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學校?
我為什麼要上學?
……
這些問題可能一直會出現在孩子的腦海裡。
那麼,如何回答及解決?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1
什麼是學校
一句話:學校是孩子走上社會之前的社會。
為什麼要讓孩子們在走上社會之前,在學校裡先活一遍?
因為在學校這個地方,犯錯沒有風險,或者說犯錯的成本很低。
學校安全地給成長中的孩子劃出邊界,在邊界裡邊什麼都可以有:有成功、有失敗、有挫折、有迷茫,所有未來在真實社會裡一個人可能遇到的情況,最好都讓他們在學校裡先體驗一遍。
有時候,孩子做錯了,這樣就有可能發生沖突,但是沒關系,學校要接受這種情況。沒有體驗就不可能成長,在學校期間的體驗是不分好壞的,每種體驗都對一個人的成長有價值。家長代替不了孩子的體驗,無論你跟他們說什麼,他永遠也隻能去自己重新再來一遍。
你會看到世界上各個國家雖然學制不一樣,但是,基礎教育結束的時間,基本上都是框定在18歲。
這并不是因為世界上各個國家的知識、能力都需要學到18歲。
而是到18歲,一個人的動力體系和制動體系基本上就達到平衡了。也就是說你的發動機和刹車基本上能匹配了,這個時候才能把你放到社會上。
這就是基礎教育,需要為一個人在成年之前提供全部社會生活的體驗。提前“預活”一遍,知道社會是怎麼回事了,然後放飛。
2
什麼是課程
什麼是課程?
一個中學會有多少門課程?十個?二十個?
為什麼要開發這麼多課程呢?因為,課程就是經典的社會生活的濃縮。
正如這張表格所呈現的一樣,我們有分層課程、分類課程、層類融合課程、綜合課程、遊學課程、特需課程、家校共建課程。
一個孩子想要用十二年基礎教育的時間,要把人生過一遍,那怎麼可能呢?
所以,并不能純靠自然發生,我們需要通過把社會生活中那些典型的部分抽取出來進行濃縮和提純,把它變成學校的課程,這樣才可能在12年裡完成這個任務。
3
什麼叫上學
什麼叫上學?
在整個學校生活當中,都要最大限度把選擇的主動權交給每一位學生。
為什麼?因為真實的社會、真實的生活不是規定出來的,學校應該給學生這種未來社會生活的真相和常态。
隻有在選擇的過程中,人才能學會選擇。一定是靠自己體驗,才有屬于他自己的人生。
現在好多孩子為什麼容易輕生?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他們天天為爸媽活着,每一分鐘都被爸媽所控制。
所以我們必須保護好一個學生他自己完整的人生。
上學不是來背書刷題,上學是學會認識世界、學會選擇的過程。
4
什麼是教育
真心話:其實,教育承擔不了那麼多任務,現在我們誇大了教育的作用。
有好多家長在研究孩子教育的時候,不是幫孩子進行一個整體的規劃,隻是幫孩子選一個學校。
家長想的真的是教育問題嗎?不是,是擇校問題。家長們焦慮的都是幼兒園送到一個什麼好學校,小學送到一個什麼好學校,初中送到一個什麼好學校。我們過多地認為學校會改變孩子,學校會确保孩子成功。
根據法國一個社會學研究成果顯示,學校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當中隻有15%的作用。
它跟孩子的成長、成功,隻有相關性。唯一和孩子成功成長有因果關系的是家庭。什麼樣的家庭才會塑造什麼樣的孩子。
學校是用來幫你的,因為父母語文挺強,但你不懂數學,所以學校就幫你。因為你要上班沒有時間,所以學校就幫你。學校無非是起這麼一個作用,它沒有你想象中那些神奇的作用。
學校教育其實是和家長、和社會共同合作,來幫助孩子發現自我、喚醒自我。
現在,您懂了嗎?
為什麼要送孩子上學?
上學的意義又是什麼?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