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夢路
中國汽車市場,還需要新的汽車品牌麼?不管這個問題有沒有最終答案,一個又一個新品牌已經接連到來。
9月17日,大乘汽車品牌正式發布,“沒有預兆、出乎意料”,來得非常突然。通過剖析發布會上的亮點,我們一同來看看這個“大乘汽車”,究竟是個“什麼鬼”?
“Who are you?”
從背後的股權結構來看,大乘汽車有限公司為最大股東,持股67%,另外兩家重要股東是江鈴汽車集團和撫州高新區發展投資集團,分别持股19%和14%。從天眼查的搜索結果顯示:江西大乘汽車有限公司曾用名為江西集團輕型汽車有限公司,加上股份結構的這一層關系,大乘汽車的真實身份,便是江鈴輕汽的“全新面孔”。
這也意味着,大乘汽車與具有“互聯網背景”的造車新勢力們完全不同,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傳統車企。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大乘汽車董事長兼CEO吳潇的父親吳建中,曾擔任衆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這樣說來大乘汽車貌似與衆泰集團有着“不解之緣”,但是畢竟純屬猜測,大乘汽車官方也曾否認過,這裡也不再多提。
大乘汽車的“亮點”
雖然說大乘汽車并非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全新品牌”,但是卻有着一些非常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必須提的,便是“轎車生産資質”,别說現在的造車新勢力,就連吉利、長城這些自主大佬們,曾經為了它可謂“撞得頭破血流”,而迄今為止,也隻有少數幾家私營車企擁有,想要傳統造車?所謂的“資質”可是一個過不去的坎。
但大乘汽車已經擁有了較為完整的整車生産資質,涵蓋了乘用車、商用車、新能源汽車,在衆多“新品牌”中顯得“非常突出”。
其次,便是大乘汽車已經擁有江蘇和生産基地,江西生産基地正在建設中。這意味着大乘汽車已經具備整車生産能力,一開始便不會受到産能的限制,并且在新能源領域,大乘汽車具備10萬套産能的電池包線、20萬台可量産性、30萬套産能的電池管理系統生産線、50萬公裡的單車耐久性考驗,也占得了先機,遠遠甩出新勢力們“一條街”,先發優勢非常明顯。
還有,則是大乘汽車有江鈴汽車集團作為“後盾”,共享博世、飛利浦、韋巴斯特等供應商資源,并且有報道稱,大乘汽車目前已完成100多家4S店、600多家分銷網點與400多家服務站點的建設,大力發展線下渠道,這對于一個“剛剛推出的新品牌來說”,動作卻是非常之快。
最後,則是在品牌發布會上,大乘汽車一口氣帶來了三款新車,兩款SUV車型G70s、G60s和新能源車型E20。這是在之前的其他品牌發布會完全見不到的“景象”,品牌發布之餘亮相新車,看來大乘汽車是個“急性子”,渴望快速進入市場,但至于每款新車的具體信息,官方沒有透露,倒是吊了不少胃口。
市場是否需要新品牌?
“有人入局,有人出局”,還記得曾經“微客之王”哈飛汽車“被勸退”,鈴木宣布退出中國市場的落寞背影,汽車市場不是一個講情理的地方,要想生存下去必須靠的是實力。
目前在自主品牌陣營,已經形成兩極分化的局勢,以吉利、長城、長安、上汽乘用車等為主,發展形勢大好,成為自主品牌中的中堅力量,而譬如力帆還在踽踽獨行,還有一些新晉品牌,漢騰、君馬等苦苦發展。大乘汽車入局之後的壓力還是非常大的,如果不能迅速打開局面,恐怕會被市場遺忘。
還有一點,則是最近新上市的品牌“太多了”,比如哪吒汽車、新特汽車,再來一個大乘汽車,很多人不知道不了解不關注,知名度太低,直接影響到品牌的發展,至于大乘汽車背後有江鈴汽車集團這棵大樹,從前也隻是在商用車市場“風生水起”,對于乘用車和新能源汽車卻好比“摸着石頭過河”,是一名妥妥的新生。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大乘汽車提出的定制化智能網聯概念,推出基于全球化産業鍊布局的“Mission X”計劃,更加強調智能化,從車型設計便開始加強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在“同樣倡導智能和年輕消費”的衆多車企來說,無疑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或許能夠成為大乘汽車發展的“突破口”。
以至于大乘汽車究竟是“進擊的巨人”還是“成熟的炮灰”?需要時間給我們答案了。
往期回顧
麻辣出鍋,8月份汽車市場的7大看點
亮劍轎車與MPV,漢騰要“三條腿”走路
第二陣營的兇猛呐喊,東風風行T5綁着騰訊一起上市
「歡迎點擊“寫留言”,闡述你的觀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