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體系

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體系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7-18 07:35:40

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體系(科技體制改革點燃創新引擎)1

2019年1月6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該機場共創造40餘項國際、國内第一。這裡是世界最大的單體隔震建築、世界首個高鐵下穿航站樓、世界首個“雙進雙出”航站樓。視覺中國供圖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産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015年,黨中央、國務院出台《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稱《實施方案》),以完善科技創新治理體系為目标,提出到2020年要完成143項改革任務,對科技體制改革工作進行系統布局,形成了清晰明确的時間表、路線圖。

完成一項任務就在“科改施工圖”上插一面紅旗,随着挂在科技部政策法規與創新體系建設司的巨幅圖紙被紅旗漫卷,該司副司長湯富強說:“到2020年年底,《實施方案》全面收官,科技體制改革的基礎性制度框架已基本确立,實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發展。”

在“插紅旗”的同時,我國科技創新實力顯著提升。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創新列車奮力爬坡,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表明,我國排名從2015年的第29位上升至2021年的第12位。

重點領域集中發力,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設

湯富強表示,科技體制改革目前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在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構建新型舉國體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完善科技人才體制機制、加大對外開放合作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了顯著進展,為提升我國創新實力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首先,重大科技任務的組織實施機制持續完善。為解決以往“九龍治水”的資源配置低效和任務聚焦分散問題,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原來分散在40多個部門的100多項科技計劃被優化整合為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技術創新引導專項和基地人才專項計劃五大類計劃。

湯富強介紹,近些年在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方面,加快組建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以國家實驗室為核心、國家重點實驗室為支撐的全國實驗室體系正在加快形成。“揭榜挂帥”等新型項目組織模式進一步深化,在“十四五”首批重點研發計劃中已經部署實施了87項“榜單”任務。

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系統架構設計,完善科技攻堅和應急攻關體制機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科研攻關中,組織推動精幹科研力量自主研發了一批診斷試劑、治療方案和藥物,目前有29款疫苗進入臨床試驗,7款附條件上市,國内注射使用超過32億劑。

第二,建立了貫穿科研活動全鍊條的政策體系。特别是在基礎研究方面,尊重科技規律,積極探索基礎研究自由探索和目标導向的“兩條腿走路”發展路徑,從國家重大需求中凝練科學問題,深化自然科學基金改革,打通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再到成果轉化的政策鍊條。2021年我國的基礎研究投入達到1696億元。

第三,在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方面,形成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普惠性創新政策,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推動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全面實施,将制造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了100%,引導企業增加科研投入。通過實行提前清繳核算,2021年前三季度企業享受研發費用的減免稅額是3300億元,已經接近2019年全年的水平。

一線難題精準疏解,松綁減負取得實效

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科技部科技人才與科學普及司二級巡視員趙慧君說:“我們需要通過改革激發人才活力,調動人才積極性,培養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為國家創新能力提升提供人才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人才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尊重人才成長規律、有針對性的支持政策逐步确立。

2018年,《貫徹落實在兩院院士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開展減輕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通知要求,在全國範圍開展包括減表、解決報銷繁、精簡牌子、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曆、唯獎項”問題、檢查瘦身、信息共享、衆籌科改等減輕科研人員負擔的7項行動(簡稱“減負行動1.0”)。2020年,《關于持續開展減輕科研人員負擔激發創新活力專項行動的通知》推出減負行動2.0,部署成果轉化盡責擔當、科研人員保障激勵、新型研發機構服務和政策宣傳等4項新行動。

目前,減負行動已取得實效。湯富強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介紹:“針對‘表格多’問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需填報的表格由57張精簡為11張,并于近期在當前11張表格的基礎上,将原來技術部分和預算部分信息表合二為一,不再需要重複填寫,科研表格填報數量進一步精簡。”

此外,針對“報銷繁”問題,科研單位基本建立了信息化财務管理系統。針對“檢查多”問題,要求對執行期3年以内的項目最多開展1次現場檢查,1個項目1年度最多隻開展1次現場檢查。國家科技項目采取“飛行檢查”方式,不聽PPT彙報,赴實地、看實物、查實情、問實效。

關鍵痛點深度觸及,人才評價導向正在扭轉

相比于科技體制改革中已經“破題”的諸多問題,一些耗時長、涉及面廣的改革“硬骨頭”仍在攻堅。人才評價、機構評估、項目評審“三評”改革就是一塊具有代表性的“硬骨頭”。

趙慧君坦言,評價和激勵是與科研人員最直接相關的改革内容之一。在她看來,近些年人才評價改革帶來的最顯著的變化是:“各方面已經深刻認識到以往的評價體系存在弊端,不合理的評價導向得到扭轉,正在推進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

2018年,《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印發,提出要以堅持尊重規律、問題導向、分類評價、客觀公正為基本原則。同年,科技部、教育部、人社部、中科院、工程院開展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曆、唯獎項”專項行動。2020年《關于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标使用樹立正确評價導向的若幹意見》印發。

科技部統計顯示,2020年2月以來,全國各省市共出台60餘項涉及科技評價改革的相關文件,對清理“四唯”提出要求。趙慧君表示,科技部開展了相關工作中将人才“帽子”作為評審評價指标做法的清理工作,比如在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評審中取消了填寫人才稱号的條目,“‘帽子’沒有地方填了”。

而在“破四唯”的同時,科技人員呼籲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評價标準和方式,“立新标”受到廣泛關注。一系列相關措施陸續出台,趙慧君表示,“分類評價”是評價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務。

2018年印發的《關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2019年印發的《關于深化自然科學研究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關于深化工程技術人才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更加強調分類評價。2021年印發的《關于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指導意見》,提出堅持科技創新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評價導向,堅持科學分類、多維度評價,堅持正确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堅持尊重科技創新規律。

據介紹,有不少改革先行者已作出有益探索。中科院物理所前些年已開始不再用獎勵的辦法激勵論文發表,對科技成果的評價不數文章數量、不看申請了多少經費,而是用國際同行評議的方式評價成果的質量和水平,決定招聘和晉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将人才分為教學型、教學科研型和科研型,在職稱評審中推行代表作制度,注重成果質量,實行小同行評價。

此外,趙慧君提出需要進一步确立用人單位在人才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堅持評用結合。她表示,各個科研單位在實踐中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機構須結合國家需求和使命定位制定适用于自身的人才評價制度。

據了解,發揮科技成果轉化激勵作用方面,我國在修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若幹規定、開展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三部曲”的基礎上,面對實施過程中産生的諸如成果轉化收益稅收優惠等新問題,進行了進一步追蹤解決。2018年《關于科技人員取得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發布,按規定,從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收入中給予科技人員的現金獎勵,可減按50%計入科技人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湯富強介紹,為提高審計質量和效率,減輕科研人員負擔,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正牽頭開展《中央财政科技計劃項目(課題)結題審計指引》修訂工作。

關于科研人員保障激勵行動,“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批啟動53個重點專項中,有80%設立了青年科學家項目,對青年科研人員的保障支持持續加強。目前,國家正在制定完善科技激勵機制的意見,強化以使命和貢獻為導向的激勵政策。

體制改革遞進深化,奔着最緊迫的問題去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抓落實,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裡”是改革攻堅工作中的關鍵一環。2022年被科技部确定為科技政策落實年,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方案是工作主線。

湯富強介紹,三年攻堅方案是在143項改革任務基礎上的遞進深化。“與《實施方案》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發展階段不同,三年攻堅方案是奔着制約科技自立自強最緊迫的問題去,聚焦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體制機制進行改革攻堅、形成制度保障,不是面面俱到。”他說:“通過《實施方案》的落實,科技體制改革‘大廈’的框架結構建立起來了,但其中可能還有某些點不通、某個‘管道’不通、某扇‘門’沒開,這些就是當前面臨的難點堵點問題,我們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攻堅,進一步提高國家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

他表示,面向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和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總目标,下一步将重點從優化科研攻關組織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強作風學風建設、深入開展國際開放合作等方面協同發力,确保科技工作取得更大的突破。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