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杜豆豆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就是座旅店,每個人都隻是匆匆過客。
宋元祐初年,蘇轼曾官任起居舍人,錢穆父為中書舍人,兩人意趣相投,交情頗深。三年後,穆父他鄉任職,蘇轼賦詩一首,以為贈别。别後又三年,穆父與蘇轼杭州重聚,兩人雖然相别已久,但相見依然歡笑如初,如沐春風。
而且,更為讓蘇轼感懷的是,雖然都經曆了不少世故變化,但友人也還是和當初一樣正直有氣節,也因而遭遇了和自己同樣的命運:被言官所攻,被迫遠赴他鄉任職。
于是,蘇轼揮毫寫下了《臨江仙·送錢穆父》:
“ 一别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怅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
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間的過客,又何必計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
人生終歸是一次旅途,離别時依依,相聚時就歡歌吧!
這個道理,就藏在今晚要學的是《聲律啟蒙》五微第3節中,來找找吧!
《聲律啟蒙》五微第3節
先看這段全文:
“聲對色,飽對饑,虎節對龍旗。楊花對桂葉,白簡對朱衣。尨也吠,燕于飛,蕩蕩對巍巍。春暄資日氣,秋冷借霜威。出使振威馮奉世,治民異等尹翁歸。燕我弟兄,載詠棣棠韡韡;命伊将帥,為歌楊柳依依。”
路要一步步走,詩要一句句學。接下來,我們還是一句句解讀重點:
第1句,聲對色,飽對饑,虎節對龍旗。
“聲對色”,聲音和顔色,引申為語氣和臉色。“飽對饑”,飽腹對饑餓。
“虎節”,也稱符節,是中國古代朝廷用于傳達命令、調遣兵将等事務的一種憑證。用時雙方各執一半,合之以驗真假,如兵符、虎符等。
”龍旗“,是上有龍形圖紋的旗子,用于古代王侯出行時的随行儀仗,龍旗自周朝就有使用。
第2句,楊花對桂葉,白簡對朱衣。
“楊花” 指春天的柳絮,“桂葉”指秋天的桂樹葉子,兩者是按春秋兩季時令植物的對仗。
“白簡” 是古時彈劾官員的奏章;“朱衣”是唐宋時期紅色的官服。
有個“朱衣點頭”的典故,說的是北宋歐陽修,主持貢院選拔考生,每次閱卷總覺得有個穿紅衣的人站在他身後,這人頭一點,文章便合格,否則就不合格。
歐陽修後來寫詩雲:“文章自古無憑據,惟願朱衣一點頭。” 成語“朱衣點頭”也由此而來。白簡對朱衣,被彈劾對被錄取,兩者是反對。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第3句,尨也吠,燕于飛,蕩蕩對巍巍。
“尨” [máng],是雜色長毛狗。“尨也吠”出自《詩經》的《野有死麕》:“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講的是男女幽會,女子對男子講:“ 不要動我圍裙響!别惹狗兒叫汪汪!”
“燕于飛”也出自《詩經》,是寫親人送别的詩,其中有:“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 意思是,燕子燕子飛呀飛,羽毛長短不整齊。姑娘就要出嫁了,遠送姑娘到郊外。
“蕩蕩”是廣大,“巍巍” 形容很高,用來代指功績崇高而偉大。出自《後漢書 皇後紀》:“巍巍之業,可聞而不可及;蕩蕩之勳,可誦而不可名。”
第4句,春暄資日氣,秋冷借霜威。
“暄”,暖和。“資”,憑借、依靠。“日氣”,太陽光散發的熱氣。
“春暄資日氣”,春天的溫暖是憑借太陽光的熱氣。
“秋冷借霜威”,秋天的寒冷是因為霜寒的威力。
秋冷借霜威
第5句,出使振威馮奉世,治民異等尹翁歸。
“出使振威馮奉世”的典故,出自《漢書•馮奉世傳》,說的是西漢宣帝衛侯使馮奉世持節赴大宛國,平定莎車叛亂,威震西域。
“治民異等尹翁歸”說的是:是西漢大臣尹翁歸任東海太守時,公正廉明,治理地方百姓很優秀,被皇帝稱贊為“治民異等”。
第6句,燕我弟兄,載詠棣棠韡韡;命伊将帥,為歌楊柳依依。
“燕”,同“宴”,是宴請的意思。“燕我弟兄,載詠棣棠韡韡”出自《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意思是“常棣花開朵朵,花兒光燦鮮明。凡今天下之人,莫如兄弟更親。” 這裡比喻兄弟們一起喝酒聚會,很親近很快樂。
“命伊将帥,為歌楊柳依依” 意思是将士們唱起了楊柳依依的歌,這個典故來自來自《詩經 小雅 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雨雪霏霏
學古詩文,過優雅人生。這是我送給你一年最好的禮物。
來和我一起學詩吧!傾一生之力,讀萬卷好書。我是杜豆豆。願與君共勉,從自我做起,祝書友晚安!
購買《聲律啟蒙》,請點擊:
#萌新作者進階計劃# #新年送好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