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臃腫的羽絨服被越來越多的人”嫌棄“,大街上,寫字樓下,穿大衣的人多了起來,确實,進入空調室内就可以脫下來,到了室外穿着又能提升你的氣場單品怎麼會有不招人喜歡呢?
但,萬事總有but。
很多人對于大衣的款式,材質和長度沒選對,造成的結果會讓人很難堪。
抱頭,這裡真的沒有”歧視“矮星人和郭敬明的意思,Nia本人也不高,卻有一櫃子的大衣,鑒于亞洲民族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相對的”腰長腿短“的這一自然結果。
我們想要達到歐美人那種”頭小、腿長、身材比例好“的效果雖然有點難度,可是學好下面幾點建議,完全可以選到一件适合自己的大衣。
一:大衣的曆史
和許多當代男裝主打産品一樣,很難準确地指出大衣是何時出現的,有資料顯示稱是1772年,也有人說是19世紀初才是它們真正出現的時候。
不管怎樣,OVERCOAT(大衣)這個詞的誕生可以追溯到18世紀晚期的英國,同樣是階級和社會地位的一種象征,貴族才會穿着。
而到了戰後20世紀50年代,通過 Teddy Boys(和嬉皮士一樣,是英國青年文化的第一次大規模表達,融合了服飾,音樂,發型,語言和态度的的亞文化現象)的發揚,在倫敦和英國各地的迅速蔓延。
服飾上的靈感來自于 愛德華時期的經典裝扮:長外套,高腰雙褶長褲,西方的絲質蝴蝶結領結等,旨在通過優雅風格的西裝,注入了自己的叛逆。
那些你看到的所有品牌出的長款衣服都可以叫做”大衣“,但它們都是有”學名“的,以下主流的4款大衣分别是切斯特菲爾德大衣(Chesterfield coat),雙排紐扣粗呢大衣(Pea coat),牛角扣大衣(Duffle coat),馬球大衣 (Polo coat)。
還有戰争時期的軍裝比如M65,M51等中長款算是小衆的風格男裝,适合喜歡軍事風的老鐵,下次可以單獨列出來了。
1:切斯特菲爾德大衣(Chesterfield coat)
作為最早、最正統的大衣,現有的大衣款式基本上都是由它演化而來的。包括改良出來了很多款式,切斯特菲爾德大衣設計源于禮服,19世紀30年代,作為必須時刻禮服加身的英國人由于在室外太過寒冷,由柴斯特菲爾德伯爵四世設計 。
采用了羊絨的材質,保暖,其最大的特點還有修身剪裁,魚嘴領開襟設計,以及過膝蓋的長度。
顯瘦,上身壯實的人應該選擇合身款式,而體型瘦的人應選擇能帶來膨脹效果的雙排扣款式,當然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膝蓋以上的長度。
2:雙排紐扣粗呢大衣(Pea coat)
雙排扣的粗呢大衣在冬季的出鏡率極高,這種風格适用于每個人,在19世紀首次出現時就像病毒一樣迅速傳播至今。
合适的長度(蓋住屁股上下)和寬松的剪裁是羊毛大衣裡比較休閑的款式,适合身材較矮的男人,可以拉長上下身比例,但不建議較胖的人穿,因為雙排紐扣會将人視覺寬度拉寬。
它的用途非常廣泛,最經典百搭的是深藍色,配卡其褲和靴子非常贊。再配上羊絨圍巾,還可以搭配牛仔褲和高領衫,你甚至可以直接用它來搭配慢跑褲。
3:牛角扣大衣(Duffle coat)
日韓風格和學生黨冬日必穿的大衣,雖然有種學生的感覺,但其實很适合套在西裝外面。除了牛角外,更推薦編織式的紐扣。記住,不要選修身款。直筒的寬松款式才是王道。
4:馬球大衣 (Polo coat)
Polo馬球大衣可以算是切斯特菲爾德大衣的改良(出行版), 區别在于衣服本身較大,它源于馬球手在等待上場時穿着的一種大衣。
最大特點是雙排扣,兩邊有特大口袋,長度較其他款式都要長一點,既保溫又有氣勢。
Polo Coat版型偏大, 适合身材壯實的人,但是也不要穿太休閑,内搭正裝或者羽絨馬甲之類的疊穿才是正解。
最後一步就是大衣的穿搭方法,比如“弱化&提升腰線”,将上下身的比例縮小,提高視覺高度。
以及選擇的内搭上衣和褲子都是同一色系,天然的在視覺上拉高了整體的協調性等,各位老鐵可以查看一下之前的文章《男生身高多少才适合穿長款大衣?》,如果還不夠詳細的話可以留言互動,下次可以再寫了。
質感男士,關注▼Nothing潮流志▼
本文為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圖片素材來自網絡,僅限于非商業性信息傳遞之用,侵删。#如何入手适合自己的大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