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者要戰勝弱者可以直接靠實力硬拼,而弱者要戰勝強者就隻能比拼“心機”。 越王勾踐要隻身前往吳國謝罪,此行可謂是“兇險萬分,九死一生。”能不能确保他活着回來,最關鍵的問題就是他能不能找到一個老謀深算的,能夠把夫差、伍子胥等人“玩弄在鼓掌之間”的“厲害角色”。那麼這樣的“厲害角色”有什麼特點呢?怎麼從人群中将其識别出來呢?範蠡認為可以通過這幾個特征就能辨别:
1.保持不留後患的行事風格。
範蠡形容這種人做事一般都是“戰勝而不報,取地而不反。”就是說,這種類型的人一旦戰勝對手就不會給他們留下報複的機會,一旦獲得的東西就不會給别人奪回的可能。謀略家都懂得這麼一個道理,取得勝利其實并不是很難,真正難的事情是如何長久的保持勝利。夫差不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一直不聽從伍子胥的建議,而範蠡深谙此道,所以在戰勝吳國之後,沒有給夫差留下翻盤的機會。
2.擁有化害為利的思維方式。
面對形勢的變化,一般人做事的行為習慣都是“趨利避害”。然而當大多數人都采取同樣做法時,“利”與“害”這兩種事物就會在大家不知不覺之中交換位置。老謀深算的高人往往不是被動的“趨利避害”,因為他們知道這樣做往往會“背時”地“慢半拍”,隻有懂得“化害為利”方法才能一勞永逸。那怎樣才能夠“化害為利”呢?1.不惜代價,迎難而上,投入資源把自己的“短闆”強行變成“長闆”。2.危機轉嫁,擊鼓傳花式地找到“最大笨蛋”。範蠡指出:“兵勝于外,福生于内。”就是說,雖然戰争(或與人争鬥)一般來說不是好事,但是隻要拿捏得當,能夠取得勝利,還是能夠“化害為利”,給大家帶來好處的。
3.精通借力打力的處世手段。
荀子曾說過一句非常有戰略意義的名言:“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就是說,大衆精英與普通大衆并沒有本質的區别,(他們之所以能取得别人所不能取得的成就,)僅僅是因為他們善于借助他人之力和外界條件而已。怎麼才能實現借力打力呢?主要有三種方法:第一,以虛換實,通過虛名而換取失利(這就是為什麼社會上很多人喜歡吹牛拍馬);第二,矛盾轉移,把本來應該是自己的問題包裝成别人的問題;第三,錦上添花,把自己的工作建立在别人的基礎上。隻要能用好這些辦法,就能達到範蠡的标準,“用力甚少,而名聲章明”。
(歡迎想系統學習兵法的朋友搜索并關注moulueyubingfa 或“謀略與兵法”關注。不懂謀略與兵法,怎能從容應對日益激烈的競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