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生于1992年的後生,如果不是深愛着韓城,怎能情願沉下身來體味方言之美?文章不長,但故事性頗強,對方言的認識也很有見地。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一方水土自有一種印記,一地風俗會衍生一種方言。英國人見面愛談天氣,因為英國人比較保守,加之英國的天氣變化無常,談論天氣是一種簡單又緩和的打破談話僵局的方式。老美熱情直接,第一句話就是報名字自我介紹,過不了多久就直接沖上來介紹自己具體是誰,包括職業、籍貫等,甚至把他家養的狗和貓也輪番介紹,這對于骨子裡委婉腼腆的中國人來說,一時半會還真難以接受這麼粗狂的一股熱情。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講究頗多,熟人見面先問吃了沒,這麼問顯得親近,如果見面先問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内容和公式,下回熟人見了則要躲着走。一是因為吃飯這事一天三頓,人對這事的操作流程都比較熟悉,再者好問也好答,回答要麼是吃了要麼是沒吃,當然,你說沒吃我請不請你吃飯再另說。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用在這裡是插科打诨幽默一下:别人隻關心你飛的高不高,隻有我關心你吃的飽不飽。你看,中國人也是很熱情很友愛的。若是生人見面,交流稍一深入,必定會談及籍貫家鄉,而最能先入為主的家鄉特征也必定是一個地方的方言。我是地道的韓城人,從生活經曆和道聽圖聞來說一說韓城的方言趣事,其中好多東西不易察證,算不上嚴謹,但是稍一琢磨也是有幾分道理的,于是寫出來和大家分享。
韓城市位于陝西省東北部,地處黃河西岸。東隔黃河與山西省鄉甯、河津、萬榮縣相望,西北與沿岸地區的黃龍、宜川縣相接,南連渭南地區的合陽縣,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自然也形成了地域特色鮮明的韓城方言。關于韓城方言有這麼一個典故,話說清朝乾隆時期陝西同州府韓城縣出了一位狀元,名王傑,字偉人,有一次他回家省親歸來回到朝堂上,衆大臣見到狀元郎,大家非要聽一下陝西的方言,因為韓城靠近黃河,要求他以《黃河》為題用方言做首詩,王傑略一思考說道:遠望黃河(huo)白(pei)##(pia),圪裡圪彎到這(zhi)達(da),黑(he)地(ti)白(pei)忍流不切(qie),哪達來(lei)下(ha)這(zhei)些些(xia)?王傑吟罷,衆大臣不解其意。實際上詩的意思很簡單,其為:遠看黃河白茫茫一片,蜿蜒曲折流到了這裡,無論白天還是黑夜都是川流不息,這麼浩浩蕩蕩的黃河之水是從哪裡來的呀!
王傑的詩中用了兩次“白”字,念“pei”卻是作字面意思,黑白的白。每逢夏季風雷交加,暴雨來的又急又兇,從小到大就聽人說“pei”雨來啦,急趕避雨,急趕收麥一類的話,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把暴雨喚作白(pei)雨,時間久了琢磨着自圓其說強行解釋,心想可能是因為雨肯定不能是黑色的,透明的勉強也能算作是白顔色吧。後來經查找,發現方言中說的“pei”雨其實是有出處的,準确的說是沛雨,沛字是形容雨水充足的,這般才解開了我從小到大的疑惑。
前些時日出了個洋相,因為實在有趣,在這裡也就不嫌啰嗦把洋相始末簡單還原一下,一日我和幾個朋友在家相聚聊天,到了飯時衆人商量去吃飯,有人提議說最近有家賣魚頭的比較火想去試吃,其餘人也想不出來其他,民主表決後決定吃魚頭,一番尋人問路加手機導航,總算在一個巷子裡尋見飯店坐定點餐,老闆說隻有套餐,行吧那就讓上,等餐時朋友還說一會多點幾份面,魚頭拌面吃着美,不一會服務員把一個驢頭端上桌,驢頭長四五十公分,高二三十公分,單論骨骼在驢界也算得上是氣宇軒昂的一表驢材,或許是因為剛出鍋,驢頭冒着熱氣骨面泛白,周圍綠菜點綴蘸料羅列,這驢頭看起來也就不再像是個驕傲的将軍,而是作為一道葷菜端直的擺在餐桌中央,陸陸續續再端上七八個涼菜套餐就算上齊了。一桌子人這才頓悟,韓城方言把驢也喚作“yu”,“yu”頭非魚頭而是驢頭,這下魚頭變成了驢頭,這可如何是好。驢頭比較瘆人,衆人又懵又怵,動筷子之前須得吆喝兩聲給自己打氣,七零八落夾幾筷子又選擇放棄,最後是飯沒吃飽,大家的肚子倒是笑的很疼。
部分韓城方言在古文中能尋見脈絡。《詩經.衛風.氓》裡說到,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總角是指古時少兒男未冠,女未笄時的發型,頭發梳成兩個發髻,如頭頂兩角。韓城有的方言稱頭發或辮子為“jiojio”,其“jio”即為角,多用于女性。娃的“jiojio”長了,給娃剪一剪。杜牧寫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原詩的韻腳是“斜、家、花”,押的是韻母“a”,若是用普通話讀遠上寒山石徑斜中的斜為“xie”,則與原詩韻腳不符,古語将斜喚作“xia”的,如此一來才能捋順。韓城話說東西沒擺正,放“xia”了,其中“xia”即為斜。
韓城有些方言是從社會風俗衍生出來的。韓城方言将媳婦叫做xiu子,自小不明白說指的是哪個字。一回聽老者講,韓城方言中的“xiu”字源于囚,封建父權家長制度和封建道德規範使得女性社會地位低下,三從四德、男尊女卑的束縛把女性似囚犯般關在牢房。至于人常說的“sei xiu子”則為索囚子,索喚作“sei”是索取之意。韓城方言也有二杆子、半吊子的叫法,這是源于“喝道伍佰”的故事,唐朝長安京兆尹出巡儀仗隊伍前,有兩名持長竿軀趕路人的小吏,官名叫作“喝道伍佰”(有人将其戲稱之為“兩個五百”,即兩個“半吊銅錢”<中國古錢币1000枚為一貫,也叫一吊>,暗指他們兩個都是“半吊子”,不通情理),因他們手持長竿,所以也被稱為“二杆子”。
方言仔細琢磨起來是有趣的,口頭相傳是古時候耕讀文明傳承的重要方式,雖有别于更為嚴謹的書籍文字傳承,卻同樣能包含一個地域的人文曆史和文化風俗,是同一地域千百年勞作的人與腳下土地聯系最為親密的紐帶。
韓城曆史悠久,方言文化年久積深,我年齡不大閱曆淺薄,這次也隻能談這些見聞趣事,後續有新的趣事咱再接着谝。
來源:韓城往視
陝西網韓城站(編輯 王美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