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誠嵩來源:以武入道(ID:gh_rudao)
後素系列原創書品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逞強
我們常常聽說“一切是有定數的”,這裡的定數,一般認為這個自然世界有很多規律是确定的。因此要求我們按照自然世界發展的客觀規律來辦事。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規律是自春天到夏天,再到秋天,最後是冬天,夏天熱,冬天冷,春秋溫度适宜。這些,都是所謂的定數。
我們也經常聽說“突破定數”,“我命由我不由天”,更“人定勝天”,人需要積極向上的提法。
在墨子的“非命”說中,否認天命對人事的支配和影響,提倡人定勝天、事在人為的生存态度,鼓勵人們強力從事、改變現世中的不平等狀态。所以墨子認為真正能夠決定國家命運或個人命運的,是主觀的“力”,“非命”。墨子相信通過自身的努力,積極進取,而不是依靠上天的恩賜,平民也可以改變自己命運,這就是強調人為力量的重要性,反對坐享其成的消極思想。
墨子提出“非命”的目的,是倡導一種積極有為的人生哲學,希望人們不要坐等命運的支配,從“天命”的壓迫下解放出來,“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讓人們發現并運用自身的力量,自主自立,掌握自己的命運。
關于順應天命,還是主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自古到今,争論不斷。然而我們如何選擇呢?貌似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難以抉擇啊。《列子。力命》篇,将“天命”與“人力”拟人化,兩者辯論誰更厲害,誰的功勞更大。意義深刻。
力曰:壽夭、窮達、貴賤、貧富,我力之所能也。
命曰:既謂之命,奈何有制之者邪?朕直而推之,曲而任之。自壽自夭,自窮自達,自貴自賤,自富自貧,不知所以然而然者,命也,豈可以制也?
列子本意為“故列子叩其二端,使萬物自求其中。苟得其中,則智動者不以權力亂其素分,矜名者不以矯抑虧其形生。”學者不可不察。
漢代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論,《漢書·傳·董仲舒傳》有如下一段。
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質也,情者人之欲也。或夭或壽,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不能粹美,有治亂之所在,故不齊也。孔子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故堯、舜行德則民仁壽,桀、纣行暴則民鄙夭。
大意是“命”是上天的命令,“性”是生物的本質,“情”是人的欲望。短命長壽,仁義鄙視,都是陶冶,培養而成的。不能像淬火一樣一下子就好。他既承認天命,又承認人力。
荀子在《解蔽》篇批評莊子說:“莊子蔽于天而不知人,由天謂之道,盡因矣。”其實不算公正,莊子并非否定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莊子更多的是強調“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時而動”,也是要大的時機順應天命,也須有發揮愚公移山之精神。外人對道家思想多有誤解。諸葛亮一句“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道盡天機。
《莊子。人間世》一篇葉公子高将使于齊一段,頗為深刻。這個故事寫楚國葉公子高将出使齊國,向孔子辭行說自己内心十分焦灼不安,擔心不能在忠孝、天命之間兩全。
孔夫子見葉公子高遇到了如此為難之事,于是便開導他說:"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義也,無适而非君也,無所逃于天地之間。是之謂大戒。”
後一句“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道盡道家的思想,該努力還是要努力,該幹嘛還要去幹嘛,當然如果結果不盡人意,需要順應天命,不要躁動不安,也不做無謂的犧牲、掙紮。
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了解自然,認知自然,并遵循客觀自然規律,從而運用規律有所作為。所謂無為無不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