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首款采用了雙曲面設計的三星Galaxy S6 edge用來靓麗的屏幕曲線讓沉悶的國産手機市場大開眼界。随後的Galaxy S7更是先開了Android旗艦手機必須采用曲面屏的潮流。自此,雙曲面設計已經成為不少用戶評判手機屏幕,甚至是評判手機的重要指标。
恰逢全面屏的興起,手機用戶對手機正面的屏占比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隻要把屏幕延伸到手機兩側,在計算屏占比時就可以不算手機左右的邊框,這将給手機屏占比數字之争帶來巨大的優勢。因此近些年采用誇張的曲面屏設計的手機可謂是層出不窮,為了将屏幕向兩側延伸到底,部分品牌更是推出了「瀑布屏」這一全新的概念:
所謂瀑布屏,即手機屏幕朝着兩側延伸,在機身邊緣處呈現瀑布一般的曲線,用屏幕将手機的兩側包裹起來,從而實現正面「ID無邊框」的極緻觀感。但問題在于,這些将手機屏幕鋪到手機側面的品牌,在實現「雙曲面」「四曲面」「瀑布屏」等一個又一個營銷壯舉的同時,又付出了什麼代價呢?作為用戶的我們,真的需要這樣的屏幕嗎?
瀑布屏帶升級了用戶體驗嗎?首先,我們看看這種「瀑布屏」的優點:将屏幕鋪到手機側邊意味着手機的中框與手機能有更好地銜接。畢竟曾經的中框已經被屏幕所占據,從手機右側滑到手機左側,用戶的手指可以一直保持在屏幕上,這樣的觸感是傳統直邊框手機無法比拟的。其次,這樣的設計确實可以提升手機的屏占比。
但另一方面,這樣的設計也給用戶帶來了不少麻煩。首先,考慮到Android品牌對Android應用生态幾乎沒有絲毫影響力,絕大多數的第三方應用都沒想過主動适配這些瀑布屏手機。當軟件與硬件出現沖突時,作為用戶的我們,就要開始遭殃了。
首先,絕大多數的Android系統沒有顯示保護區的設計。這裡的保護區指的是界面中不應該顯示内容的部分,大家以前考試時常見的「裝訂區」就是保護區的一種。試卷上的密封線告訴我們不要把字寫到裝訂區内,但曲面屏的手機并不會告訴手機軟件「瀑布區域不得顯示」。
在手機曲面或瀑布區中顯示内容輕則導緻色彩或文字顯示異常,有用過曲面屏手機看電視劇的朋友應該都見識過那些變色且彎曲的字幕。至于較為嚴重的情況嘛,那種道瓊斯指數在手機正面大漲、側面暴跌的段子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
除了為手機顯示帶來段子,曲面屏的設計同時也為手機結構帶來更高的挑戰。以往的三明治結構直屏手機在跌落時,手機的金屬邊框會站出來承受地面的沖擊。但瀑布屏的出現讓手機在跌落時不管怎樣落地,受傷的總是屏幕。
但要我說,顯示不全也好、碎屏風險也罷,這些都還不是曲面屏為用戶帶來最直觀的困擾。真正伴随着曲面屏出現,而又一直延續至今的,還是手機品牌最容易解決但又一直不上心的問題——誤觸。
源遠流長、一脈相承的誤觸現象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防誤觸這項功能的誕生甚至比Android系統還要早。在功能機時代,大家就發現把手機在包裡會被其他物件「誤操作」,比如錢包、鑰匙等物品會在無意之間按壓到手機的按鍵。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手機在使用前需要通過組合鍵解鎖,比如諾基亞用戶非常熟悉的「解鎖 星号鍵」。
2007年iPhone的出現為手機帶來了滑動解鎖的全新操作,雖然現在看來滑動解鎖是保護手機信息的鎖屏方式,但根據當年史蒂夫·喬布斯的解釋,「滑動解鎖是一個不會在口袋裡出現,但用手指可以輕松實現的操作」。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滑動解鎖本質上也是防誤觸的一種。
但随後的經曆告訴我們,滑動解鎖根本無法起到防誤觸的作用,因此手機品牌想到了另一種防誤觸方式:傳感器防誤觸。當手機的光學傳感器或距離傳感器察覺到有東西覆蓋着手機屏幕,就從軟件層面鎖定手機,交互前需要用特定的組合鍵關閉防誤觸。
在随後的幾年裡,防誤觸一直恪盡職守地保護着用戶的屏幕,讓用戶不會在錯誤的時間與地點對手機進行錯誤的操作。但好景不長,曲面屏出現了。
曲面屏的出現給過去的防誤觸系統當頭一棒:過去的防誤觸隻用判斷手機是不是放在口袋裡,現在的防誤觸卻要手機判斷用戶是握着屏幕還是操作屏幕,這從技術上為手機防誤觸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好在當時的曲面屏手機曲率有限,手機品牌隻需要将手機最外側的區域軟件屏蔽(也叫死區、中性區或Neutral zone),不對該區域的觸控作出響應就行了。
不得不承認,這樣簡單粗暴的做法确實也行得通。就這樣手機防誤觸相安無事地度過了一段時間,直到瀑布屏的出現,人們才再次回想起早期被誤觸支配的恐懼。
瀑布屏手機巨大的「瀑布顯示區」不再是以前可有可無的顯示區域,随着「瀑布」越來越高,一些軟件的顯示區域、甚至是交互區域都被放在了手機的瀑布區域中。此時的防誤觸系統,将面臨兩難的境遇:如果嚴格防誤觸,用戶将無法從手機的兩側操作手機,這将從根本上否定瀑布屏在實用角度的存在意義。但如果不屏蔽瀑布區域,過于頻繁的誤觸将嚴重影響用戶的日常體驗。
以我個人為例,作為一個直屏愛好者,前段時間我因為工作原因換到了某台采用曲面屏的旗艦手機上。但由于該品牌在防誤觸選項中毫不作為,僅提供了最基本的屏幕覆蓋防誤觸選項,誤觸現象幾乎伴随了我整整半個月的時間:
打字時左手拇指會碰到鍵盤的右下角,将我剛剛選好的字删除掉;橫屏拍照時左手會誤觸屏幕取景區,讓我單指調整相機曝光水平的操作變成雙指縮放變焦,甚至連腳架的橡膠墊都有可能誤觸屏幕邊緣的變焦選項。頻繁的誤觸也成為了我在短短半個月後就第一時間用回iPhone 12的主要原因。
iPhone 13能終結誤觸嗎?可能有人會說「誤觸明明是你自己的問題」,或者将誤觸的鍋扣到手機的系統上。但在我看來,用戶和手機系統都不應該為誤觸現象負責。誤觸現象之所以存在,本質上是因為手機品牌早已脫離實際的情況在手機曲面屏這件事上開啟軍備競賽,為了「優化手感」而「劣化邊緣觸摸體驗」。與其設計一個瀑布屏,再通過軟件屏蔽瀑布區,為什麼不在一開始就使用直屏呢?
值得慶幸的是,采用直邊直屏設計的iPhone 12在去年為手機品牌好好地上了一課。考慮到iPhone 13隔年都不一定換代的工業設計與蘋果對國産手機外觀設計的影響力,可以預見的是,在iPhone 13面世之後,國内Android品牌有望回歸曾經的直屏設計。到那時候,手機曲面屏悟出的問題,将和曲面屏一起消失在手機進化史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