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不僅是清朝乃至中國整個封建王朝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同時他也是清朝時期誕育子女數量最多的帝王。
在康熙皇帝六十九年的人生歲月裡,誕育了35位皇子,20位公主,子女總數共計55位。而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在這35位皇子中,活到成年的就有20位,在那個醫療水平并不發達,子女存活率普遍不高的古代封建王朝社會裡,這絕對算得上是“壯舉”。
那麼,這些活到成年的康熙皇子,其人生命運和最終結局是如何的呢?在這裡我就來為大家做一個整理和介紹。
(圖片來源于網絡)
大阿哥胤褆。胤褆,生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母是惠妃那拉氏。他原本是康熙皇帝的第五個兒子,可由于前面四位康熙皇子均過早夭折,因而胤褆成為了所有進入齒序的康熙皇子中,年齡最長的一位。
起初的時候,胤褆也是深得康熙皇帝的喜愛和器重,并且還在征讨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的過程中建立過功勳,因而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的時候,就被晉封為直郡王。
然而,伴随着“九子奪嫡”的爆發,身為皇長子的胤褆展現出了對于皇位有着強烈的觊觎之心,而他卻因為過于的急功近利,甚至想要将太子胤礽置于死地而遭到了康熙皇帝的厭惡。最終随着胤褆“魇鎮皇太子”的事情為康熙皇帝所知,他也就此被削宗奪爵,圈禁終身。
雍正十二年(1734年)胤褆去世,終年六十三歲。
(圖片來源于網絡)
廢太子胤礽。胤礽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生母是康熙皇帝的結發妻子、孝誠仁皇後赫舍裡氏,而他也是康熙皇帝唯一活到成年的嫡子。康熙十四年(1675年),剛滿周歲的胤礽被康熙皇帝正式冊立為皇太子,就此成為了清朝時期乃至整個中國封建王朝曆史上,最後一位被公開冊立的皇太子。
為了培養胤礽,康熙皇帝可以說是耗費了自己半生心血,可胤礽給康熙帶來的隻有無盡的失望,父子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加深。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在熱河第一次廢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并與第二年予以了複立。可怎料,胤礽非但不知悔改,其表現也令康熙皇帝感到了深深的絕望,最終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的時候,康熙皇帝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廢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并将其永遠圈禁在了鹹安宮之中。
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去世,終年五十歲。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三阿哥胤祉。胤祉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生母是榮妃馬佳氏。他無論是文化修養,還是弓馬騎射水平,在所有康熙皇子中,都是出類拔萃的,同時他還主持編寫了《律曆淵源》以及《古今圖書集成》這樣的巨著。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祉被康熙晉封為和碩誠親王。
雍正皇帝登基後,随即對于胤祉展開了打壓,他先是安排胤祉去馬蘭峪看守皇陵,後又在雍正八年(1730年)的時候,借口胤祉在十三阿哥胤祥的葬禮上表現不夠悲傷,将其全家幽禁于景山永安亭中。
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病逝于禁所,終年五十五歲。
(圖片來源于網絡)
四阿哥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1778年),生母為德妃烏雅氏,雍正登基後将其追封為孝恭仁皇後。
胤禛在“九子奪嫡”期間一直奉行“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策略,始終韬光養晦,盡心辦差,極力讨好康熙皇帝,而他也就此成為了“九子奪嫡”的最終勝利者。
自他登基之後起,推行了包括攤丁入畝、火耗歸公、改土歸流、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等一系列“新政”,很好地解決了康熙朝晚年的諸多朝局弊病,為之後的“乾隆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去世,終年五十八歲,而關于他的諸多“疑問”,包括“登基之謎”、“去世之謎”等曆史疑案,至今仍是懸而未決。
(圖片來源于網絡)
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胤禩,生母是辛者庫出身的良妃衛氏;胤禟,生母是宜妃郭絡羅氏;胤䄉,生母是溫僖貴妃鈕祜祿氏,還是康熙朝初年輔政大臣遏必隆的親外孫;胤禵,原名胤祯,與雍正同為德妃烏雅氏所生。
之所以将這四位康熙皇子放在一起介紹,是因為他們在“九子奪嫡”期間是一個整體,也就是所謂的“八爺黨”,是雍正最為主要的政敵和競争對手。
起初的時候,“八爺黨”衆人全力扶保八阿哥胤禩争奪皇位,并且胤禩在這一時期還等到了以佟國維、鄂倫岱為代表的佟佳氏家族,以阿靈阿為代表的鈕祜祿氏家族,以納蘭揆叙為代表的葉赫那拉氏家族,胤禩嫡福晉郭絡羅氏母家安親王嶽樂家族,以及包括“滿洲首席大學士”馬齊,漢族官員代表、戶部尚書王鴻緒等人的全力支持,可謂兵強馬壯,勢力龐大。
然而,也正是因為如此,胤禩遭到了康熙皇帝的強烈反感和厭惡,不僅沒有能夠在康熙兩次廢黜胤礽皇太子之位的過程中占到任何便宜,甚至還在“斃鷹事件”後遭受重大打擊,隻得就此退出“九子奪嫡”的進程。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這之後,“八爺黨”衆人開始扶保十四阿哥胤禵,特别是在其擔任“大将軍王”,率領大軍平定策妄阿拉布坦叛亂期間,給予了大量的實質性幫助,并最終使得胤禵得以順利平叛。
隻不過,最終的結果是,無論是八阿哥胤禩,還是十四阿哥胤禵,都沒有能夠成為“九子奪嫡”的最終勝利者,在康熙皇帝去世後,是雍正登上了皇位,而“八爺黨”衆人的“噩夢”也就此開始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雍正登基之後,先是對十四阿哥胤禵動手,他奪下了胤禵的兵權,将其發配到馬蘭峪看守皇陵,之後直接下旨将其圈禁起來。十阿哥胤䄉也被雍正冠以抗旨不遵、目無君主的罪名,進而遭到了圈禁。
不過這兩位康熙皇帝還算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活到雍正去世,乾隆皇帝登基,得以重新獲得自由,反觀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他們的結局則是無比的凄慘。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下旨将胤禩和胤禟削宗奪爵,革除黃帶子,同時将其名字改為了極富羞辱意味的“阿其那”和“塞思黑”,并最終被折磨緻死。直到五十多年後的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才為胤禩和胤禟“平反”,并為其恢複了身份和名字。
(圖片來源于網絡)
十三阿哥胤祥。胤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母是敏妃章佳氏,後被雍正追封為敬敏皇貴妃。
起初的時候,胤祥也是深得康熙皇帝寵愛,然而在“一廢皇太子”期間,胤祥過于活躍的表現令康熙皇帝對其是無比厭惡,以至于胤祥還遭到了康熙皇帝的圈禁,在這之後便消失在了康熙朝晚年的政治舞台上。
由于胤祥自幼便與雍正關系密切,在雍正登基後,随即加封胤祥為和碩怡親王,并委以總理大臣的重任,胤祥也就這樣成為了這一時期整個大清王朝的國家“二把手”。曆史上的胤祥絕對可以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形容,他與雍正之間也就此開創了一段“千古君臣兄弟”的佳話。
雍正八年(1730年),胤祥去世,雍正以盛大的禮儀安葬了胤祥,同時也就此确定了胤祥的“和碩怡親王”爵位可以世襲罔替、隔代不降爵,算是給了胤祥以無上的身後殊榮。
(圖片來源于網絡)
十六阿哥胤祿、十七阿哥胤禮。胤祿,生母順懿密妃王氏;胤禮,純裕勤妃陳氏。
由于他們兩個年齡小,并且母家出身卑微,因而也就沒有參與到“九子奪嫡”之中,尤其是胤祿,他還被康熙皇帝過繼給了和碩莊靖親王博果铎,襲承了莊親王的爵位,更是沒有“資格”參與到九子奪嫡之中了。
雍正繼位之後,對于他的這兩位小兄弟還是予以了厚待與重用的,特别是在胤祥去世後,胤祿和胤禮無疑成為了雍正最為信任的兄弟大臣,并且雍正在彌留之際,還将他二人任命為輔政大臣,委以了“托孤”重任。
乾隆三年(1738年),胤禮去世,終年隻有四十一歲,乾隆皇帝将雍正的幼子弘曕過繼給了胤禮,并就此襲承了胤禮果親王的爵位。
至于胤祿,則是由于參與了乾隆朝初年的“弘晳逆案”而遭到了乾隆皇帝的懲治,之後又得到了重新重用,并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時去世,終年七十三歲。
(圖片來源于網絡)
至于其他沒有參與“九子奪嫡”的康熙皇子,基本也都是以善終收場。五阿哥胤祺,在康熙朝時期就被封為了恒親王。胤祺是所有康熙皇子中出了名的“老好人”,盡管他是九阿哥胤禟同父同母的親哥哥,可雍正卻始終沒有為難他,還對他禮遇有加。雍正十年(1732年),胤祺去世,終年五十二歲。
七阿哥胤祐,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朝時期被封為淳郡王,雍正登基後晉封為淳親王。胤祐一生“敬謹小心,安分守己”,雍正對他也是頗為信任,并予以了善待。雍正八年(1730年),胤祐去世,終年五十歲。
(圖片來源于網絡)
十二阿哥胤祹,生母是定嫔萬琉哈氏,他是被蘇麻喇姑撫養長大的,性格極為綿和,與世無争。雍正登基後,封其為履親王,而到了乾隆朝時期,他也同樣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厚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胤祹去世,終年七十七歲,是所有康熙皇子中最為長壽的一位。
二十四阿哥胤祕,是康熙皇帝的幼子,生母為穆嫔陳氏。康熙皇帝去世時胤祕還不到六歲,比乾隆皇帝的年齡還要小,不過雍正對于自己的這個幼弟卻是極為看重,在其十七歲時就封為了諴親王,後來的乾隆皇帝對于他的這位“小叔叔”也是極盡善待,并且還委以了重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胤祕去世,終年五十六歲。
至于剩餘的幾位康熙皇子,包括十五阿哥胤禑、二十阿哥胤祎、二十一阿哥胤禧、二十二阿哥胤祜以及二十三阿哥胤祁等,也都得到了雍正皇帝以及乾隆皇帝的厚待,并最終得以善終收場。
(圖片來源于網絡)
綜上所述,雍正皇帝對于他的這些兄弟們,存在着明顯的“區别對待”。
雍正對于諸如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這些與他争奪過皇位的“政敵兄弟們”,手段可謂是極盡殘忍,而與他關系密切的十三阿哥胤祥、十六阿哥胤祿以及十七阿哥胤禮,雍正則是極盡封賞,與前者形成了極為鮮明的反差。至于那些沒有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雍正還是予以了善待,使得這些成年的康熙皇子,基本都能以善終收場。
(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