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吃飯喝水都要用到胃,它作為我們暫時儲存食物和初步進行消化的器官。是緊接着胃底部的“出口”——幽門的一段腸子,因約為人的十二個手指并排擺放的長度而得名。
消化道潰瘍大多發生于胃和十二指腸,是一種發生在粘膜下層的慢性潰爛。主要由于胃和十二指腸局部粘膜的保護功能減退,不能抵抗酸性胃液的消化作用而引起。
由于大家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在酒桌、飯局上喝酒、抽煙,吃大魚大肉的機會越來越多,我們的消化道就在這個時候因為壓力太大、負擔過重出現了消化道潰瘍的症狀。
胃酸和胃蛋白酶是用來消化食物的,當胃黏膜受損時,胃酸和胃蛋白酶就直接接觸到胃本身,把胃當作食物來消化,這時候胃就會出現損傷,如果損傷不能愈合就會導緻胃潰瘍。
十二指腸潰瘍發生的原因大同小異。區别在于,十二指腸潰瘍好發于中青年,而胃潰瘍則發病年齡較遲,多發于中壯年。
有哪些症狀?
典型的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反酸、燒心、惡心欲嘔吐、失眠、精神不振。
疼痛
疼痛的性質:慢性、周期性、節律性中上腹部疼痛。消化道潰瘍患者的疼痛大部分都是長期的,數月、數年甚至更久。并且屬于鈍痛,不是針刺樣、刀紮樣的疼痛感。
胃潰瘍疼痛位置在上腹部偏左,多在餐後1/2~2小時發作,經1~2小時胃排空後緩解,其規律是進食→疼痛→緩解。
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多為空腹痛,可伴夜間疼痛或出現于食後三至四小時,其規律是進食→疼痛緩解→疼痛。
胃腸道症狀,如嗳氣、反酸、燒心、惡心、嘔吐等。嘔吐和惡心多反映潰瘍具有較高的活動程度
全身症狀:患者可有失眠、精神不振等表現,疼痛較劇而影響進食的患者可有消瘦及貧血的症狀。
易複發: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愈後約75%的人在一年内複發,幾乎100%的病人在5年内複發。胃潰瘍愈後也易複發,6個月後平均複發率約為50%。
為什麼會得消化道潰瘍?
導緻消化道潰瘍的主要原因就是胃内負責消化食物的胃酸分泌過多, 胃蛋白酶活力增強,最後導緻胃、十二指腸粘膜 “自身消化” 。
幽門螺杆菌(Hp)感染是導緻消化道潰瘍的主要原因。
遺傳:在胃潰瘍中,有時可見到一些家族中的幾代人都有消化性潰瘍,分居兩地的雙生子同患本病的事例也偶有發現。所以當家中患有消化道潰瘍的成員較多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飲食、作息!
氣候季節的變化:氣候季節的變化與胃潰瘍的發病明顯相關,它好發于秋末春初等氣候變化較大的時候。
飲食:食物對胃粘膜可産生物理的或化學性的損害。例如酒精、濃茶、咖啡、可口可樂等。此外,營養不良、暴飲、暴食都可誘發胃潰瘍病。
情緒:持續強烈的精神緊張和憂慮、沮喪等情緒,長期過度的腦力勞動,缺乏應有的調節與休息,對胃潰瘍的發病和病情加重有一定影響。
應激、吸煙、長期精神緊張、飲食不規律:吸煙會導緻潰瘍的形成,并導緻已有的潰瘍惡化。病友們,努力戒煙吧!如果擔心突然戒煙身體不能适應,可以考慮使用電子煙。
藥物:長期使用一些藥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糖皮質激素會導緻消化道潰瘍的形成。其中阿斯匹林是最主要的緻潰瘍藥物,許多解熱鎮痛藥及治療感冒的藥物中均含有阿斯匹林,長期大量服用,可以引起胃潰瘍。
某些疾病:如胃泌素瘤、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肺氣腫、肝硬變、腎功能不全及小腸切除過多的患者易患潰瘍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