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講評練習時,對其中一個知識進行了延伸,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中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無明顯現象如何判斷二者有反應?
類比上冊學過的二氧化碳與水反應也無明顯現象當時是如何判斷?學生回答用紫色石蕊溶液變紅判斷有酸生成。很好,科學家們從而大膽猜測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引導學生思考可以從生成物的角度來看,抓住生成物的特殊反應現象來判斷。于是有個學生馬上想到了在第五單元質量守恒定律中學過的碳酸鈉和稀鹽酸的反應有氣泡産生,可以用稀鹽酸來檢驗碳酸鈉生成。我鼓勵他回答得特别好!
還有沒有其他方法?......這個單元的酸堿中和反應我們是怎麼探究的?同學回答利用無色酚酞溶液的變色來判斷酸堿是否反應及反應是否結束。那這個實驗是從什麼角度來看呢?.....通過無色酚酞由紅色變成無色,說明溶液的酸堿性怎麼變化?什麼性在減弱?什麼在減少?從什麼角度來看?......如此提問後很快有學生回答出是從反應物的角度來看,也就是借助反應物減少,看下能否設計一個有明顯實驗現象的裝置?同學們想到了證明氫氧化鈉減少,用無色酚酞溶液,但又被其他同學否定,生成的碳酸鈉也呈堿性,所以不能用無色酚酞溶液。我借機提示既然酸堿性強弱有變化那可以用什麼?馬上有同學反應到用pH 試紙......還能從另一種反應物減少到角度來判斷嗎?同學們不假思索回答說可以。那怎麼證明二氧化碳減少呢?氣體少了會引起什麼變化?壓強!于是同學們又開始設計壓強變化的裝置,有的甚至想到了壓強傳感器來測量......整堂課同學都積極的思考着,思維能力得到了較好的鍛煉。特别是有個别思維極活躍,真的是學習理科的好腦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