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

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21:00:20

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裡說蘇東坡是這樣一個人:“他感受敏銳、思想透徹、寫作優美、作為勇敢,絕不為本身利益而動搖,也不因俗見而改變。他并不精于自謀,但卻富有民胞物與的精神。他對人親切熱情、慷慨厚道,雖不積存一文錢,但自己卻覺得富比王侯。他雖生性倔強、絮聒多言,但卻富有捷才,不過也有時口不擇言,過于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藝、好奇深思,深沉遭遇不免于輕浮,處世接物,不拘泥于俗套,動筆為文則自然典雅;為父兄,為丈夫,以儒學為準繩,而骨子裡則是一純然道家,但憤世嫉俗,是非過于分明。”總之,蘇東坡之美,是我們“能見到感到,别人即使在天堂也見不到感不到的那種美”。

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愛唐宋詞誰道人生無再少)1

(東坡在黃州)

總之,人生緣何不快樂,隻因未讀蘇東坡。實際上,如果我們一定要從蘇東坡身上汲取營養的話,就是一條:人要感謝苦難!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蘇東坡一生不但經曆過凡人不曾經曆過的繁華,也曾經曆過凡人不曾經曆過的低谷,低谷之後又到達巅峰,巅峰之後又被摔至深淵……他的一生軌迹,如正弦曲線一樣起起落落,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他的一生:

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愛唐宋詞誰道人生無再少)2

(東坡像)

21歲時,蘇東坡以殿試第二名的成績高中進士(沒有得第一名,是因為歐陽修的誤判),他借歐陽修之名而名動天下;到30歲正值他仕途坦蕩要大展宏圖時,父親去世,他不得不歸鄉丁憂,錯過了步入朝局的時機;從33歲到43歲十年間,王安石把持朝政,實行變法,蘇東坡不滿時政,于是被不斷排擠,他曆任杭州通判、密州太守、徐州太守、湖州太守等。這一段時期,是他的人生低谷期,但隻是郁悶,略略傷神,并不傷筋骨。

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愛唐宋詞誰道人生無再少)3

(黃州蘇東坡像)

從44歲到48歲,他先是因“烏台詩案”入獄103天,後又谪居黃州任團練副使,甚至“不得簽署公文”。這一段時期是神宗執政期,蘇東坡處在人生谷底,傷神之極。

到49歲,神宗去世,哲宗年幼,太後攝政,蘇東坡在八個月内連升三次,跳職四級,從第七級直跳至第三級,任翰林學士知制诰(負責拟聖旨,在朝局中心);到53歲,因為不願消耗自我,他自請外任,任杭州太守兼浙西軍區钤轄;此後55歲至57歲,曆任吏部尚書、颍州太守、揚州太守、禮部尚書等。這一段時期,蘇東坡算是處在人生高峰期,因為在宋朝,翰林知制诰是三品,宰相是二品,在宋朝一品幾乎沒有頒贈過,蘇東坡隻是不願,否則得到宰相之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愛唐宋詞誰道人生無再少)4

(東坡的黃州生活)

到58歲時,哲宗親政,他被調至定州太守,河北軍區司令;到60歲,二貶惠州;63歲,三貶儋州,越貶越遠。這段時期,蘇東坡再次跌入低谷。

到65歲,徽宗朝,因年幼,太後又執政,蘇東坡起複北返,但行至常州即病逝,人生畫上了句号。

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愛唐宋詞誰道人生無再少)5

(惠州東坡像)

他的一生是起起落落的一生,但他在文學上有代表意義的作品,絕大多數是他人生低谷時(特别是黃州時期)的作品,比如前後《赤壁賦》,比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無一不是出自低谷期。本文要介紹這首《浣溪沙·遊蕲水清泉寺》,也出自黃州時期,出自他的低谷時期,全詞如下: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潇潇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發唱黃雞。

這首詞作于蘇東坡貶居黃州之時,《東坡志林》卷一有載:“黃州東南三十裡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而聾,遂往求療。……疾愈,與之同遊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門外二裡許,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作作歌雲。”這裡的歌,指的就是這首詞。

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愛唐宋詞誰道人生無再少)6

(山下蘭芽短浸溪)

這首詞,理解不難,上阙寫景,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潇潇暮雨子規啼。這三句寫清泉寺幽雅的風光,山下是小溪潺潺,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細嫩的幼芽,林間的沙路,似乎經過泉水沖刷,顯得一塵不染,異常清淨。到了傍晚,細雨潇潇中,傳來杜鵑的啼聲。

在這裡,沒有官場的浮華污濁,也沒有市井的喧嚣,這裡隻有清幽,隻有詩的優雅,隻有春意盎然,隻有生機萌發,這讓正在人生低谷打滾的蘇東坡心情舒暢,讓他再次萌發昂揚的鬥志。于是他接着寫道——

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愛唐宋詞誰道人生無再少)7

(詞意圖)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發唱黃雞。理解這幾句重點在于理解“白發”和“黃雞”,人們經常用“白發”和“黃雞”比喻世事匆匆,人生易老,光陰易逝。白居易有詩《醉歌》有:“誰道使君中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醜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绶系未穩,鏡裡朱顔看已失。”這裡,蘇東坡反其意而用之,鼓舞人們不要徒發自傷哀歎,其實,這是他的自我激勵。

這時的蘇東坡人過天命之年,卻在偏遠之地做團練副使,上一篇說過,在他47歲時,他也曾消沉過,甚至想過“吾老矣,寄餘齡”,他太需要自我激勵了,“誰道人生無再少?”實際上是他不服老的宣言,是他對生活與未來的向往,是他對青春活力的召喚。總之,在經曆了一段消覺時光之後,在貶谪境遇的無奈消沉之中,他漸漸振奮了起來。

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愛唐宋詞誰道人生無再少)8

(門前流水尚能西)

從天下皆知的名士到階下囚,從階下囚到公卿之位,支撐蘇東坡的,或許正是這種向上的昂揚與曠達,這種精神讓蘇東坡在“入世”與“出世”之間自我調适,在人生之路上越走越從容,腳步聲也越來越響亮,直至振徹萬世。

(【愛唐宋詞】之50,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