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胖媽說教育
2021年我國考研報名人數為377萬,比2020年多出36萬人,考研報名人數的增長率為10.55%。
從數據上來看,大學生考研是普通現象了,在這個學曆貶值的時代,大學生尋求突破,試圖通過提升學曆來增強自己的競争力,這是一個好現象,也證明了教育正在進步。
學曆不是作為評價一個人的唯一标準,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尤其是面對求職的時候,碩士學曆和本科學曆同時讓HR選擇,可想而知,高學曆更加受青睐。
對于大學生而言,考研是一條出路,而很多學生不知道的是,碩士生是分為“學碩”和“專碩”的,兩者之間不同,今後的發展也就不一樣。
PS:學碩是指學術研究型碩士,專碩是指專業型碩士。
專碩和學碩有啥不同?
專碩考研更容易上岸
考研黨備考的時間都很長,要知道,自己身邊有幾百萬的優秀競争對手,如果不認真複習的話,上岸的成功率很低,所以考研生一般都會備考一年以上,最後才能有機會成為一名研究生。
專碩和學碩的考試難度是不同的,對于學生來說,專碩上岸更加容易,試卷的難度要比學碩低一些,學碩上岸的難度就更大一些了,通俗的來講,學碩文憑的含金量更高。
專碩學年為2年,學碩為3年
在很多人的眼中,研究生一般是3年學制,不過專碩的學年為期2年,學碩的學年一般都是3年,在準備畢業論文上,學碩就多出了1年的準備時間。
可能一些本科生不知道,本科畢業論文的難度和研究生畢業論文是不在一個層次的,很多學生都被畢業論文難到頭秃。
專碩相比于學碩,在準備論文的時間上就少了1年,因為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就相對少。
專碩的學費比學碩更貴
2年的學費和3年的續費相比,很多人會先入為主的認為2年要更省錢一些,其實不然,專碩的學費并沒有比學碩低,可能還要更高一些,這也取決于學校。
在學生報考研究生的時候,如果家庭經濟拮據的話,就要問好自己所學的專業學費多少,有個心理準備是否能負擔的起。
學生畢業後才後知後覺,說多了都是眼淚
從以上三點的差别,其實就能看出專碩和學碩今後的發展勢必是不同的,很多學生在考研的時候,甚至在研究生畢業找工作之前都不知道原來專碩和學碩的區别這麼大。
學碩有很多專碩沒有的優勢,比如學碩更容易直博,直博是什麼觀念呢,就和保送大學、保研是一個概念,學生不需要考試就直接成為博士,在直博上,學碩優勢明顯;
其次,前面提到過的,學碩學年比專碩多1年,這就說明學碩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大學生考研的目的就是增強自己的競争力,而學碩的競争力确實大過專碩;
最後,學碩的生源質量要比專碩優質,所以今後的選擇權就更廣,更容易成為優秀的人才,畢竟學碩的門檻在一開始就高一些,所以這點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專碩在畢業後才後知後覺,原來自己和學碩的差距不是一點點,說多了都是眼淚,所以專碩在畢業後都建議學弟學妹在考研時報考學碩。
其實不管是專碩還是學碩,能成為研究生,獲取碩士學位就是一種自我提升,不過這裡還是建議學生在報考時選擇學碩,這樣在不管在就業還是在今後發展上都是有優勢的。
備考研究生,學生怎樣更容易上岸?
調整心态
心态會影響學生整個備考狀态,所以學生在漫長的備考過程中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态,不驕不躁,複習不能着急,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進步是靠積累的。
很多學生在考試前就容易焦慮,這樣勢必會影響到考試,最後不能将自己的真實水平發揮出來,遺憾的還是學生自己。
高度自律
考研的備考時間是很折磨人的,這其中學生要保持高度的自律,尤其是戒掉手機和網絡是最為關鍵的,如果沉迷于手機,就不可能取得好成績,在任何時候都是如此。
基礎知識要紮實
學生的基礎知識要牢固且紮實,這樣在考試前學生的心态也會很穩,對自己充滿信心,所以在備考要着重自己的基礎知識訓練,不要在細節上丢分。
你認為“專碩”和“學碩”有什麼區别?
(以上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