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北的一個小女孩看電視的時候,偶然間聽到了“重男輕女”這個詞,于是跑去問太奶奶:“重男輕女是什麼意思啊?”
隻見85歲的太奶奶絲毫沒有猶豫,笑着回答:
“就是輕的東西女孩子拿,重的東西男孩子拿,就這麼簡單。”
老人的這個回答,赢得了不少網友的點贊:
“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的解釋”;
“太奶奶真是太睿智了”;
有位網友更是稱老人的一句話,溫暖了自己二十多年被重男輕女籠罩的心。
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哪一句話,會給别人帶來怎樣的影響。
有人說,重男輕女像反清複明一樣,總是餘孽未絕。也有人笑稱,總有那麼一些人覺得自己家有皇位要繼承。
01、重男輕女思想,對男孩和女孩都是傷害很多重男輕女的家庭,男孩發展得都沒有女孩好。
為什麼?
因為,男孩雖然得到了父母絕大多數、甚至是全部的愛,但這種愛卻在無形之中成了傷害。
有網友說,自己家裡所有的好東西,都會被父母或明目張膽,或偷偷摸摸地留給她弟弟。從小她就明白一個道理,想要得到什麼,就必須全力以赴去争取。
于是,她拼盡全力努力學習,終于走出了那個家,去到更大的城市發展,現在雖談不上如何富裕,但也過得很好。
而她的弟弟,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以至于現在快三十的人了,還吊兒郎當、無所事事,成了妥妥的啃老族。
有人說,得到關注,不等于得到愛。否則獅子獵守羚羊前的全神貫注,豈不是人間大愛?
誠然,當愛和關注變成了毫無底線的溺愛時,就成了對孩子的傷害。而這種傷害,永遠無法補救。
02、“扶弟魔”不是女孩的歸宿
父母重男輕女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的女孩自己也被這種思想洗腦,成為了“扶弟魔”。
有位網友說自己發小認識一個女孩,高學曆、人品好又上進,隻是有一個弟弟十分不争氣。不僅隻讀了個職高,還花銷巨大。
基本上,弟弟隻負責各種揮霍,而姐姐則負責供養他,成了名副其實的“扶弟魔”。
發小勸女孩理智一些,可女孩卻說:“我隻有這麼一個弟弟,我不幫他誰幫他啊?我父母老了,那就隻能靠我了。”
這是什麼邏輯?
難道性别就是原罪,有一個弟弟,就該心甘情願地把自己榨幹去幫扶弟弟?
認識一個女孩被家裡催婚,父母事先聲明,沒有嫁妝,他們的财産隻給弟弟一個人。但是,他們以後年紀大了,她結婚之後要每個月給弟弟2000塊生活費。遇到買房、買車這樣的大事,也需要她這個做姐姐的幫襯。
從小到大的不平等,她忍了,但那一次她沒再忍,而是選擇和原生家庭做割裂。
被忽視、被看輕,讓不少女孩選擇了拼盡全力證明自己,證明了男孩能做到的,女孩也能做到,甚至能做得更好。但這并不意味着,要用自己的人生來當别人的踏腳石。
與原生家庭做割裂,很痛苦,但不做割裂,會更痛苦。
03、女孩要學會愛自己每個孩子都無法選擇自己的性别,也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但假如你不幸生在了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又該如何呢?
重男輕女的家庭,女孩大多懦弱自卑,想要走出十幾二十年的固化思維或許很難。
但請相信,女人的一生也可以活得很精彩,隻要足夠努力,就能打拼下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能遇上真心相待的人,也會有說走就走的詩和遠方。
性别不是原罪,你沒有責任無條件地幫襯哥哥或弟弟。
幫,是親情;不幫,是本分。
得不到父母的愛就算了,但不要把父母的索取當成自己的責任,否則你的犧牲和付出,就成了理所當然。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價值,既然選擇不了出生、選擇不了家庭,那就想辦法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
爹不疼娘不愛的蘇明玉,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完美地诠釋了什麼叫做“就算全世界都不愛我,我也要不顧一切地愛自己。”
想要什麼,就自己去争取;被冒犯了,就立馬回擊。雖然為此吃了不少苦,但自身的強大,讓她最終走出了原生家庭的束縛。
阿德勒曾說:“你并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着,别人也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待而活着。”
願女孩們,都能自立自強,願餘生,都能被愛包圍!
——END——
文| 菈媽,多平台簽約作者,喜歡閱讀經典育兒和心理學書籍,專注科學育兒和親子情感的二寶媽。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讨噢。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