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曆史對晁蓋評價

曆史對晁蓋評價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5 11:31:09

在早年的網絡論戰裡,有一條關于央視版《笑傲江湖》的惡評如今看來顯得非常可笑,當年部分港劇愛好者認為這一部拍得稀碎,因為它的氣質太像《水浒傳》,頗有“莞莞類卿”之感。

殊不知,這反而是對此版《笑傲江湖》最好的褒獎,作為金庸政治隐喻最強的武俠作品,翻拍出《水浒傳》的味道,才是深得原著精髓。要知道,金庸的武俠小說不少都有水浒的影子在其中。

《水浒傳》是武俠小說的啟蒙”近些年逐漸得到網友的認同。在這本名著中,有一個人物完美涵蓋了武俠小說中的大俠形象,他就是我們今天要讨論的主角——晁蓋。

作為梁山發展承上啟下的紐帶,義薄雲天的晁蓋完全當得上大俠之名。隻是,俠之一字,既是助益也是禁锢。

一直順風順水晁蓋為何最後會成為反面教材?究竟是因何緣故呢?

曆史對晁蓋評價(有能力有義氣的晁蓋為何成了反面教材)1

晁蓋

俠氣晁蓋的另一面

一個小說人物的成敗與否,首先要看它所處的故事。如果是在普通武俠小說裡,晁蓋這樣做事寬宏、仗義的俠士必然是江湖人人敬仰的豪傑,妥妥的人生赢家。

而他之所以會成為反面教材,隻因處在了《水浒傳》這本名作裡,被人架上了并不适合的位置。晁蓋是一個縱橫江湖、快意人生的豪傑頭領,卻注定不是掌控一方、胸有溝壑的割據領袖。

不過,晁蓋雖然在權力鬥争中徹底失敗,落得被偷襲而亡,但是後人對其評價卻一直不低。

金聖歎對他非常推崇,在其賞析《水浒傳》的時候,給了“晁蓋有闊處,有毒處,有正處,有良處,有快處,有真處,有捷處,有雅處,有大處,有警處”的極高評價。

曆史對晁蓋評價(有能力有義氣的晁蓋為何成了反面教材)2

晁蓋(劇照)

縱觀《水浒傳》一書,晁蓋的人生際遇或許用八個字便足以概括,那就是——成也俠氣,敗也俠氣。

晁蓋能赢得一衆好漢的認可,和他身上天生的俠氣分不開,光風霁月的行事作風讓很多人初見面就對他心生敬仰。在擔任鄉間裡正的時候,晁蓋為人非常豪闊,樂于結交英雄好漢。而且他也忠于本職,一心一意為村民謀福利。

可以說,晁蓋的身上有一種天然的領導氣質,這種氣質讓他很容易在小團體中脫穎而出,赢得大家的一緻認可。這就是為什麼上梁山之後,大家一直推崇他替代王倫的原因。

很多人總把晁蓋的失敗歸因于他的智謀不足、管理能力不夠,這其實也是偏見。

在梁山發展的中期,晁蓋的表現幾乎無可挑剔,他不僅順利把好漢們凝聚在一起,還為梁山的“做大做強”打下了堅實基礎。過往的影視作品着重展現了晁蓋俠氣勇義的一面,卻忽略了他作為梁山領袖的種種戰略規劃。

曆史對晁蓋評價(有能力有義氣的晁蓋為何成了反面教材)3

王倫(劇照)

在成為梁山首領後,晁蓋堅決與朝廷決裂,并且提出了完整的備戰備荒規劃,制定了非常詳細的梁山發展規劃。

在短短的幾個月裡,梁山就完成了整點倉廒,修理寨栅,打造軍器和訓練士兵,做好了和官兵正面對抗的準備。

在關系梁山生死存亡的濟州圍剿時,晁蓋的表現也非常亮眼,整個梁山在他的指揮下進退有度,順利完成了全殲官兵的計劃。

可以這麼說,在梁山發展的前中期階段,晁蓋确實是定海神針一般的存在。

這樣有義氣、有威望、有能力的晁蓋為何會在和宋江的權力争奪中敗下陣來?大俠晁蓋的不足之處到底在哪裡?

曆史對晁蓋評價(有能力有義氣的晁蓋為何成了反面教材)4

晁蓋(劇照)

性格沖動,意氣用事

兩千多年前,著名思想家韓非說了至今依然振聾發聩的名言;“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大俠的A面是義薄雲天、扶危濟困;B面往往就是以武犯禁、直率耿介。

所謂的任俠之氣,大抵都帶着些意氣用事的味道。性格沖動、為了兄弟願意兩肋插刀的蕭峰是大俠;沒有心機、直來直往的郭靖也是大俠。而精于算計、喜歡謀定而後動的沖虛和方證可以視作高手或者大師,卻唯獨不是大俠。

作為古典小說中标準的大俠,晁蓋确實有着直率耿介、雷厲風行的一面。無論是搶劫生辰綱還是法場救宋江都是直接體現。

當然這是高情商的說法,苛刻一點評價就是性格急躁,意氣用事。

曆史對晁蓋評價(有能力有義氣的晁蓋為何成了反面教材)5

宋江與晁蓋

這種個性肆意江湖沒有問題,一旦挪到權力鬥争中就意味着滿身破綻,對手可以針對你的弱點從容布局。

而這一點也确實被宋江利用了,晁蓋的敗亡之局——攻打曾頭市就是宋江推波助瀾之下應運而生的。

在此之前,晁蓋的地位已經有所動搖,但距離宋江的上位還有很遠的距離。但是宋江巧妙地利用了他急于建功的心理,引導其走入陷阱。

這個時候,晁蓋如果能穩住軍心,在充分準備之後,尋找一處并不難攻克的寨堡出擊,隻要多獲得幾次勝利,就可以順利穩固自己的位置。

一兩次大勝之後,宋江建立的聲勢就會逐漸被消弭瓦解。

但可惜的是,晁蓋偏偏選擇了去啃硬骨頭——曾頭市,而且是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就匆匆出擊。哪怕很多兄弟都勸他多做些準備再出手,但是上頭後的晁蓋誰的話也聽不進去。

曆史對晁蓋評價(有能力有義氣的晁蓋為何成了反面教材)6

宋江

不僅如此,晁蓋在出兵之前遵循着兄弟義氣,把内心所有的想法都分享給了梁山好漢。

但是在人多口雜的情況下,晁蓋出兵的所有布置都可能被史文恭提前掌握。

而事實也确實如此,在了解了晁蓋的内心想法之後,智珠在握的史文恭針對其心理布設了陷阱。急于建功的晁蓋因此中伏,倒在了一支平平無奇的暗箭下。

施耐庵對人物的塑造堪稱化境,晁蓋的結局幾乎在他一出場就已注定,正是成因俠氣縱橫,敗由意氣用事。

曆史對晁蓋評價(有能力有義氣的晁蓋為何成了反面教材)7

史文恭

識人不明,錯估形勢

除了性格上的急躁沖動,晁蓋的失敗有一點很關鍵的因素——他對人際關系的理解過于理想化,以至于演變成了識人不明。

這個問題其實在武俠小說中很常見,江湖大俠的相處都講究意氣相投,隻要這個人對了胃口,無論對方的出身、品性如何都可以結拜為兄弟,他們也想當然的認為兄弟之間可以一直和睦相處。

如果梁山隻是一小夥雄踞山林的綠林好漢,那麼這樣簡單的人際交往或許可以持續。但随着梁山的壯大,打下的地盤越來越多,好漢之間不再是簡單的義氣交往,而是摻雜了更多的利益往來。

在這種情況下,單純依靠義薄雲天或者是領導的個人魅力來凝聚人心就已經遠遠不夠了。直到兵敗身死,晁蓋都沒有清晰地意識到這一點,輸給宋江就不冤枉了。

曆史對晁蓋評價(有能力有義氣的晁蓋為何成了反面教材)8

宋江(劇照)

宋江和晁蓋之間何嘗沒有過意氣相投的時刻,冷燭燈花裡,一碗碗濁酒也見證了他們的情誼。但是前者被逼上梁山之後,對晁蓋的感情就逐漸變得複雜起來。

一直以來,晁蓋都沒有認識到宋江真正的利益需求是什麼,自然就漸行漸遠,離心離德。

其實不隻是宋江,晁蓋和很多梁山好漢的訴求是不一緻的,而沒有識人之明的他并沒有意識到義氣之外的利益相悖。

在梁山的諸多好漢中,不乏江湖出身的草莽好漢,這些人和晁蓋自然心思一緻。

但是也有不少官宦出身的英雄兒女,比如花榮、林沖、宋江和秦明等人,他們和梁山好漢聚義喝酒的時候也是豪氣幹雲,但是内心深處其實一直有着光耀門楣的想法。

曆史對晁蓋評價(有能力有義氣的晁蓋為何成了反面教材)9

晁蓋劇照

無論有沒有上帝視角,對官宦出身的人來說,能回歸朝廷總是要比落草為寇好太多的。

即便是對抗朝廷大多也是抱着和宋江類似的想法,意圖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勝利讓宋廷的诏安給出更高規格。

出于對江湖情義的信任,晁蓋錯誤估計了形勢,不僅把軍事指揮權拱手讓人,也導緻他和不少人越走越遠。

但以上兩點,其實都不是晁蓋最緻命的失誤。

曆史對晁蓋評價(有能力有義氣的晁蓋為何成了反面教材)10

聚義喝酒(劇照)

眼界受限、缺乏規劃

在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遇到過一些奇葩的領導。晁蓋這樣的人做領導對普通人來說是福氣,因為他關懷下屬、做事寬宏。但是對有心氣肯拼搏的人來說,晁蓋卻幾乎是最差的選擇。

因為跟着他,看不到未來和希望。

這才是晁蓋最大的問題,他對于梁山的規劃淺嘗辄止,沒有明确的發展藍圖,視角依然停留在大俠這個層面上。他從來沒想過,和朝廷對抗之後要怎麼做,是取得優勢之後迅速招安;還是推翻弱宋,化匪為官。

前者是宋江的路線,後者是方臘的圖謀。雖然從結果來看,這兩個人都失敗了。但最起碼有了清晰的規劃,讓跟着他們的人有了前進的動力和奮鬥的目标。

曆史對晁蓋評價(有能力有義氣的晁蓋為何成了反面教材)11

方臘(劇照)

梁山的好漢中确實不乏普通江湖人,他們就想過逍遙自在、能肆意揮灑的人生。但也有很多好漢是手上有本事、心中有抱負的,如果人生停留在草莽悍匪的階段,是他們絕對不能忍受的。

這個時候,有着清晰規劃、人格魅力又不輸晁蓋的宋江就如同黑夜中的燈火,自然而然就吸引了這部分有心氣、有志向的豪傑義士。

相對那些渾渾噩噩,意識還停留在劫富濟貧、混迹江湖的普通好漢,他們才是梁山真正的中流砥柱。有他們支持的宋江,獲得勝利自然是水到渠成。

歸根結底,晁蓋隻是一個普通鄉間的裡正,他雖有豪俠之氣,極富性格魅力,但不愛讀書、也未行萬裡,見識遠遠不足。因此他的視角是有局限的,沒有意識到梁山早就脫離了普通的江湖草莽,發展成一方割據勢力。

飛速發展的梁山讓一部分人迷失,也讓另一部分人野心膨脹。哪怕有着兄弟情義的束縛,晁蓋的敗亡也是注定,沒有曾頭市,也會有王頭市、李頭市。

曆史對晁蓋評價(有能力有義氣的晁蓋為何成了反面教材)12

梁山好漢(劇照)

結語

意氣用事、識人不明和沒有規劃,對任何頭領來說都是緻命的死穴,而這三點幾乎同時出現在了晁蓋身上。這樣看來,他的命運其實早已注定。天下風雲惶惶襲來,江湖兒女自然難擋。

孫子兵法有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絕妙好辭卻少有人真正勘破。因為太多人把重點放在了知彼,卻很少有人認真想過是否了解自己,而不知己就很有可能走到錯誤的位置。

晁蓋敗亡的根由就在于此,如果他足夠了解自己,就不會被人推着坐上梁山首領之位,那他依然是義薄雲天、光風霁月的大俠。縱使塵世如潮人如水,也能笑看江湖歲月催。

隻是了解自己殊為不易,不然水浒諸位好漢裡公認的好結局也不會是魯智深,不會是那句“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參考文獻

《水浒人物譜》——盛巽昌

《金聖歎評點(水浒傳)》——金聖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