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懂點價值投資、選股會看基本面的朋友就肯定會知道PE(不就是市盈率嘛,這麼簡單的内容,誰不知道)。
其實多數投資者并沒有認真地理解過PE,隻是懂個大概的、别人說的而已,就像PE(動)相對來說越低就是越好,今天就來帶大家學習一下:PE(靜)、PE(動)、PE(TTM)。
市盈率(Priceearnings ratio,即P/E)也稱“本益比”,理論上的計算方法是每股股價除以每股收益,但是股價/每股市盈率=總市值/淨利潤,通常為了方便就用當前總市值除以一年的總淨利潤來計算,是反映該股票估值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據計算時采用的不同方法,可以分為:
靜态市盈率,簡稱PE LYR,
計算方式:當前總市值除以去年一年的總淨利潤。
但是這種方法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如果說2018年3月想要參考PE的時候,很有可能出現這家公司年報還沒更新出來(年度報告由上市公司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之日起4個月内編制完成),那麼我就無法得知2017年的總淨利潤了,數據還是需要統計的,所以一般的炒股軟件都是以2016年的數據來填充。
那麼就是說,大家看到的是市盈率(靜态)=2018年3月的當前總市值/2016年的總淨利潤,時隔兩年,這種誤差可想而知!所以就有了PE TTM。
滾動市盈率,簡稱PE TTM,
計算方式:當前總市值除以前面四個季度的總淨利潤。
“去年一年”和“前面四個季度”有什麼區别,我就不需要多加解釋了,簡單點想就是PE TTM要比PE LYR更加準确一點,數據來得更新一些。那麼PE TTM就是我們常見的PE(動)嗎?
很肯定地說“不是”,這個教滾動市盈率,區别等等下面講PE(動)的時候你就知道了。
一般PE TTM用在比較嚴謹的期刊、研報等地方,講究數據的準确性,不用PE(動)的原因也就是其中的計算數據是“虛”的。
動态市盈率,簡稱PE(動),
計算方式:當前總市值除以預估今年全年總淨利潤。
注意這個“預估今年全年總淨利潤”,說得難聽點這就是“虛”的,這個數據具體怎麼來的也不得而知,總是會有他的一套計算方式,據說是以6個月内券商預測的淨利潤取平均數。
市盈率作為最常見的價值投資指标,經常給投資人的決策帶來了許多盲點和誤區。
市盈率研究的核心是:如果我按照當前股價買入股票,那麼我幾年後才能回本?
一般來說市盈率是多少,那就是幾年後能回補,其實中裡面就存在着兩個緻命的誤區。
第一,沒有考慮淨利潤的變動,不可能用企業一年的淨利潤來判斷今後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淨利潤,淨利潤是動态的,所以還需要結合淨利潤增加率來做進一步的判斷。
說得簡單點,好的企業業績是不斷地再變好,相反差的企業就有可能持續走弱,所以這個公式中還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忽略利潤的變動。
但是淨利率同比增加率是很難預測的,誰都不能保證一家企業能持續十年增加率穩點在5%,别看隻有這麼一點點,複利的結果往往都是驚人的,那麼就更不加用說某年會突然百分之幾十地增。
對于這個,隻能是定性地分析,定量是不可能的,隻能有一個大緻的預估,在最終的結果上扣除這個預估值。
當然也是有計算公式的,假設預估招行平均每年的增長率為5%,就可以設PE為x,得到一個方程組,過程較為麻煩,不展示。
第二,“回本”是什麼意思?
光同淨利潤來算本金,而完全不考慮公司本身的淨資産,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做個最簡單的比喻,假如說,某家公司淨資産為100億,每年的淨利潤是20億,我現在以120億的市值買進這家公司,那麼我幾年能回本呢?
按照PE來計算120/20=6年。
當前我以10元的股價買入,而這個股票每年能創造出2元的每股收益,那麼就是說今後5年的每股收益總和(5*2元),就能抵過當時買的時候的10元股價。
那麼PE指标理論上就是說,我買這個股票幾年後能回本。比如說貴州茅台當前動态市盈率為36.63,那麼理論上就是我現在買這個股票,36年後能回本。(這就是網上及大部分投資者對這個指标的認知)你發現問題了嗎?
沒有考慮上市公司自身的淨資産,光用将來賺的錢來考慮回本,難道企業都是空殼子運行,自身沒資産的嗎?拿個最直白的例子來說明:
招商銀行當前PE(動)為8.76倍,那麼按照理論就是說現在買招行需要在8.76年後才能回本,但是我們考慮上招行自身的股東權益再來算算看:
(總市值-股東權益)/淨利潤=(8930-5624)/930=3.55,就是說今後每年淨利潤能保持930億的話,其實隻需要2.3年就可以回本了,這“8.76”和“3.55”差距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既然我們要通過這種方法算“回本”這個概念,那為什麼不嚴謹一些呢?當然注意我用的是股東權益,并不是總資産,懂會計的就知道這個等式“資産=負債 所有者權益(即為股東權益)”,欠别人的錢怎麼可以算成自己的呢?
上述說了點個人對于動态市盈率計算方法的改良,相對來說肯定是要比原來的PE公式要更加準确的,大家也可以通過導入計算公式,自動得出數據。
看過很多研報以及各個平台大V的價值投資文章,首當其沖都是這個PE指标,既然這麼重要,我們當然也是要認真審視。
這個公式是沒有算上淨利潤增加率的,好的企業淨利潤都是每年增加的,這種算下來的值也要相應變小。關系到複利和次方的計算,那就很麻煩了,其實這算出來的也隻是大體地判斷股價是否合理,也沒必要那麼細緻。
曾經有人反駁過我:“資産本身并無價值除非清算,資産的作用還是創造利潤”、“你去算算破淨股,難道就都是低估的?”。
1.從财務的角度來看,我們是股東,就是享有股東權利的,股東權益賬戶就是應該屬于股東所有。
2.PE指标屬于相對估值法。什麼是“相對估值”?
相對于的還有“絕對估值法”,現金流估值的方法是絕對估值法,就是通過直接計算一家公司的數據來得出這家公司是否是合理價位。
而相對估值呢,就是對比的意思,我說今年中國平安賺了1500億元,那麼你有概念嗎?
他賺得算多還是算少呢?
那就和其他保險公司去比較就行了,中國人壽今年賺了800億元,那你就知道了中國平安好像更賺錢。如果說賺錢多少決定着股價就是多少的話,那麼就比較他們(股價/每股收益)的值,這不就是PE指标嗎?而“破淨-低估”這是絕對估值法,PE指标不用于絕對估值法中,況且“跌破淨資産”不等于“跌破股東權益”,其中還夾雜着公司負債的因素。
就像樂視網,可能他的資産還有好幾十億,但是負債大于資産,最後下來股東權益都是負的。對于資産負債率高的,“資産”和“股東權益”非常大的區别。
3.知道PE是相對估值的方法後,我們再來看,不同行業的PE能對比嗎?
隻要是有經驗的股民就知道了,絕對不能,比如科技類産業大家普遍看好的行業市場是允許有泡沫的,所以股價就有點“虛高”,那麼算下來的PE值就是偏高的,但是像最典型的銀行吧,一直以來PE值都是偏低的,大約在6左右吧。
所以呢PE指标的對比隻能是在同行業中,一般對比是動态市盈率,但是我建議更加專業、用心的投資者使用PE TTM,主要也是因為這動态市盈率是業績預估出來的結果,本身業績快報就很虛假了,更何況這不知道哪裡來的預估數據呢(鄙人井底之蛙,實在不知道動态市盈率中的“預估全年總淨利潤”怎麼來的),所以呢建議大家使用PE TTM。
最後是我個人的觀點,這種PE估值的方法,核心是對比。
但是當你兩個都是被高估的股票來對比哪個被低估了,到時候兩個股票都會一起跌,到時候有反倒抱怨這種方法不好,所以這種估值方法得出來的隻能叫相對低估,隻有說你看好某個行業了,想在某個行業中找個較為低估,而業績又開始大幅提升的股票,才可以用這種PE估值的方法。說句很現實的話,PE指标作為參考可以,但是絕對沒有那些絕對估值的方法來得精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