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臍是人類吸收營養的第一張“嘴”;也是這個世界給你留下的第一個傷痕。
但對于多數人而言,肚臍的作用大概就是區分身體的正反面;再加上“摳肚臍腸子會爛掉”的童年傳說,肚臍逐漸成為了容易被忽視且充滿神秘感的地帶。
直到某個夜晚,你開始對肚臍偷偷探索,摳完之後忍不住猛吸一口……
那個味兒,簡直要把人直接送走!
No.1肚臍裡摳出來的到底是啥?
肚臍裡摳出來的東西一般叫“臍垢”,主要是皮膚碎屑、灰塵、油脂、汗液等形成的混合物,本質上跟其他部位上搓出來的“泥”沒有什麼區别。
但由于肚臍眼較深,不僅容易“積灰”,洗澡時也常常被忽略,長時間堆積下去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臍垢。
最常見的是黑色臍垢,呈現出烏黑油亮的塊狀形态,一般是由于身體的代謝物堆積,再加上灰塵和長時間的氧化作用而形成。
有的臍垢軟塌塌、白花花,像油脂一樣,大多出現在體型較胖或者代謝比較快的人身上。因為身體分泌的油脂較多,還未被風幹就堆積在肚臍裡,因此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油膩狀态。
有的臍垢硬邦邦的,像小石塊一樣,多是因為皮膚環境幹燥,肚臍也長時間沒有清潔,污垢就被壓縮成了硬硬的塊狀物體。
當肚臍長期被忽略,又被微生物嚴重感染時,很可能還會産生形态詭異的臍垢。比如感染了黃金色葡萄球菌,肚臍可能會分泌黃澄澄的迷之液體。
No.2臍垢為什麼那麼臭?
說到這,你可能會好奇:既然肚臍裡的“泥”和身體其他部位的“泥”沒啥區别,那為什麼臍垢的氣味格外上頭?
首先,它有細菌生長繁殖導緻的臭味。
根據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生物系和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顯示,肚臍裡有2368個細菌種類,其中1458個可能是新物種。
這些微生物雖然大部分都是無害的,但是有一些細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會産生具有刺激氣味的代謝産物,故而産生了臭味。
其次,肚臍裡的汗液被細菌分解也會帶來臭味。
人體的汗液原本無色無味,但是被細菌分解發酵,就會産生各種氣味。同時肚臍空間狹小,汗液潮濕擁擠、難以揮發,日積月累下那滋味自然不太好聞。
當然,如果肚臍發炎感染也會出現臭味。
如果細菌太多,嚴重感染肚臍,會導緻瘙癢、發紅。這時候皮膚屏障被破壞,細菌則會更加肆無忌憚地生長繁殖,甚至會帶來膿液和腐爛腥臭味。
出現這種情況,也是在提醒你:該去醫院檢查下了!
No.3肚臍到底能不能摳?
聊完臍垢的成分和氣味,相信不少人會發出靈魂一問:肚臍這麼髒,到底能不能摳?
這裡可以告訴大家:輕輕摳兩下不礙事,但前提是手要幹淨、動作要輕,别摳太久。
“摳肚臍爛腸子”是你媽唬你的,但不正确的摳肚臍手法,确實會帶來不好的後果。
肚臍處的肌肉組織非常纖薄,有着豐富的血管和内髒的神經反射,經常摳肚臍或者用力過猛,容易造成“肚子疼”或者不舒服。
一旦摳破,還可能會引起肚臍發炎,紅腫疼痛、流膿等,嚴重的還會擴散感染形成腹壁感染、膿腫,甚至發展成敗血症。
肚臍其實不需要你額外的關懷,隻需要在洗澡的時候用手指肚輕輕搓揉。
如果污垢過多,或者污垢已經硬化,可以使用棉簽沾水或者油脂塗抹在肚臍,等待污垢軟化之後,再使用棉簽擦幹淨即可。
作為切除臍帶留下的“傷疤”,雖然肚臍大部分的使命已經完成,但有時它還是有大作用的。
比如在痔瘡來犯時,可以使用肛泰貼,通過臍部給藥的方式緩解菊花之苦。
“臍”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為腹壁最後閉合之處,表皮角質層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藥物易穿透擴散,且臍下無脂肪組織,故滲透力強。且腹下動脈分支也途徑臍部,這便于藥物在臍部擴散到靜脈及腹下動脈分支,進入體循環。
肚臍部位在我國傳統醫學中被稱為“神阙”,隸屬任脈,與沖脈相交會、與督脈相表裡,内聯五髒六腑,外連四肢百骸,内通外聯,承上啟下,在防治疾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的醫學也證實了:臍部給藥,可以穿透皮膚表面結構,而被人體吸收。
所以,肛泰貼臍治療痔瘡是将一組特殊的藥物刺激于神阙穴處,通過經絡效應、穴位效應以及藥理效應共同作用來達到治療痔瘡的目的。
肚臍雖小,但不容忽視。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臍部保暖,防止着涼,冷風天氣避免穿露臍裝,睡覺時記得蓋肚子。
希望大家在守護菊花的同時,也能照顧好小肚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