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深仇大恨,在戰場上是不會輕易殺掉俘虜的,這點在古代戰場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可凡事都有例外,武聖關羽被俘虜後,立即就被殺掉了,這是為何?
有人說,這是孫權和關羽之間的仇恨太大,這是站不住腳的。大家都知道,劉備借荊州是有借無還。可當荊州一把手成為關羽時,孫權還是想和這個鄰居處好關系的。于是,孫權繼續打出了政治聯姻這張牌,派人到關羽處為自己兒子提親。
自視甚高的關羽向來看不起東吳,也看不起孫權。關羽認為 “虎女豈能嫁犬子”,然後毫不客氣地把孫權派來的提親使者轟走了,“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關羽這句話說的太過了,孫權和劉備本來就攜手抗曹,是有恩于劉備的。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公元217年,東吳的一個重量級人物死了,他就是魯肅。魯肅之死,标志着孫劉兩家的關系走向了徹底破裂。魯肅在世時,孫劉兩家雖然小矛盾不斷,可一直沒有撕破臉。
還有,關羽攻打樊城時,孫權曾派兵援助他。由此可見,孫權是個英雄,雖然内心深處把奪回荊州放在第一位。至于關羽,孫權是比較痛恨,但是還沒有到了要殺掉他的地步。可孫權派出去的大軍,進軍速度緩慢,關羽為此大罵,“羽忿其淹遲,又自己得于禁等,乃罵曰:狢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
禍從口出,關羽竟然罵孫權“狢子”,孫權徹底怒了。所謂的“狢子”是當時中原人諷刺江東人的極具侮辱性的詞語。在《魏書·僭晉司馬睿傳》中記載,“中原冠帶呼江東之人皆為‘狢子’,若狐狢類雲。”雖然中原是當時的政治經濟中心,可江東也并不是蠻荒之地,更談不上這裡老百姓野蠻,如同牲畜。
可以說,正是這樣極具諷刺唾罵歧視性地的兩個字,讓孫權仇恨的火焰徹底燃燒起來。孫權先是命令呂蒙偷襲荊州,自己還親率大軍作為後援。同時,暗中派人招降糜芳、傅士仁。後面發生的事情大軍都知道了,關羽敗走麥城,在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遭到潘璋部将馬忠的埋伏,結果關羽和長子關平被砍了頭。
參考資料:《魏書•僭晉司馬睿傳》、《三國志•關羽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