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營養價值高,富含多種蛋白質、維生素以及粗纖維,因此我國民間素來就有“百菜不如白菜”的說法。
它原産北方,适宜生長的溫度是10-20℃,後來引種到南方,現南北方均能栽培種植,主要栽培時間是秋冬季。
秋冬季既是播種大白菜的時間,也是收獲大白菜的時間,通過種植大白菜能豐富冬天人們的餐桌,補充營養物質,促進人體全面發展。
作為我國北方重要的食用蔬菜,秋大白菜生長周期短,種植面積占我國秋種蔬菜總面積50%以上。東北、西北和華北,由秋到冬供應和食用時間能達半年。
關于秋白菜種植時間,由于水熱條件不同,不同地區存在差異,東北地區二伏就能種植白菜,華北地區立秋前幾天種,長江流域九月上旬種,華南、西南地區九月到十一月都能種。
接下來将分享秋白菜種植經驗,提高白菜出苗率,促使白菜長得更快,确保能穴穴全株,苗全苗壯,提高産量和質量,達到連年高産,穩産增産的目标。
北方地區的秋白菜生長期内需要水和營養物質,選擇種植地塊時要選水熱條件好,土地肥沃的地塊。這樣的地塊能滿足白菜的生長發育需求,提高抗病害能力,避免發生病蟲害,保證産量和質量。
選擇地塊時有三點注意事項:同地塊不能連續種植白菜,要進行輪作,輪作蔬菜可選擇茄果和豆類,要避免和甘藍、蘿蔔等蔬菜連作;秋白菜不能混種,混種會造成白菜質量降低;播種前要深耕,撒上草木灰,滅除土壤中的病害和蟲害,同時可進行高壟栽培和排水灌溉溝的建設。
另外,種植秋白菜時,種植人員要結合當地氣候、土壤條件、水熱條件,選擇抗病性強、耐貯性佳的品種。水肥條件好的土壤,選擇高棵晚熟品種,水肥條件差的土壤,選擇矮棵早熟品種。
秋白菜的需水量大,但吸水能力弱。不同地區的水熱條件不同,白菜對水分的需求量就有不同。根據種植經驗,秋白菜想通過灌溉,提高産量和質量,就要科學适量灌水,要從以下三點入手:
幼苗期灌水。團棵期到蓮座期,溫度下降,氣候适宜,要堅持小水勤澆,保持土壤濕潤。
蓮座期灌水。蓮座期白菜水分需求量增大,種植人員要增加灌水量和灌溉頻次。一方面要根據土壤情況,出現土壤起皮時,就要及時灌溉,保持土壤濕潤;另一方面要關注降雨情況,持續五天内沒有降雨,且土壤幹旱,就要進行補水。灌溉時選在早晨和傍晚,不能中午灌溉,暴曬天氣會使白菜被灼傷。
結球期灌水。大白菜結球期,水分需求量最大,要始終保持土壤濕潤。但由于北方秋季降雨量小,土壤幹旱,這就要求種植人員定期灌溉,保證白菜水分需求。結球後期,距采摘一周前就停止灌溉。
大白菜生長期内需肥量大,需肥效更持久的農家肥,施肥原則是施足基肥,适時追肥。
重施基肥:基肥要以有機肥為主,配合整地統一進行,結合實際情況決定是否搭配化肥。一般情況一畝白菜要使用農家肥4000公斤,磷酸二氫铵30公斤和氯化鉀22公斤。
基肥要分兩次施,70%翻地前施入,到達土壤深層,能持久發揮肥效,30%耙地時施入淺層土壤,從而抑制病害生長,促進植株發育。要注意的是,農家肥要腐熟,不能施生肥,不然就要引發病蟲害。
适時追肥:大白菜生長發育期間,要定期追肥。包心期要追施農家肥,施肥結束後要灌水,避免白菜被農家肥灼傷,提高磷鉀肥的施用比,不然影響大白菜結球;蓮座期要施磷酸二鉀和硫酸鋅,能提高植株抗病害能力,還可以通過噴葉面肥,補充鈣素,比如噴氯化鈣。
秋白菜的病蟲害防治要堅持預防為先,綜合防治。首先播種前可用藥劑浸種,能預防黑腐病和霜黴病;其次要做好田間管理,及時清除雜草,并施行輪作;最後在病害防治時要加大監測力度,定期監測,掌握不同病蟲害的發病特征,及時采取措施,避免擴大損失。
為提高病蟲害防治效率,再分享幾種常見的病蟲害防治方法:
一是菜青蟲,它會啃食白菜的葉片,葉片上會有凹斑,如果嚴重的話,白菜的葉片就所剩無幾。秋白菜出現菜青蟲時,不要擔心,菜青蟲抗藥能力差,隻要選擇敵殺死、速滅殺丁1500倍液噴施,就能解決此類蟲害。
二是軟腐病,常見于包心期,植株的葉片萎靡,根莖處腐爛。這類病害是由于施沒有完全腐熟的有機肥引起,解決措施是種植前選擇具有抗病性的品種,施有機肥時要保證腐熟,還要高壟栽培。
三是蚜蟲,蚜蟲是比較常見的蟲害,幼苗期防治蚜蟲要選擇40%的樂果乳劑2500倍液進行防治。
通過以上四點,能有效提高秋白菜的産量,提高經濟收入。種植人員要能根據當地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科學選擇地塊品種,并加強管理,确保白菜能獲得适合的生長環境,全方位保證産量和質量。
最後想說:未來的白菜種植,不僅是産質的競争,還是銷售渠道和品牌的競争,拓寬銷售渠道,提高品牌核心競争力刻不容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