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多,拎着長槍短炮,在城市周邊到處跑,在追鳥拍鳥的路上樂此不疲。其實也沒有什麼原因,總體來說就是一個閑來無事的退休老頭,給自己找點樂子罷了。
其實拍鳥很辛苦,鳥這種東西,基本都敏感膽小,與人保持距離,為了能抓住它們精彩的瞬間,拍攝者是需要搭上時間,熬着定力的。因為那都是轉瞬即逝的事情,你抓住了就留在你的相機裡,你抓不住,或者抓的模糊,抓的亂七八糟,那也隻能是你自己倒黴的事情。所以,拍鳥人不容易。一套一般的器材七七八八弄在一起至少十斤上下,就這麼拎着背着扛起走。
我前天和兄弟去海堤蹲守抓拍白尾海雕,從上午差不多十點四十進場,到下午16點離開,整整六個多小時,就那麼耗在那裡,幸運的是人不下車,在車裡拍,如果是在戶外拍攝,你可以想一下六個小時四處沒遮擋,海風浩蕩的滋味。
世間事就是這樣,有苦就該有樂,苦樂年華的人生才是最該有的滋味。抓到了好的片段和場景,那種快樂大約也隻有自己知道。
這算是說了點非主題的話,現在進入正題。
拍鳥這段時間,感受到一些鳥兒确實很不一樣。我目前能感知到的大約有下面這幾種。
鳥中極品老大,我覺得毫無争議的就是我們最常見的黑白相間的喜鵲,為何是這種鳥,且聽我慢慢道來。
喜鵲有灰喜鵲和黑喜鵲之分(我們這裡),最常見的是黑喜鵲,其實嚴格地說,黑喜鵲的羽毛并不是全黑的,有一部分黑,也有藍色的羽,還有白色的毛。這鳥,屬于雀型目鴉科,據說至少有十個亞種。喜鵲這種鳥常出沒于人類活動地區,喜歡将巢築在民宅旁的大樹上。全年大多成對生活,雜食性,在曠野和田間覓食,繁殖期捕食昆蟲、蛙類等小型動物,也盜食其他鳥類的卵和雛鳥,兼食瓜果、谷物、植物種子等。每窩産卵5-8枚。卵淡褐色,布褐色、灰褐色斑點。雌鳥孵卵,孵化期18天左右,1個月左右離巢。看得出來,這家夥繁殖能力快,成鳥也快。所以,在幾乎所有的小區或者城市街頭會經常看到喜鵲。
我個人感覺,喜鵲似乎深谙與人相處之道,所以活得肆無忌憚,自由張揚。但是,這可不是我要說的話題。我要說的是在拍鳥的時候遇到的喜鵲。隻要你想拍鳥,幾乎都能看到它們。
拍天鵝冬日的冰面上,天鵝優雅的或卧或踱,隻要看到人們給天鵝投放的玉米,喜鵲們就不請自到了。其實它們也并不是想吃,似乎就是圖個熱鬧,蹭個熱點。膽子超大,是喜鵲們共有的特點。你以為僅僅是天鵝身邊它們會出現你可錯了。
紅隼是一種隼科猛禽,雖個頭小,但是攻擊性戰鬥力超強。但是,紅隼卻會被喜鵲追着慌不擇路的飛。你要以為喜鵲僅僅是欺負比它個頭小,或者差不多的鳥,你又錯了。大鵟為鷹科鵟屬的鳥類,是一種大型猛禽,體長 570-760毫米。一隻成年大鵟至少是喜鵲兩倍的體長,就是這樣的猛禽,在空中也是被喜鵲追着飛,幾隻喜鵲追着大鵟的場面一點兒也不罕見。
不明白,這喜鵲的膽氣從何而來。或許紅隼也好,大鵟也罷,隻是不屑和喜鵲們糾纏吧。再或許,喜鵲的成團夥的場面不少見,隼和鵟也覺得不值當和它們一般見識,所以躲着飛。
在我家小區的樹上我曾親眼目睹兩隻喜鵲纏鬥一隻栗耳鵯,後者體型比喜鵲小點,也不像善良之輩,但還是被喜鵲追逐的落荒而去。而鴿子們見到喜鵲更是慌不擇路地逃跑。
前天在海堤守候拍攝白尾海雕,更是親眼目睹了喜鵲們的膽大妄為。白尾海雕是啥,鷹科、海雕屬的大型猛禽,體長84-91厘米。成鳥多為暗褐色;後頸和胸部羽毛為披針形,較長;頭、頸羽色較淡,沙褐色或淡黃褐色;嘴、腳黃色,尾羽呈楔形,為純白色。可以說鷹科類的這種猛禽,基本屬于在食物鍊的頂端的。攻擊性和戰鬥力不必多說。然而就在拍攝的時候,我屢屢看到很多隻喜鵲遊曳在白尾海雕中間,海雕們在冰面上的時候,喜鵲就挨着它們,以至于覺得,這喜鵲是要靠大哥找靠山的節奏。海雕們飛,喜鵲也跟着飛,看起來海雕們倒也不惱,一片和諧的存在。
我鏡頭裡記錄了幾隻白尾海雕為了争奪食物之間的掐架場面,剛猛而激烈,似乎毫不留情面,卻任由喜鵲在自己眼前溜達,這很有意思。而海雕們一飛起來,周邊成千上萬隻海鷗,野鴨們就會四散而去,顯然很恐懼。
但是,喜鵲們不怕,那是真的不怕。
一攝影的哥們說起喜鵲也是一臉的不可思議,這玩意兒太把自己不當外鳥了,你說海雕這麼兇猛的東西它都不在乎挨着在一起?
所以,可别小看叽叽咋咋的喜鵲,它們可是一群有着混混基因的鳥,該嚣張的時候就嚣張,不懼怕什麼。
記得我們小區去年春天的時候,有一個早晨一棵大樹上落了能有上百隻喜鵲,那種吵鬧可想而知。在不遠處樹下鍛煉的一哥們說:它們這是召開該小區喜鵲代表大會啊。
也不是沒有可能。
喜鵲這玩意兒很有意思。這是準備把自己混成頂級猛禽的節奏麼?
2022年2月25日星期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