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神農氏在采草藥時,為了驗證草木的藥理功效,必采而嚼之,親自嘗一嘗。有一天,正當他口幹舌麻躺在大樹下休息之際,一陣風吹過,樹上飄落幾片葉子,神農氏信手取來放入口中慢慢咀嚼,其味苦澀,但覺麻木消失,舌底生津,并感到氣味清香,醒腦替身,于是采葉而歸,定其名為“茶”,與此同時,他和人們也發現了茶的解毒作用。另一種傳說是有一次,當他在大樹下生火煮水時,有幾片茶樹葉子落入鍋中。他正要放草藥,卻見水色微黃,便取水飲之。 他覺得此味苦帶澀,喝後回味香醇甘甜,并能解渴生津,振奮精神因而撈葉研究,從而肯定了茶的價值。
喝茶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曆史,在我國的綠茶品種中相對來說要屬龍井茶最為出名了,一年可采制三季,分别為春茶、夏茶、和秋茶。其中春茶的品質相對後兩者來的好。而春茶又可分為明前茶和雨前茶,其中以明前茶的品質為最佳。然後是雨前茶,在價格上往往有着很大的差别,口感也太一樣。經常喝的人一般能區分出來。
明前茶:
“明前茶”就是指清明之前采摘制作的茶葉,因為這時采摘的是茶葉的初牙,茶葉原料品質也是最好的,自然制作出來的茶葉品質也是最好的。加上産量低,通常隻采摘一葉一芯,采摘難度大,而且是人工采摘,一個工人一天采摘的新葉約為1千克,制成幹茶約0.2千克,成本非常高等種種原因,因此明前茶的價格相對于其他時候的來的貴。
雨前茶:
“雨前茶”是指在清明節之後谷雨之前所采摘的茶葉,這時氣溫回升,茶葉漲勢較旺盛,相比明前茶産量高,通常人工采摘為兩葉一芯,形狀優美,茶品也是屬于上層,價格稍明前茶便宜些。
上千元乃至上萬元的茶葉,成本價值是多少?
茶葉的價格在某些拍賣行買到幾千元是非常普遍的,有得甚至上萬元,起成本到底是多少?茶農能掙到多少?
以湖南的黃金茶為例,明前茶市斤新茶的出地價格約為120元,按照5新制1幹的比例,那麼一市斤成本為600元,加上加工成本大約為700元左右,如果去市場價格在1000—1200區間的話,商人一斤的利潤就是300—500元之間。而茶農的利潤約為300元左右(600元不計算管理成本,按2人一天採一斤幹茶,人工費300,老人便宜些但是採茶要慢,一般2人和一起到不了一斤幹茶)。
雨前茶平均是40一斤新葉,一斤幹茶的出地價格約200元,一般現在都是茶商到地裡收購新茶,自行加工成幹茶,成本要低很多。而雨前茶一般一個人工一天能猜到10斤左右的新葉。
市場上能買到幾千元的多半诶明前茶,加上華麗包裝後的價格,上萬元茶品,基本上喝的都隻是一個概念,其真正的價值也就是明前的茶。就是明前的茶葉也是一天一個價格。越靠前越貴,據我所了解的,出地茶葉價格沒有高過150的,但是前面的産量少,物以稀為貴,所以出現價格在2000—3000的也屬與正常。再高的價格就有點偏離軌道了。
西湖龍井我我國茗茶,同為龍井茶,明前龍井茶比雨龍井前茶也是要貴很多的,不過喝茶因人而異,每個人的喜好以及習慣不同,選擇不同的茶品。
買茶隻選對的,不選貴的
一般的家庭,喝雨前茶比明前茶性價比要高很多,而明前茶一般都是特供或者當着禮品。而且口感也是相差不大,從經濟,養生角度考慮雨前茶有很大優勢。當然還有很多地方茶也是機器收購,産量大,茶葉形狀一般不規則,價格就非常便宜,如果經濟條件不是特别寬裕,選擇這些茶品也是不錯的養生飲品。
其實茶葉并不是價格越貴就越好,除了味覺感知不一樣外,喝茶更多的時候是喝一種心态,也是一種習慣。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情況選購适當的茶品,隻選對的,不選貴的。在這裡還是要說一點,現在很多茶商故意太過茶葉價格,有的甚至買到幾萬元一斤,其實都是屬于商業運作,完全偏離良茶葉本身的價值,作為消費者不宜盲目膜拜,其實你要想喝上真正的好茶,到采茶的季節自己去農村轉轉,上門訂購是最好的,最上品的茶葉大約在每年的驚蟄前後,市場上基本是買不到的。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謝謝你的鑒賞,有什麼問題可以在下面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