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流傳的俗語都是人們根據平時的生活總結而來,包含着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些經過千百年時間的沉澱,有的已經漸漸消失,有的卻愈發的凝練富有哲理。
農村有句話:話糙理不糙,大概指的就是這些比較經典的俗語。因為短短幾個字把人情冷暖表達的一針見血,讓人歎為觀止。
農村比較注重血緣關系,特别是現在很多地方,開始興起排家譜立宗祠,這就是中國的家文化。老人常說:一輩兒親,兩輩兒淡,到了三輩兒不管飯。即使是直系的一家人,随着血緣關系的淡化,也就慢慢的形同陌路。
關于親情遠近,這句話描述的十分形象:兩姨親不叫親,死了姨姨斷了根;姑舅親才叫親,打斷骨頭連着筋。這是農村人對親情逐漸淡漠的真實描繪,也是對其中酸甜苦辣的諷刺。因此,從古代就流傳下來這個一句俗語: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
表分為姑表和姨表,相對來說,姑表的關系要比姨表更近一些。一表三千裡形容表親關系很脆弱,很容易因為長輩的去世而斷絕。在農村和陌生人打招呼,經常以”老表“相稱,從老表這個稱呼就可見一斑。
而堂指的是叔伯兄弟,又稱一家子。俗語說:"有百年的一家子,沒有百年的親屬"。現在在農村地區,一些比較大的家族,往上可以推到6、7輩才是一個祖先,這些後輩子女仍然以兄弟相稱。
之所以有這樣的風俗,與我國自古以來男人占主導地位有關,加之生活在同一個地方,關系能夠維持長遠屬于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當然,随着社會的發展和交通的便利,農村人口不斷的外出定居。這句流傳數千年的俗語,也許再過上幾十年,也将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之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