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心]說不完的百年傳奇,看不盡的智慧人生
[微風]編輯推薦:
吳宗濟先生在自己的百年人生中,多次經曆成敗乃至生死的大關頭。在面對艱難的關口時,他的抉擇看似随心所欲,其實每每包涵人生大智慧。所以,最終總能避兇趨吉,笑到最後。吳先生能泰然享壽一百多歲,不是偶然的;吳先生能活出如此精彩的一生,更不是偶然的!其中有哪些秘密?答案盡在這本書中。
[微風]内容簡介:
這本書忠實記錄了吳宗濟先生極具傳奇色彩的百年人生。吳宗濟出生于清末一個封建官僚家庭,他的幾位長輩已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傳奇,他自己的百年歲月更是續寫了精彩紛呈的人生傳奇。他1928年考入清華大學,後又考入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從此踏上漫漫“尋音”路。他走的這條路可謂一路荊棘,人生命運也是一波三折。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以後,已是壽登古稀的老人,才得以全身心地從事自己的專業研究,并奇迹般地屢有重大創獲,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他的研究成果為中國實現“人機對話”、為“科大訊飛”的誕生提供了語音學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他的行為操守、人生智慧,更值得品味,足資借鑒。
[微風]作者簡介:
吳宗濟(1909-2010),字稚川,筆名齊魯,祖籍浙江吳興。吳宗濟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從小受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影響。1928年考入清華大學,1934年從清華大學中文系畢業。先後師從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幾位大家羅常培、王力、趙元任、李方桂先生,從事語言學,主要是語音學的研究。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語音研究室主任,國際語音科學會議常設理事會理事,被中國社會科學院授予榮譽學部委員。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吳宗濟主要從事漢語協同發音、語調特性及韻律模型方面的開創性研究,先後發表了近百篇中英文學術論文,利用現代實驗語音學儀器設備,對漢語普通話的聲學、生理特征的各個方面進行了全面的、開創性的探索,獲得多項重要發現,為中國現代語音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吳宗濟專業研究的特點是不局限于書齋和研究室,不局限于書本知識,而是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科學研究為實際需要服務;他本人經曆複雜曲折,始終對自己充滿信心;他一生興趣極為廣泛,對新事物極為敏感,擁有多種技術技能。所有這些造就了他成為國際著名語音學家,中國實驗語音學的奠基人。
崔樞華(1944—),天津人,文學博士,退休前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1965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留校任教,從事古代漢語的教學與研究工作。1982年至1983年在山東大學進修,師從殷孟倫教授治音韻訓诂之學,回北師大後,追随蕭璋教授繼續學習。1994年跟随俞敏教授攻讀博士,俞先生逝世後,跟随魯國堯教授完成學業。
崔樞華主要緻力于以聲音通訓诂的研究,對古代文獻,尤其是反映上古漢語語言現象的小學專著和經典文獻尤為關注。崔樞華主張治學為文應遵循樸學精神,堅持求實求新。主要著述有《<說文>部分540辨疑》《<說文解字>聲訓研究》(2002年獲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說文>今音讨論》《今本<說文>正篆字數考》《<爾雅義疏>王删說獻疑》《<廣雅•釋诂疏證>以聲音通訓诂發覆》《釋男》《<周易>注》《“怏然”“快然”辨》等。
魯國堯(1937—),江蘇泰州人。1955年江蘇省揚州中學畢業,1960年北京大學中文系語言專門化畢業,1964年北京大學漢語史專業研究生畢業,師從周祖谟、王力、魏建功三位大家。1965年分配至南京大學中文系任教。魯國堯是江蘇省第一個語言學博士點的創點導師,南京大學國家重點語言學科(兩次榮獲全國第二名)的學術帶頭人,七十歲時退休。中國音韻學研究會會長、顧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