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齊莊公出獵,有一蟲舉足将搏其輪。問其禦①曰:“此何蟲也?”對曰:“此所謂螳螂者也。其為蟲也,知進不知卻②,不量力而輕敵。”莊公曰:“此為人而必為天下勇武矣。”回車③而避之。(選自《《淮南子•人間訓》)
【注釋】
①禦:車夫。
②卻:後退。
③回車:繞轉車頭。
【評析】
成語“螳臂當車”,說的就是這個故事。一般來說,大家對故事中的螳螂是持貶斥态度的。就是說它很愚蠢,想以己微薄之力,阻擋車輪的前進。不僅顯得愚蠢,而且會為自己的魯莽付出生命的代價。并且,大家還容易想到曆史的進程的車輪,憑借自己的力量當然是無法阻擋的,當然是隻有适應了。
其實,也不能這麼絕對地去理解這個故事,上面所說的道理的确沒有錯,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雖然故事中的螳臂雖然自不量力,惹人嘲笑,但其勇氣的确可嘉,齊莊公才為他讓了路。好多時候,邁出第一步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往往好多人不能創新的原因,就在于循規蹈矩,日複一日,就是缺乏一種突破束縛的勇氣。
就比如當年的孔老夫子,一生緻力于克己複禮,他颠沛流離,遊曆諸侯國去推行自己的儒學思想,結果是到處碰壁,宛如喪家之犬,落魄失意。但是他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就是用這種無與倫比的勇氣,不懼各種艱難險阻,一路走下去。
在那王權衰落,諸侯争霸,列國兼并,各自為王的形勢下,他的禮學仁義學說顯得是那麼與時代格格不入,若在當時看來,他不就是那隻擋車的螳螂?當時誰又會知道,他就是後世的儒家創始人、至聖先師,被曆代帝王供奉,他的著作被作為考試内容,為曆代讀書人所捧讀呢?
所以,曆史還是要放長遠的眼光看。我們不提倡魯莽的愚蠢的無謂的犧牲,但是我們敬佩那些為了自己理想堅持到底的人,哪怕是碰得頭破血流,他們不也和塞萬提斯筆下的堂吉诃德如此相似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