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們先來欣賞一組繪畫:
以上這種風格的畫,叫作隐藏畫,畫裡藏的東西(一般是人或動物)越多,越好玩。相信大家以前也見過類似的畫。
其實,文字也可以玩藏人的遊戲。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一下文字藏人的技巧。
二
話說有一天,蘇家舉行中國詩詞小會。參賽選手有蘇東坡、黃山谷、蘇小妹三人。黃山谷即黃庭堅,蘇門四學士之一。蘇小妹,蘇東坡的妹妹,可能也是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妹妹,在民間的知名度絲毫不亞于蘇東坡。
蘇小妹不但是參賽選手,也是會議的主持人兼出題人。她出的是一道填空題:
以上兩句詩中間各填上一個字,作為詩的“腰”,連成五言聯句。
三名選手先後給出了答案:
坡、谷二人本來都挺得意于自己的答案,待到蘇小妹的答案一出,一起鼓掌稱贊:“妙極!”
這兩位都是詩詞大家,應該不是簡單的恭維,肯定是真正地體會到了其中的妙處。
我們大多數人,盡管不大懂詩,但是憑“直覺”,也會覺得蘇小妹的答案最妙,黃山谷的次之,蘇東坡的墊底。
傳說中的冰雪聰明的蘇小妹
“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隻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
最好能透過“直覺”看本質!
如果能用“數據”說話,即找到一種直觀的指标,對以上三組詩句進行評判,就更有說服力了。
三
詩是語言的精華,追求用最簡練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内涵。因此我們經常聽到行家用“意蘊豐富”來誇贊某首詩作。
什麼是意蘊呢?其實就是“蘊意”,即蘊藏的意義。
詩的意義太淺白,讀者會感到智商受到侮辱。但藏得太深,讀者又會扭頭就走,詩人隻能孤芳自賞。
因此,怎麼把“意義”适當遮掩起來,學問就大了。
最佳的狀況是,“猶抱琵琶半遮面”,露出若幹線索,普通讀者能夠據此稍加探究,即可悟出詩句的内涵,從而享受到偵探的樂趣。
好,那我們就用“意蘊”來作為評判的指标:以上三組詩句,字數一樣,誰的意蘊更豐富,誰就高明。
那如何去尋找“意蘊”呢?好像無從下手。“蘊藏的意義”到底是些什麼東西呢?仍然不夠直觀。
因為我們一下子紮的太猛。請看如下示意圖:
由上圖可以清晰地看出,“意蘊”可“蘊”得夠深的,因此無法“直觀”。
同時也惹來了新的麻煩——又多了幾個概念:表層語言、意象、意境。這幾樣東西,一時半會兒也說不清楚,我們也沒有必要陷進去。這裡隻作一個實例化的解釋就夠了。
在本案例中,“表層語言”就是指以上三組詩句,“意象”就是指詩句裡面可能躲藏的“人”,“意境”就是由這些“人”構成的劇組,“意蘊”就是由這個劇組排演的戲。
一般來說,“人”越多,“戲”越大,亦即“意蘊”越豐富。
說“戲”很啰嗦,數“人”很簡單。因此我們可以進一步簡化指标,隻看三組詩句中分别“藏”了多少人即可。
四
以上詩句裡的人“藏”在哪裡呢?就藏在選手們填的字裡。他們填的字都是動詞,我們就看這些動作,是不是像人做的。
先看蘇東坡這組:
輕風自己是可以“搖”細柳的,但因“搖”有提手旁,說是拟人,勉強也可以。姑且認為這一句裡面藏着一個人。
“映”梅花,“人”好像沒這功能。這裡就是淡月的事兒了,因此沒有“藏”人。
陸毅版蘇東坡
那麼蘇東坡這兩句基本上屬于老老實實的風景描寫,沒有太大花樣——
這組聯句,總共勉強算藏了一個人,并且這個人的形象非常模糊,可以是任何一個行動方便的人。
再看黃山谷這組:
“舞”比“搖”花樣要多,動作的實施者更像一個人,并且動作比較粗野,像是頑童的風格。我們小時候,就特别喜歡掰下楊柳條,當鞭子抽着玩。
再看“隐”字,隐藏梅花,這種事兒,大概率是女孩幹的。黛玉喜歡葬花,女孩藏梅花自然也不稀奇。
據說是黃庭堅真迹
既然是“聯句”,把兩句聯起來看,就進一步坐實了——
“頑童”對“少女”,非常工整。因此,山谷這兩句詩,藏了兩個人。
五
最後看看高人蘇小妹這組:
“扶”這個動作,一般是由“人”來實施的,這個應該沒什麼分歧。妙的是,不但“輕風”因“扶”這個動作而像人,“細柳”也因被人“扶”而像一個人。像一個什麼人呢?細柳嘛,腰很細,大概率是一名年輕的苗條女子。
既然如此,那扶者又是什麼人?“輕風”嘛,讓人想到“輕佻風流”。苗條女子肯讓他扶,那他大概率是一名風流多情、很會來事的青年男子。
再看“失”字,一般“人”才會患得患失。“梅花”,像一個美女的名字。是不是在說,一個叫淡月的男人,失去了一個叫梅花的女人?
可能有人會說,你這就有點扯了啊。确實,如果單獨看這句“淡月失梅花”,這麼解釋比較牽強。
我們不妨再欣賞一幅隐藏畫,如下圖:
仔細觀察上圖,我們不難發現葉子、蜻蜓、美女等“潛伏者”。這些“潛伏者”是相互依存的。尤其那個美女,其面部、胳膊等部位,是由多片葉子構成的,必須拉開鏡頭,從整體上觀看,才能感知到“美女”的存在。
反之,如果目光太“短淺”,隻盯着局部,就發現不了這個美女。
同理,我們欣賞聯句,也得“聯”起來看。我們從整體上來“看”蘇小妹的作品——
上聯已經有一對男女了——為了便于區分,我們姑且稱之為男一号、女一号。輕風像男一号扶着像女一号的細柳。這兩位,分明是在熱戀。
既然上聯有人熱戀,那下聯就得有人失戀,這樣聯句才算“工整”——
怎麼樣?擱在一起看,整體效果就出來,就是兩對男女戀情的對照。此前的解釋也順暢了,“劇情”也飽滿了。
數數看,蘇小妹這組詩句,一共“藏”了四個人。一個字,能“藏”兩個人,夠厲害的吧。這躲貓貓的水平,又是黃詩所不具備的。
六
綜上,以上三組詩句“藏”人的個數分别是:1,2,4。
人越多,是不是意蘊就越豐富呢?至少對這三組詩而言是成立的。人越多,“劇情”越複雜,“戲”越熱鬧,自然也就越好玩。
蘇東坡的詩裡,勉強隻有一個人,劇情相當單薄,基本沒有想象空間。黃山谷的詩裡有兩個少年,一男一女,各得其樂,很自然讓人想起“姑娘十八一枝花,小夥十八玩泥巴”的老話,兩人未來還有各種可能。
蘇小妹的詩裡,女二号甩掉了男二号,焉知不是因為男一号的原因?女一号又會不會因此心生嫌隙、幹脆跟男二号搭上?諸如此類,埋伏着很多暗線呢。
人越多,戲越熱鬧
區區十個字,整出這麼多“劇情”來,是不是太瞎掰了?
詩歌嘛,就是文字遊戲。既然是遊戲,讀者就可以去多解、歧解、乃至誤解,作者自己也管不了。能夠解讀的角度越多,說明文本越好玩——是不是跟隐藏畫有點類似?前提是,你得能夠自圓其說!
可能會有人替蘇東坡打抱不平:憑什麼“搖”字不能藏兩個人呢?“輕風像男人一樣搖動着像女人一樣的細柳”,好像也說得通啊。
問題是,你怎麼解釋這個“業務”場景呢?這個男人幹嗎要去“搖”這個女人呢?還有,你怎麼跟“淡月映梅花”聯在一起解釋呢?
顯然,這個故事有點編排蘇東坡的意思。野史裡還有很多蘇小妹才華蓋住蘇東坡的故事。
蘇東坡文采絕倫,後世文人可能太眼紅他了,所以要拿他開涮。不過,也隻有大牛人,才配得起這麼被編排。
再說了,蘇小妹再有文采,也是蘇東坡的妹妹。一般人也就釋然了——我這麼平庸,無非沒東坡這種哥罷了。
六
蘇小妹詩才雖高,但是很遺憾,這個人物完全是後人杜撰出來的。蘇轼給親友的衆多信件裡,從未提起有這個“妹妹”。
再看他的詩詞作品中,也并無一篇提及這位“妹妹”。遍查史料,也無此人。
蘇小妹劇照
遺憾歸遺憾,文字藏人這檔子事兒,算是借助這個故事說完了。
完了嗎?好像沒有。好像就是逮了一條“魚”,還沒搞懂“漁”呢——以上這種語言現象到底算個什麼名堂呢?有沒有相應的理論支撐?
一般認為,蘇小妹的詩句,用到了拟人的手法,即把“非人”的事物拟作人,讓其具備人一樣的感情、語言或動作。拟人反過來是拟物,即把人拟作“非人”的事物。二者合稱比拟。
比拟有一個特點,就是作者一般不點明被拟的對象(讓其潛伏着),由着讀者自己去猜想。這種文本,有個學術名兒,叫做“召喚結構”——就是召喚讀者去做完型填空,一起參與創作,因此能激起讀者解碼的樂趣。
我們認為,比拟可以歸為比喻的一種(這個有争議),屬于後者的一個子類别:潛喻。
你可能對潛喻有點陌生,但是它很好玩。用潛喻的思想來解釋以上語言現象,會更加順當和透徹。
七
再欣賞一幅漫畫:
如何解讀這幅漫畫呢——
以上三個步驟,事實上也給出了發現”潛伏者”的技巧:首先感知到“異常搭檔”,然後推測出“正常搭檔”——這位就是喻體,亦即”潛伏者“。
以上這種比喻,喻體潛伏着,因此就叫做潛喻,又名藏喻。其特點是,省去了喻體、喻詞,但讀者可以根據語境“猜出”喻體。
因此潛喻是一種開放式的、交互式的比喻,“引誘”讀者自己去找喻體。
既然是開放式的,有時候難免收不住。再看一例:
“熬夜”,這詞兒大家不陌生,并且經常身體力行。沒想到吧,它也是一個潛喻。
“夜”按照常理是沒法“熬”的,那什麼東西可以“熬”呢?粥?藥?骨頭湯?都可以。
但是考慮到下面還有一句“熟了叫你”,因此“藥”應該被排除掉,烹饪方式是“熬”的食物都可以入選。
這個案例說明,潛喻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特點:喻體的選擇可能是多項的,亦即本體跟喻體是一對多的關系。
八
潛喻的奧秘,貌似都在那個動詞上,即前面案例中的:扶、失、埋、熬,等等。
潛喻為什麼能夠成立?因為有“人”會“出賣”喻體,此“人”就是那個動詞。
而根據我們此前的分析,喻體本來是“隐藏”在這個動詞裡的。
這就有意思了:這個動詞既掩護着喻體,又出賣了它!
這就是事物的相反與相成,矛盾的對立與統一。
好比大恩似仇,傷你最深的人往往是你最親的人。
那麼——
我們下回接着分解。潛喻可以揭示中文大量鮮為人知的奧秘,千萬不要錯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