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四大寓言?本次要賞析的是《應帝王》中的第六個寓言“渾沌之死”:,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莊子的四大寓言?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本次要賞析的是《應帝王》中的第六個寓言“渾沌之死”:
南海之帝為倏(shū),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時相與遇于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說的是:“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渾沌。倏和忽經常相會在渾沌處,渾沌款待他們很好。倏和忽商量報答渾沌的盛情,說:“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個孔竅用來看、聽、吃和呼吸,唯獨渾沌沒有,我們試着為他鑿開七竅。”一天鑿出一竅,七天後渾沌死了。” 這個寓言是莊子所有寓言中寓意最為深刻的一個寓言。它的寓意可以作多方面的理解。首先,倏與忽代表小聰明(小知),而渾沌則代表大智慧(大知)。倏和忽自以為是,自認為是做好事,是對渾沌的報答,結果,做了壞事,導緻渾沌死亡。其次,倏和忽代表有為,渾沌代表無為,有為一出現,無為就死亡。再次,倏代表陽,忽代表陰,渾沌則代表陰和陽的和諧統一。按照《易經》哲學的觀點,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即單獨的陰和陽都不全面,都會犯錯誤,隻有陰和陽的和諧統一才是最好的狀态。如果聽任陰或陽的極端化,就會導緻和諧的死亡。第四,還可理解為,倏和忽代表自以為是的帝王,渾沌則代表民衆,帝王一有為,民衆就遭殃。當然,它的寓意還可以有更多的解讀。
仔細體會,莊子在《應帝王》的結尾處特意加上這一寓言的用意是雙重的,既是為《應帝王》本身提供一個違背“無為而治”的反例,同時因為《應帝王》是整個《内篇》的結尾,所以“渾沌之死”又與開頭的《逍遙遊》遙相呼應,起到了深刻的“警示”作用。《内篇》的開頭,大鵬是何等意氣風發:厚積怒發,魚龍變幻,大鵬展翅,風生水起,鵬程萬裡,又何等逍遙而無為,可見莊子對其賦予了何等的期望和贊歎;而《内篇》的結尾,則以渾沌被有為斷送了生命,孤寂地死去而告終。這其中,蘊含着莊子多少的感歎和擔憂?我們可以問一問:莊子的這種感歎和擔憂是杞人憂天嗎?當然不是。幾千年來,人類社會走過的曆程,不正是像莊子所擔憂的那樣發生、發展着嗎?作為自然中的一個物種,人類何時才能放棄自己的小聰明,擺脫自以為是的“人類中心主義”的狂妄,真正回歸自然、回歸大道呢?作為人類的個體,我們每一個人何時才能放棄自以為是的小聰明,擺脫“個人中心主義”的桎梏,真正回歸自然、回歸大道呢?答案是未定的,隻能由人類和每一個個人自己做出。我想,九泉之下的莊子,或許一直在冷靜地觀察着、等待着、期盼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