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6日訊 2022年是縱深推動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年。記者從濟南市萊蕪區水務局獲悉,截至目前,萊蕪區今年累計降雨786.8毫米,較去年同期偏少1.96%,比曆年同期偏多24.53%。已先後經曆了7次強降雨過程。面對複雜多變的極端天氣,萊蕪區水務局穩妥推進各項重點防範工作,全區5座大中型水庫水位均在汛限水位以下,全區146座小型水庫,其中24座小(一)型水庫,達到五百年一遇防洪标準;122座小(二)型水庫,達到兩百年一遇防洪标準,主要河道防洪标準達到20年一遇标準。萊蕪區深入推進構建抵禦自然災害防線等重點工作,多維度做好全區防汛度汛防線,實施一批河湖綜合治理工程,加強河湖規範化管理,消除黃河支流防洪隐患,全力保障黃河長久安瀾。
今年以來,萊蕪區水務局搶抓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契機,緊扣黃河戰略“加快構建抵禦自然災害防線,全力保障黃河長久安瀾”工作要點,采取細化工作任務,具化工作措施,實化責任落實等多種舉措,将各種工作落到實處,在做好黃河國家戰略中體現擔當、作為,全力保障全區防汛度汛安全。
做好防汛安全,責任落實到位。調整充實了防汛“1 6 15 N”組織體系,即1個區級指揮部,6個水庫、河道指揮部、15個鎮街指揮部和N個救援力量。落實區、鎮街防汛抗旱防台風行政責任人16人、大中型水庫防汛抗旱防台風行政責任人4人,小型水庫行政責任人146人、技術責任人12人、巡查責任人175人、城市低窪易澇區責任人14人、值守人員25人、山洪災害預警發布人員237人,嚴防責任盲區。工作體系健全、防汛責任明确,汛情期間各防禦力量可迅速激活。預案修訂演練到位。修訂區級預案3個,河道超标準洪水預案及防禦洪水方案6個。修訂完善4座大中型水庫調度運行計劃、防禦洪水方案及146個小型水庫的調度運用方案和大壩安全管理(防汛)應急預案。6月20日開展了全區防汛搶險實戰演練,内容涵蓋山洪災害危險區群衆轉移等10個科目,演練參演及觀摩人數達500餘人。預警預報到位。進一步加強與氣象、水文部門協同,完善了汛期會商機制,與氣象部門協同建立了重大氣象災害“叫應”工作機制,構建了萊蕪區山洪災害監測平台,納入視頻監測站、雨水情監測站139處,基本實現重點河道、水庫雨水情監測全覆蓋,依托三大電信運營商向危險區域内的公衆發布預警信息,确保危險區群衆可“跑得早、跑得快”。人員物資保障到位。充實各類防汛專家18人,3支區級防汛隊伍200餘人,儲備編織袋11萬餘條、樁木50立方米、鐵絲10餘噸、救生衣1000餘件、巡堤查險燈具100餘台,儲備各類物資200餘萬元,與省防汛物資儲備中心等單位建立了應急車輛、搶險設備響應機制,動态保障運輸車輛和搶險設備220台套,确保關鍵時刻“調得出、用得上”。
做好工程安全,加強防洪工程建設。投資2.1億元,實施河道綜合治理、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保障河湖行洪安全。行洪安全是做好兩岸人民群衆生命安全與财産安全的重要保障。嬴汶河為大汶河的一級支流,發源于章丘區,于萊蕪區茶業口鎮入萊蕪區境内,從寨裡鎮王家窪村出境,是萊蕪區北部的主要排洪河道,長期以來受條件所限,部分河段防洪安全标準達不到設計要求,嚴重影響其防洪減災功能的發揮,2022年3月,萊蕪區啟動實施了嬴汶河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概算投資1.4億元,治理工程總長度為18.2公裡,主要建設内容為河道清淤疏浚、岸堤修複、險工段護砌及水毀建築物修複等,計劃2022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建設任務,進一步提高河道度汛能力,保障嬴汶河流域防洪安全和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投資7068.41萬元,實施完成32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工程涉及口鎮街道、大王莊鎮、寨裡鎮、雪野街道、茶業口鎮、高莊街道、張家窪街道、苗山鎮、和莊鎮等9個鎮街,通過新建大壩安全監測及管理設施、主壩滲漏加固、改建放水洞、庫區清淤等工程措施,全面消除水庫隐患,減輕下遊洪澇災害,讓人民群衆生命财産安全得到了保障。
做好生态安全,嚴格落實河湖長制,保障河湖生态安全。抓執行,促進責任落實到位。按照《河湖長履職手冊》、“三查三問三落實”工作方案要求,各級河長全面加強日常巡河頻次,對河湖“四亂”、垃圾雜物等影響水生态環境問題重點巡查。同時,為提高巡河質量,6月份,區水務局組織舉辦全區河湖長業務培訓班,對全區12個責任單位、148名鎮級河長、618名村級河長進行河湖長制業務培訓,進一步提升河湖長履職能力。抓落實,形成嚴密工作機制。對組織體系實時進行調整,根據人員變動情況,及時調整各級河湖長,對全區554塊河長制公示牌進行登記造冊、組織内容更新、維修養護等工作。實行6個部門聯合集中辦公,分别負責綜合協調、信息宣傳、系統管理、檔案管理、問題督辦、督導考核等工作,形成聯動機制,實現各部門分工協作、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的良好工作格局,推動全區河湖管護實現常态化長效化治理。抓管護,助力河湖保護升級。依托河長辦外業督導組、巡河第三方機構等力量加強河湖巡查。同時,聘請第三方開展河道排查,對全區所有河道、水庫開展拉網式垃圾排查,共投入巡河專管員7名,車輛2部,無人機2台。截至目前,已累計排查全區河湖“四亂”問題2300餘個,均實行“派單—整改—銷号—核查”的閉環管理模式完成問題整改,助力河湖生态的長治久清。抓宣傳,保護水體人人有責。發揮媒體力量,多次報道區河長制工作的創新經驗和典型做法,多維度營造全民愛河護河濃厚氛圍。調動群衆力量,通過“走街串巷”發放宣傳資料、講解相關法律知識等方式,讓“藍馬甲”活躍在河道兩岸,提高群衆自覺維護河湖環境的意識,共同開展河湖治理監督管護。目前,計劃年度内打造的通天河、方下河兩個省級美麗幸福示範河,已完成河道工程、文化挖掘、節點布置的方案編制等工作,計劃10月底前完成創建任務。同時,萊蕪區數字區縣建設、雪野水庫數字水利工程建設工作正穩妥推進。
閃電新聞記者 段嘉琪 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