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造就了一個時代的傳奇 ,用詩意的語言抒發了那個年代女性的欣喜與惆怅,也用精妙的構思展現了文字之美的古代巅峰。
她的才情不隻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更多的是讓文字在藝術裡開花,雅緻是她,叛逆是她,敢愛敢言更是她。
她如此純粹,又如此複雜,在封建男權社會裡用自己的才情和思想書寫了自己特立獨行的一生,此人便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的文采在大宋可謂是“蔚然”,她生性灑脫,從不會掩蓋真情,曾在雨後因思念丈夫寫下一首詞《醜奴兒》,用詞非常大膽,令人心生向往。那麼李清照到底是個怎樣的“奇”女子?在這一生之中有經曆了什麼樣的事情呢?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如果論國力強盛,無人可比肩大唐,如果論文化繁榮,那麼大宋絕對榜上有名,它被稱為“文人的黃金時代”。自宋太祖起就宣揚“崇文輕武”,李清照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出生長大的。
公元1084年,李清照出生于山東省濟南市,真正的書香門第,祖父在朝為官,最高做到宰相一職。其父李格非是北宋年間有名的文學家,師承韓琦,他的一生可謂“文采斐然”為大宋貢獻的著作頗豐,有了這樣的文化背景,李清照的一生必然不簡單。
李家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觀念,對于李格非來說,女兒的家庭教育一樣重要。自小在文化氛圍裡熏陶,耳濡目染,加之聰慧伶俐,讓她有了才華過人的本事。年少時,因為父親工作的原因,全家搬遷到了汴京,優渥的生活,繁華的景象,都給了李清照迸發靈感的熱情,除了詩,她開始向詞壇并進。
16歲那年一首《如夢令》橫空問世,其中一阙寫到:“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處。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争渡争渡,争渡争渡,驚起一灘鷗鹭”。
李清照從小就是好酒之人,她有着男子的豪氣,寥寥幾筆就寫出了晚歸時她與衆人歡快的模樣。行文清淺,沒有什麼晦澀難懂之處,這樣文風盎然的詞句讓人驚歎不已,一群嬌俏的女孩躍然紙上,讓衆人自歎弗如。
李清照很會用詩詞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對于自己的情懷總是不加掩藏,上阕詞語歡快異常,下阕卻顯得李清照少女多情。就是那有名的《知否》:“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愁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黃蓼園曾贊歎道 “一問極有情,答以依舊,跌出知否,而綠肥紅瘦,無限凄婉,卻又妙在含蓄”。整個短幅中無數曲折,自是聖于詞者。
這本是一曲小令出現在李家的宴席上,卻因晁補之的贊歎,讓它從閨閣傳到了士大夫的耳朵裡。一時間李清照名聲大噪,人人贊歎李家的才女名不虛傳。
詩名在外的李清照一度紅遍整個汴京城,衆人的羨慕和追捧并未将少年之人放在心上,依舊活得率性肆意。除了關在屋裡讀書,李清照最喜歡做的事就是下棋、喝酒,打馬,所謂打馬就是賭博。
閑來無事邀上幾個閨中密友,以打馬定輸赢,輸了便要飲酒作詩,李清照精通此數,每次都把别人弄得落荒而逃。
久而久之關于她的風言風語就傳了出去,家中玩膩了,這位大才女就開始往街上跑,專找茶水酒樓之處,與他人吟詩作對,也就是這樣不似閨閣女子的作風吸引到了一白面書生趙明誠。
作詞求歡,夫妻趣事李清照算是妥妥的白富美,家中高官爵位,書香門第,母親王氏是狀元王共振的孫女,嫡出的名門閨秀,來李家提親的不是文人墨客就是财閥公子。但這些庸脂俗粉怎麼會入得了李清照的眼,夫君的選擇李清照偏要自己覓得。
那年十六歲,端午節,在家中百無聊無賴,這位才女帶着弟弟李迒偷偷跑到了街上,“汴京真是富貴,亂花迷人眼”。為了不虛此行,兩人點了一桌子美食,吃飽後剛要離開,就聽見水晶簾後幾個世家公子吹捧“李郎詩詞絕貫古今”。
當即有人提出蘇轼才是最好的文人,李清照聽到這些直接走了進去一句“柳永之詞俚俗塵下,蘇轼之詩不協音律”。直接把衆人驚呆,這世上少有敢批判蘇轼的詩,李清照算是開了先河。
說完便走了的李清照,沒注意到坐于中央的白衣書生,對她一見鐘情。此人便是趙明誠,他的家世可一點也不比李清照差,父親趙挺之中進士,先後擔任過教授、通判、吏部侍郎,兩家本是同鄉,但李父與趙父在政治立場上大為不同,兩家少有來往。
本來政治立場不同并沒什麼大不了的,但這種政見成了李家和趙家一道解不開的繩索。李格非看不上趙挺之通過變法搜刮民脂民膏,趙挺之看不上李格非保守沒主見,橫在李清照和趙明誠之間的不是鴻溝是銀河。
自從端午一見,趙明誠非卿不娶,為了打動李清照的芳心,小舅子李迒成了兩人的傳信史。
一個是名滿京城的才女,一個是年少有為的世家公子,兩人本該是令人豔羨的佳偶天成,卻因家族勢力将深情藏于書信中。隻是哪有不透風的牆,最終李格非知曉此事,跟預期的一樣堅決反對。
李清照郁悶無比,直接寫下一首《怨王孫》那句:“眠沙鷗鹭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女兒家的心事,一眼被趙明誠看穿,定當不負卿意,是他許給李清照的承諾。
兩人攜手鬥争了兩年,最後因為宋神宗駕崩,變法被廢除,兩家的關系緩和下來,為了讓雙方父母同意,一起跪在雙親面前祈求。看着這對鴛鴦如此心誠,四位老人也就松了口,趙明誠不顧一切帶着聘禮來到李家提親,到這時他們才如願在一起。
從相知到相愛,對于愛情,趙李二人給出了最好的答案,攜手共度是一生的結局。趙李兩家都是士族,禮儀方面自然慎重。禮成之後李清照才真真正正感受到了趙明誠身體的溫度,做了許久的夢,此刻成了現實。
婚後的這對小夫妻琴瑟和鳴,恩愛異常。一個作詞譜曲,一個吹笛吟歌,不僅如此,雙方還有着共同的愛好,就是收藏金石。
趙明誠是愛金石如命之人,家裡收藏着大大小小無數珍寶,新婚蜜月期遍遊京城繁華階段,夫妻二人專挑文物市場閑逛,看到喜歡的東西通通買回家。雖說趙明誠家境殷實,但成親後就要自己居住,李清照嫁過來的時候,他還在太學學習,沒有官職就沒有俸祿。
日子過得清貧,但李清照卻滿不在乎,一天,趙明誠放假回家,唉聲歎息,妻子詢問緣由,本不願開口的趙明誠道出實情:自己經過市場看上一件金石文物,苦于囊中羞澀并未将它買下,心裡甚是後悔。
李清照隻當什麼大事,随即進屋打開了從娘家帶來的嫁妝,讓趙明誠去購買,趙明誠帶着錢财買到了寶石像個孩子一般開心,這件事也被記錄在了夫妻共同撰寫的《金石錄》裡。
除了這些,要說夫妻間的趣事,那可是數不勝數,雖說是文人墨客,但撩起人,絕對是“文化流氓”。在一次下雨之後,李清照為了求歡趙明誠,曾親手寫下《醜奴兒》一詞:“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绛绡縷薄冰肌瑩,雪膩蘇香。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
大緻的意思是說“夏季炎熱,一場風雨帶走了這樣的天氣,讓人的心情變得很是愉快,自己肌膚白皙,穿着薄薄的睡衣若隐若現,散發出淡淡幽香,笑着對丈夫說,床上的涼席非常涼快”。
在現在人眼裡這首詞寫得極具魅力,表現出了夫妻之間的閨房之樂。但宋代那個社會風氣,這首詞用詞非常大膽,讓衆人浮想聯翩,心生向往。
為何說這首詞用詞大膽,首先“笙簧”是一種古代樂器,但它的出現卻和女娲有關。在古語中“笙”做“生”與生殖崇拜相符,兩性之間通常用“笙簧”代替,李清照的表述是非常露骨的。
其次“雪膩蘇香”描寫出了肌膚好顔色,穿上薄薄的紗衣,可謂是氣氛暧昧到極點,最後的挑逗直接讓趙明誠淪陷一聲“檀郎”。語句酥麻此後拍了拍床上的涼席,豈不是有語無言“天色已晚,早早就寝”嗎。
這首詞流傳後受到了多數人追捧,也受到了許多人的批判,但李清照的大膽絕不會因為誰退縮,這是她的個性,也是她對封建禮教的反抗。
宋朝雖說民樸開放,但女子的社會地位仍然低下,能将求歡詞寫到如此意境李清照絕對是當世第一人。當然作為丈夫的趙明誠的内心必然是歡喜的,兩人的感情在深入交流後才會更上一層樓。
晚年凄苦的李清照本以為兩人會攜手度餘生,沒想到趙明誠的生命過于短暫,年僅四十八歲就駕鶴西歸了,留下了李清照一人。宋神宗駕崩後,李家的境遇就急劇下滑,到了徽宗即位,家族已經全面衰敗,當年的千金小姐如今隻剩下钗裙布衣。
本以為生活艱苦,還能得一席安定,卻沒想到“靖康之恥”爆發,為了生存李清照不得不帶着大批書卷字畫,踏上了逃亡的道路。風雨欲來,支撐不住身體的異樣,終于病倒,在養病期間被張汝州乘虛而入。
張汝州隻是池陽軍中的小吏,見到李清照病重,一路上噓寒問暖,端茶倒水,一副勤快的樣子,在親朋好友的勸說中,李清照再嫁張汝州。可此人并非良人,之前的種種表現隻是為了得到李清照為數不多的詩詞手稿和她與趙明誠收藏的金石。
婚後的生活,李清照苦不堪言,夫妻雙方的矛盾多出自三觀不合,對于溝通和交流完全等同于“雞同鴨講”,索然無味的兩人,到了不想跟對方說話的地步,冷淡的如同陌生人。
也就是這個時候,張汝州露出了他本來的面目,李清照的所有詩詞他都要霸占,随機倒賣,那些收藏的金石被他一一搶去。搶不走就對着李清照拳打腳踢,身心俱疲的一代才女猶如踏進狼窩,對于這個男人絕不能忍。
為了能脫離婚姻的苦海,李清照冒着坐牢的風險,讓弟弟幫忙調查早年張汝州科舉考試作弊的情況,拿着厚厚的一打證據,走進了縣衙大門。宋朝法律規定,妻子告丈夫,即便罪名成立也要坐兩年的牢。
李清照為了脫離苦海顧不得身後事,甯願承擔牢獄之災也不願意面對一個滿口謊言,暴虐成性的男人。
查有實證後,張汝州下了大獄,李清照和張汝州的婚姻宣告結束,淡然自若的她走進監獄準備服刑。最終一名好友花了大價錢才保住了李清照,被關了7天就釋放了,出獄後的她,守着她與趙明誠的《金石錄》還有自己的詩詞過完了下半生。
公元1155年,李清照看着滿目瘡痍的國土,想念着已經逝世的親人,心中惆怅。在這個世界上,真正能理解她的人已經寥寥無幾了,最後的日子裡這個才女剩下的隻有凄苦,被人發現時躺在床上沒了呼吸。
李清照是大宋時代最璀璨的瑰寶,被譽為“詩詞皇後”。但前半生的歡樂彌補不了後半生的凄苦,充滿傳奇的一生,也讓中國文壇多了一顆耀眼的明珠。
她的才華至今無人能及,那麼多的詩篇入選當代課本,足見在學術史上的地位。她有着最清新自然的表達,也有着溫婉動人的傳奇,這樣的率真當真是所有人都模仿不來的,李清照永遠是李清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