的目的很簡單,因為他的父親是因為庸醫被治死的,所以他很希望學一些現代醫學去救治和他父親一樣被耽誤的病人,如果打仗就去當軍醫。

仙台對于他這樣的留學生很是稀罕,不但學校不要錢,還有幾個職員為了他的食宿操心,擔心他吃不慣客店的飯,讓他住好點。

可除此之外的有的還隻是孤獨,獨處異鄉的那種蝕骨的孤獨。

他不說,但可以想象。

藤野先生的故事(魯迅和藤野先生)3

魯迅在日本的寓所

他在文章裡面寫得很簡單,輕描淡寫,但是這背後的孤獨卻可以推測。彼時魯迅才23歲,當時在仙台留學的清國留學生隻有他一個,而且他日語不好,學的還是專業名詞非常多的醫學,學習也非常吃力。他住宿和飲食也有煩惱,身體健康也不好。而且由于他來自當時和日本打了敗仗的清國,免不了被周圍的日本同學孤立。隻是這些他都沒有詳細說,隻是在文章裡說:

初冬已經頗冷,蚊子卻還多,後來用被蓋了全身,用衣服包了頭臉,隻留兩個鼻孔出氣。在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無從插嘴,居然睡安穩了。飯食也不壞。但一位先生卻以為這客店也包辦囚人的飯食,我住在那裡不相宜,幾次三番,幾次三番地說。我雖然覺得客店兼辦囚人的飯食和我不相幹,然而好意難卻,也隻得别尋相宜的住處了。于是搬到别一家,離監獄也很遠,可惜每天總要喝難以下咽的芋梗湯。

倘若這樣的日子放在現在我們的身上,早就已經牢騷漫天飛了,可是魯迅先生隻是這麼輕描淡寫地提了幾句,說隻不過是“每天總要喝難以下咽的芋梗湯”,全沒有放在心上。

後來孤獨的他就遇見了同樣孤獨的藤野先生。他是這麼寫藤野先生的:

“其時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着眼鏡,挾着一疊大大小小的書。一将書放在講台上,便用了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嚴九郎的……’”

藤野先生很不招人喜歡,說話用的都是“我就是叫作藤野嚴九郎的……”,這樣老舊的北方文言句式,當時台下很多同學在低笑。

有往年留級的同學在台下說些他以前的一些掌故,比如他穿衣很馬虎,忘帶領結,冬天隻有一件舊外套,坐火車的時候還被别人誤認為小偷。但除此之外,他在專業上卻極其認真,甚至死闆。考試時給分數給得很嚴格,一些學生因為解剖學成績低于 50 分而留級,于是都恨藤野。

可是對于魯迅,他卻另眼相看。有一次,藤野先生讓助手喊魯迅到他的辦公室,讓魯迅把自己的講義抄給他,過了兩三天就還給魯迅了,說以後每隔一個禮拜都要送給他看一回。

魯迅打開一看,吃驚地發現自己抄的講義居然從頭到尾都被紅筆添改過了。

藤野先生的故事(魯迅和藤野先生)4

藤野先生批改魯迅的講義

老師給學生批改講義是尋常的事情,但是在當時的日本,作為清國人的魯迅是很被看不起的,他突然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仿佛受了天大的恩惠。

他當時是極為孤獨的,但是藤野先生的出現,卻給了他一束光,照亮了魯迅那備受冷落的世界。

藤野先生的故事(魯迅和藤野先生)5

對于自己的學習情況,當時的魯迅是這麼寫的:

可惜那時我不太用功,有時又很任性……等到成績發表了。同學一百餘人之中,我在中間不過是沒有落地。

可事實全不是這樣,他真的很不認真嗎?

藤野先生在文章《謹憶周樹人君》中這麼寫:

周君身材不高,臉圓圓的,看上去人很聰明。記得那時周君的身體就不太好,臉色不是健康的血色。當時我主講人體解剖學,周君上課時雖然非常認真地記筆記,可是從他入學時還不能充分地聽、說日語的情況來看,學習上大概很吃力。

于是我講完課後就留下來,看看周君的筆記,把周君漏記、記錯的地方添改過來。如果是在東京,周君大概會有很多留學生同胞,可是在仙台,因為隻有周君一個中國人,想必他一定很寂寞。可是周君并沒有讓人感到他寂寞,隻記得他上課時非常努力。

如果留下來當時的記錄的話,就會知道周君的成績,可惜現在什麼記錄也沒留下來。

魯迅住不好吃不好,被同學孤立,體弱多病,臉色都不健康。因為語言不通,所以學習非常刻苦,這才在全是日本同學的環境中考了個中間的名次。可是這背後的辛酸還有付出的汗水沒有其他人知道,他隻是很謙遜地說自己學習成績并不是很好,考試也不太行。

他是謙遜的,可是這些用辛酸還有汗水換來的成績并沒有被那些日本同學認可。

因為他是弱國的留學生,日本學生很不服氣,他們于是造謠說“他定是事先看了藤野先生洩露的講義”才拿了高分。

為了侮辱魯迅,他們不僅寫了匿名信罵他,還專程在開同級會時,寫“請全數到會勿漏為要”,并在“漏”字旁邊加了一個圈諷刺魯迅舞弊。

而他們認為是魯迅抄襲的原因,無非因為:魯迅是弱國的留學生

藤野先生的故事(魯迅和藤野先生)6

魯迅和同學的合影

魯迅自己曾在講述他們污蔑他的原因時曾這樣說道: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

被污蔑後,自尊心極強的魯迅并沒有獨自忍受。他向來鬥志昂然,随即就将事情告訴了藤野先生,于是在藤野和同學的幫助下,這場流言終于被消滅。

魯迅是個感恩心極強的人,他對在那種情境下給予他種種照顧和幫助的藤野先生充滿了感激。

後來這封匿名信也退了回去了,但是魯迅受到的傷害有多麼深,被孤立的寂寞感有多麼重,可想而知。

也是從這裡開始,魯迅開始思索自己學醫的意義。初始,他是為了治病救人而學醫,可是越是學習,他發現自己可能真的走偏了道路,因為他覺得自己要學的不是醫人,而是醫心。國事如蜩如螗,他縱然學醫有所成,又有何用?

就像是他自己後來在《呐喊·自序》中所說那樣: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麼?”

“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是的,我雖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說到希望卻是不能抹殺的,因為希望是在于将來,決不能以我之必無的證明,來折服了他之所謂可有。

他始終是覺得有希望的,可是希望在哪裡,他還在尋找,但至少不在——學醫。

直到有一件事情發生,徹底粉碎了他學醫的信念。

第二年添教黴菌學,細菌的形狀是全用電影來顯示的,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裡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在講堂裡的還有一個我。

“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

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别聽得刺耳。此後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閑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采,——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萬歲呀。可究竟他們萬歲的是誰,起碼和那些中國人全沒有關系。魯迅的文中經常描寫出一種叫做“看客的中國人”,他并不覺得那些被砍頭的中國人有什麼值得同情的,可這種看客卻讓他覺得徹骨的悲涼。

他為了學醫離開中國,隻身前往人生地不熟的仙台,一無所有。無人依靠,能忍受得住;天氣冷,食物差,身體差也是能捱下去的;語言不通,學習吃力,也可以通過努力彌補;同學的冷眼、譏諷、排擠,在魯迅堅毅的性格面前也能忍受。

但是看着一個個同胞被槍斃,旁邊還有一群看客,甚至周邊這一群日本人還在耳旁喊着萬歲,這實在是太過于絕望。

可是他終究不是一個坐以待斃,或者隻是看着眼前糟糕的情景,而長籲短歎無所作為的人。

藤野先生的故事(魯迅和藤野先生)7

魯迅筆下的看客

他恍然了,他是覺得自己現在要緊的是做些什麼,做些什麼來喚醒這些“看客”,而不是在這裡苦捱學醫。

他在《呐喊·自序》裡說:

因此有時講義的一段落已完,而時間還沒有到,教師便映些風景或時事的畫片給學生看,以用去這多餘的光陰。其時正當日俄戰争的時候,關于戰事的畫片自然也就比較的多了,我在這一個講堂中,便須常常随喜我那同學們的拍手和喝采。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據解說,則綁着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衆,而圍着的便是來賞鑒這示衆的盛舉的人們。

這一學年沒有完畢,我已經到了東京了,因為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醫學并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隻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

他的二弟周作人也曾在《魯迅的青年時代》裡講述過,他說:

“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看日俄戰争的影片,有給俄軍打聽消息的中國人,被日軍查獲處刑,周圍還站着好些中國人在那裡呆看。這給予了他(魯迅)一個多麼大的刺激!那影片裡的人,被殺的和看殺人的有着很健康的身體,可是這有什麼用呢?隻有一個好身體,如果缺少了什麼,還是不行。他想到這裡,覺得他以前學醫的志願是錯了。應該走什麼救國的路才對……”

他覺醒了,國人需要的是一種精神,一種能夠自強的精神。希望本是無所謂有,或者是無所謂無得,因為恰恰是在你去做了,才會真的有。而這種希望,是否真的有實效,并沒有誰知道。

但這又重要嗎?

光武帝在昆陽戰前,帶着十三人前去尋找援兵,想來彼時定有人要問,将軍何必一意孤行?為什麼一意孤行?

夫差為何放過勾踐?勾踐為何能一十八年滅吳?

秦為何能六世明主,步步向前,吞并天下?又為何二世而亡?

楚大夫為何蹈江而去?楚雖三戶,為何亡秦者必楚?

劉玄德當日敗走當陽,妻離子散,自己也都性命快不保,為何一定要攜民渡江?

諸葛武侯又為何要徒勞六出祁山?

張巡又為何要死守睢陽?

楚霸王又為何甯死不肯過江東?

哪有這麼多為什麼?做事又怎麼可能如此想那麼多的以後未來?

且去做,做了才會有答案!

于是第二學年,魯迅決定向藤野先生辭行,不再學醫了。

藤野先生的故事(魯迅和藤野先生)8

魯迅是有自己的目标的。但是具體怎麼做,可能他還沒有想好。他覺得自己的想法可能還有些稚嫩,可他既然決定做了,便不會回頭。隻是這種緣由卻又不好向藤野先生說。

到第二學年的終結,我便去尋藤野先生,告訴他我将不學醫學,并且離開這仙台。他的臉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說話,但竟沒有說。

“我想去學生物學,先生教給我的學問,也還有用的。”其實我并沒有決意要學生物學,因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說了一個慰安他的謊話。

“為醫學而教的解剖學之類,怕于生物學也沒有什麼大幫助。”他歎息說。

将走的前幾天,他叫我到他家裡去,交給我一張照相,後面寫着兩個字道:“惜别”,還說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這時适值沒有照相了;他便叮囑我将來照了寄給他,并且時時通信告訴他此後的狀況。

我離開仙台之後,就多年沒有照過相,又因為狀況也無聊,說起來無非使他失望,便連信也怕敢寫了。經過的年月一多,話更無從說起,所以雖然有時想寫信,卻又難以下筆,這樣的一直到現在,竟沒有寄過一封信和一張照片。從他那一面看起來,是一去之後,杳無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有時我常常想:他的對于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并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講義,我曾經訂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為永久的紀念。不幸七年前遷居的時候,中途毀壞了一口書箱,失去半箱書,恰巧這講義也遺失在内了。責成運送局去找尋,寂無回信。隻有他的照相至今還挂在我北京寓居的東牆上,書桌對面。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于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為什麼杳無音信了,按照魯迅自己的話來說是因為“狀況也無聊”。

其實熟悉魯迅的人都知道,他為什麼會這麼說——因為在那些年裡,周樹人,這個憤青,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卻四處碰壁。

回國後的魯迅寫過很多學術文章,包括《人之曆史》、《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和《摩羅詩力說》等,思想還有水平都很高。但是他當時隻是一個不出名的小小子,根本沒人理會他。

藤野先生的故事(魯迅和藤野先生)9

青年魯迅

年輕的周樹人有一肚子話要對中國人講,卻被推到了牆角,以至于“無話能說”。而且他家裡情況也糟糕,母親騙他回去結婚,娶了那個“無話可說”的朱安。後來又莫名其妙地被誣了個“偷看弟媳洗澡”的罪名,為此“無話不說”的親弟弟周作人也跟他恩斷義絕。

魯迅說“狀況也無聊,說起來無非使他失望”,其實是他自己對自己的狀況失望。他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牆上,以此給他良心和勇氣,可是無聊的狀況讓他承諾的照片卻沒有寄,信也沒有寫,就這樣從此杳無音信。

他知道這樣做或許會讓那個對他幫助頗多的恩師失望,可是失望總好過擔心。他是這麼樣一個較勁自傲的人,所以索性信也不寫,照片也不寄。

孤苦冷漠都自己一肩承受了。

藤野先生的故事(魯迅和藤野先生)10

1926 年,45 歲的魯迅發表散文《藤野先生》。彼時的魯迅已經成了國内首屈一指的大文豪。

有朋友寫信問他,藤野嚴九郎是否真名?

魯迅回信說是真名,然後說自己很想念藤野先生,曾經托日本的朋友打聽先生的近況,卻被告知十幾年前仙台醫專被合并入東北帝國大學,縮減教授編制,藤野先生“辭職”,如今下落不明,很是可惜。

他終于開始尋找那個讓他心心念念,并把照片挂在書桌牆上時刻提醒自己的藤野先生了。

因為這時候的他已經不怕藤野先生失望了。雖然他仍然在碰壁,可現在他是巨人,且無所畏懼。

藤野先生的故事(魯迅和藤野先生)11

魯迅和藤野先生的畫像

1931 年,畢業于中國文學科的日本學生增田涉來上海留學,拜魯迅先生為師。魯迅教青年學生一向用心,對這個日本學生更是格外照顧,一如藤野當年的風範。

1934 年,日本出版商岩波書店的老闆來上海拜訪魯迅先生,請求準許翻譯魯迅文集在日本出版。選定了兩個譯者,一個是魯迅的學生增田涉,另一個是日本詩人佐藤春夫。魯迅說文章你們來選就是了,隻是有一篇《藤野先生》一定要包含在内,我希望借這個機會,找到藤野先生。

1935 年文集在日本出版,魯迅多次向岩波書店、增田涉和佐藤春夫打聽是否有藤野先生的消息,但是都一無所獲。

據增田涉回憶,有一次魯迅拿着藤野先生的照片給他看,說:“不知道老師現在狀況如何。大概……可能……已經去世了?不知道他有沒有子女,能找到他的子女也好……”

1936 年 10 月,魯迅在上海病逝,死前床頭還擺着藤野的那張照片。

去世前依舊沒有藤野先生的消息。他的朋友知道這是魯迅的遺願,于是帶着巨大的遺憾在日本尋找藤野先生,終于,在僅僅兩個月後,魯迅在日本的同學小林茂雄找到了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的故事(魯迅和藤野先生)12

魯迅去世後,小林茂雄專程寫信給藤野先生,信裡,他詳細講述了魯迅的相關情況,他還特地将魯迅所寫的《藤野先生》翻譯成日文寄給了藤野先生。

其實藤野先生早就知道了魯迅的這篇文章講的就是自己,可是他卻沒有站出來告訴别人,那個大文豪魯迅說的藤野先生就是自己。

為什麼?因為他自己内心的驕傲。

這師生兩人很像,同樣的驕傲。一個因為狀況也無聊,所以不肯寄信。另一個也因為驕傲,不肯再見這個已成了大文豪的學生。

原來當魯迅在國内四處碰壁的時候,藤野先生也在日本四處碰壁。

仙台醫專并入東北帝國大學以後,藤野先生因為學曆問題很快失業了。後來他也四處尋找工作,可也因為種種原因,屢次失業。可是禍不單行,就在他到處找工作的時候,妻子也病死了。

多次失業,同時妻子離世,落魄的藤野先生隻能回到老家,在老家哥哥的診所裡面工作。

藤野先生的故事(魯迅和藤野先生)13

後來他二婚,新丈人出資給他開了個耳鼻科診所,他開始單幹。然而,第二年,哥哥猝死,小孩還小,難以支撐診所,也就難以維持生活,嚴九郎便隔日來哥哥的診所一趟,維持其生意。于是他常年在兩個診所兩頭跑,養着兩家人。

藤野先生是個很死闆的人,所以盡管他醫術很好,但是不擅長接觸病人。

死闆到什麼程度?

有這樣一個故事,嚴九郎的二哥開的診所是全科,嚴九郎在那裡啥病都看,而他自己開的是耳鼻喉診所,隻看耳鼻喉。有一天一個病人來嚴九郎的診所,說是肚子痛,嚴九郎便轟人家出去:“這是耳鼻喉診所!”

他的收入不是很高,但是心善,看到那些沒錢的病人,總是不收他們的診金。于是日子過的也是緊巴巴的。雖然鄉鄰都在傳頌他的美德,可他自己并沒有說因此很驕傲什麼的。

或許是上天也被這個樸實而又死闆的男人給感動了吧。1919 年,藤野先生 45 歲的時候,妻子終于給他生了個兒子,取名藤野恒彌。中年得子,藤野先生對這個兒子也是很疼愛。

1935 年,當時藤野恒彌在讀高中,這天語文老師菅好春老先生叫恒彌過來,交給他一本書,說:

“這本新出的書,是中國大文學家魯迅先生的散文集,裡面有一篇寫的人叫藤野嚴九郎,跟你父親的名字一樣。你拿回去問問你父親是不是他。”

那年,藤野先生 61 歲。

那天,他兒子交給他那本來自中國大文豪的文集,指給他看那一篇《藤野先生》。他慢慢地讀完了這篇文章,合上書以後,慢慢的看那個文集上印着的魯迅先生的照片,說真的是周君。

但他發了一會呆後,卻對兒子說,寫的是我,但是你不要和别人說。

當時魯迅在中日兩國都以極為出名,他的文章普及率非常高,中日兩國的文化圈内都對藤野先生津津樂道,但此時藤野先生本人又落魄了,在山區的小診所裡面行醫,想來他本人因為太過于落魄,所以不好意思讓世人知道自己的存在吧。

藤野先生的故事(魯迅和藤野先生)14

1936年10月魯迅病逝後,日本的報紙立即刊登了頭版。

當時藤野先生看着報紙上的魯迅病逝的消息和照片,把報紙舉過頭頂拜了幾拜。

結果魯迅委托的那個日本同學過了不久就找到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這才知道,魯迅不隻是把他寫在文章裡,不隻是把他的照片挂在牆上,原來這些年一直在找他,哪怕能見他的後人一面。

藤野先生非常後悔,後來有日本記者找他約稿,于是他寫出了《謹憶周樹人君》。

周君文中寫了我照片的事情,被他一寫,我現在也很想看看自己當時的樣子。我雖然被周君尊為唯一的恩師,但我所做的隻不過是給他添改了一些筆記。因此被周君尊為唯一的恩師,我自己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周君來日本的時候正好是日清戰争(甲午戰争)以後。盡管日清戰争已過去多年,不幸的是那時社會上還有日本人把中國人罵為"梳辮子和尚",說中國人壞話的風氣。所以在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也有這麼一夥人以白眼看待周君,把他當成異己。

少年時代我向福井藩校畢業的野坂先生學習過漢文,所以我很尊敬中國人的先賢,同時也感到要愛惜來自這個國家的人們。這大概就是我讓周君感到特别親切、特别感激的緣故吧。周君在小說裡、或是對他的朋友,都把我稱為恩師,如果我能早些讀到他的這些作品就好了。聽說周君直到逝世前都想知道我的消息,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聯系上的話,周君會該有多麼歡喜啊。

我退休後居住在偏僻的農村裡,對外面的世界不甚了解,尤其對文學是個完全不懂的門外漢。

前些天從報紙上得知周君魯迅去世的消息,讓我回憶起上面所說的那些事情,不知周君的家人現在如何生活,周君有沒有孩子深切調研,把我這些微不足道的親切當作莫大恩情,加以感激的周君之靈,同時祈禱周君家人健康安泰。

可是,1935 年他就讀了魯迅的《藤野先生》,卻沒有聯系魯迅,也不讓外人知道。這又是為什麼呢?

他說:

周君在小說裡、或是對他的朋友,都把我稱為恩師,如果我能早些讀到他的這些作品就好了。聽說周君直到逝世前都想知道我的消息,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聯系的話,周君該會有多麼歡喜啊。可是現在什麼也無濟于事了,真是遺憾。我退休後居住在偏僻的農村裡,對外面的世界不甚了解,尤其對文學是個完全不懂的門外漢。

他刻意強調自己居住在偏僻的農村裡,尤其對文學是個完全不懂的門外漢,也許這兩句話是他不敢見魯迅先生的原因。

藤野先生說“偏僻”,其實心裡想的是自己的貧窮;他說“不懂文學”,其實心裡想的是在魯迅面前沒地位,害怕尴尬。

他内心是個極度驕傲的人,當年那個施與恩惠的藤野先生,現在卻落魄到了偏僻的小山村裡。他拿什麼去面對,這個曾經的學生,現在的大文豪魯迅呢?

于是索性和魯迅那樣不如不見。

所以我說這對師生極像。一個因為狀況也無聊,所以杳無音信;一個因為身處僻壤,地位低下,所以避而不見。兩人都是同樣的驕傲,同樣的自卑,所以隻落下照片後的兩個字:惜别

藤野先生的故事(魯迅和藤野先生)15

這篇《謹憶周樹人君》發表于 1937 年 3 月。幾個月後,盧溝橋事變爆發,日寇全面侵華。

那時日軍大量購買藥品,日本國内藥價高漲。藤野先生的兩個診所囤有不少藥,便有藥商來高價求購,并說這是軍隊前線需要的,意義重大。藤野雖然缺錢,生活窘迫,卻一點都不賣,隻推說當地村民還需要。

藥商走後,藤野把自己的兩個兒子叫過來,對他們說:“你們記着,中國,乃是将文化教給日本之先生。”用的仍然是很土的北方文言句式,如果魯迅先生能聽得到,應該也是“抑揚頓挫的話”。

藤野先生的故事(魯迅和藤野先生)16

1945 年 1 月,藤野先生的長子藤野恒彌還是上了前線,并病死在廣島。老年喪子,71 歲的藤野先生極為悲傷,一度不振。可是生活還是要繼續,很快他又強撐着回診所工作。

幾個月後的一天,藤野先生工作中感覺疲憊,說回去休息一下,卻在路上暈倒,被人發現擡回去。

熬了一夜,第二天上午與世長辭。4 天後,日本宣布投降。

藤野先生的故事(魯迅和藤野先生)17

魯迅先生最終還是和藤野先生錯過了。或許是因為自卑,或許是因為驕傲,或許兩者都有。他們師生兩個是真的很像,一樣的孤獨,一樣驕傲,卻一樣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愛和希望。

我們現在常常說學醫救不了中國是魯迅先生說的。遑論這句話并非出自魯迅先生,卻将一種絕望的意味加在了他的身上。就好像他對當時中國的未來是充滿悲觀的。這絕對是曲解了魯迅先生的意思,

就像是他所說的:“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正如這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

藤野先生給魯迅指出來了一條路,那魯迅先生給我們的路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