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淡忠奎 每經編輯: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619595
2021年,江西和陝西的“攻守戰”暫時落下帷幕。
在過去5年,江西3勝對手,GDP全國排位從第18名上升至15名。隔着500億元的距離,江西正式向排名全國第14位的陝西發起挑戰,因而2021年這場排位争奪戰的讨論貫穿全年,外界預期江西将完成對陝西的反超。
不過,結局最終反轉。陝西以GDP29800.98億元的成績,超過江西181億元,實現驚險保級。與此同時,疫情防控戰也取得勝利——西安封城一個月後,實現全域低風險。
但是,從全年來看,陝西後疫情、後全運時代的經濟發展短闆也越發暴露出來。
工業不大不強、能源依賴度高被認為是制約陝西經濟體量進一步做大的重要原因,疫情以來更是将這種經濟結構的脆弱性顯現。
“外患内憂”之下,陝西寄望于制造業強省破局。
此前印發的《陝西省“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指出,到2025年,建設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取得重大進展,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23%。
對比2021年前三季度,陝西制造業增加值占比僅為20%左右,如何實現這3%的增長,也是不小的挑戰。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193593
回顧過去5年,江西是一匹正在覺醒的中部“黑馬”,在全國31個省份中GDP排名從18位躍升至15位,上升速度僅次于雲南(5位)、貴州(5位)和福建(4位)。
2015年,江西實現GDP 16723.8億元,還排在全國第18位;2016年實現GDP18364.4億元(增長9%),超越廣西;2017年實現GDP20818.5億元(增長8.9%),超越内蒙古;2020年實現GDP 25691.5億元(增長3.8%),超越遼甯,正式跻身全國第15位。
這時,江西距離前一位陝西也不過500億元的差距。
2021年開年,陝贛之間的攻守戰正式打響——一季度GDP江西反超陝西,差額為221.99億元,半年GDP差距擴大至434.62億元,前三季度差距收窄至407.78億元。從三季度GDP增速來看,陝西全國倒數,落後江西(10.2%)3.2%個百分點。
更令人擔憂的是,陝西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僅為7.2%,低于全國平均增速。受疫情反複和全運會防疫政策趨緊影響,全省文旅産業遭受重創,工業短闆越發暴露。從投資來看,其固定投資同比下降3.1%,兩年平均增長僅為0.3%。
與此同時,江西的工業支撐則較為有力。前三季度,江西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7%,兩年平均增長8.5%。外界認為,2021年江西超越陝西幾乎是一件沒有懸念的事情。甚至,陝西省社科院研究員張寶通以《陝西不能放棄追趕超越》為題,刊文反思陝西近年來的發展。
不過年終揭榜,陝西2021年GDP29800.98億元,江西則是29619.7億元,陝西最終驚險保級。這也意味着,陝西第四季度GDP沖刺中,超過江西近600億元。
不過,值得警惕的是二者的差距也從2020年的接近500億元縮小至不足200億元。與江西持續的高增速相比,陝西的“三駕馬車”除進出口增長較為旺盛外,其餘投資和消費增速均較低。
其中,固定投資同比下降3.0%,第三産業投資下降6.1%;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250.50億元,同比增長僅為6.7%。年末歲初的疫情,又讓作為經濟支柱的文旅産業蒙上陰霾,陝西在接下來的3萬億階段的搶位戰中,将打得更加艱難。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197966
在全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原副會長、西安朝華管理科學研究院院長單元莊看來,近年來陝西經濟發展整體上處于一個低水平的狀态,主要是工業上的發展不如人意,工業占GDP比重過低就是一個重要體現。
實際上,陝西的工業基礎不弱。“一五”計劃期間,陝西獲得24項重點援建項目,涉及電力機械、航空機械等諸多重要領域。其中,西安布局17項,以此為基礎形成西郊電工城,東郊軍工城、紡織城,閻良航空城等功能分區。
彼時,陝西的工業裝備和技術水平穩居全國前列。“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陝西工業占GDP的比重也一度接近50%,跟北京、上海類似。其中,制造業占絕對的大頭。”單元莊對城叔表示,因為後來對工業沒有足夠重視,導緻這個比例一度下降到30%以下,近年來維持在30%左右。
統計年鑒顯示,1978年陝西和江西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為45.1%、26.6%,相差近20%。從2000年至2020年來看,二者的差距不斷縮小,經曆波動上升和下降後,2020陝西和江西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為33.8%和34.8%,前者被後者反超。
這個趨勢在省會西安的投射更為明顯——工業從支柱變短闆。改革開放之初,西安工業占GDP的比重一度高達54%,但是2019年這一數值已經下降至20%左右。2020年,其三産占比已經高達63.7%,二産占比僅為33.2%,被質疑出現“産業空心化”問題。
在中國西部制造業研究所所長曾昭甯看來,這是工業太弱而導緻的三産占比“畸高”,并不合理。
有統計顯示,西安近年來投資驅動明顯,但是分配給工業的投資卻非常少——2025-2017年工業投資占固定資産投資的比重平均隻有17%,而三産的占比卻平均高達76%。
從縣域的維度來看,這一趨勢也未轉變。單元莊對城叔表示,按我國市場經濟的特點,市場競争的主體首先就是區縣,他們運用自己已有的自然禀賦和産業資源形成的良性競争,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
但是,陝西的縣域經濟近些年出現了去工業和震蕩下滑的趨勢,“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單元莊表示,“近幾年陝西的區縣經濟,特别是陝北、陝南的區縣工業和制造業明顯下滑,甚至出現了去工業化的趨勢。這也是陝西近年來經濟發展未能走在全國前列的根本性原因。”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658804
“支柱變短闆”,陝西工業的發展總是給人一種“好牌打爛”的感覺。工業基礎好,門類全,但始終沒能真正做大;軍工資源全國第二,為何沒有轉化成經濟優勢;高校林立,科技成果層出不窮,卻始終“牆内開花牆外香”……
外界吐槽多圍繞于此。從最核心的制造業來看,自1980年代以來,陝西制造業熱點頻出,從電氣熱、電訊熱,再到後來的裝備熱,始終未能真正做大。産業輪番更叠,都曾熱鬧一時,但是大多因為跟不上市場變化和技術叠代而凋敝。
即使是作為陝西主導産業的裝備制造業,也被外界認為是“筷子裡面撥旗杆”,從全行業來比,還是缺乏一些底氣。有統計顯示,1995-2017年,陝西7個裝備制造産業中,在全國行業中占比最高時也隻有2.85%,為2012年的機械和設備修理業。
陝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陝西省行政學院原副院長曹鋼認為,這并非領導不重視,也不是政府舍不得投入,其根源在于“隐蔽市場畏懼症”——“即把本屬市場的活動,當作行政問題來處理;或是本應采取市場方式管理的事,卻采用了行政手段去管控。”
一個有趣的例子是,改革開放初期,陝西大批紡織企業倒閉,當地并沒有從強化競争上想辦法,反倒認定“紡織産業已是夕陽産業”,是“産業自身衰敗”。然而,這個“夕陽産業”卻在非産棉區的江浙一帶蓬勃發展,江浙興起的技術人才還是從“陝西挖來的”。
不會“搶食吃”,總有一天會“餓死”。根據曹鋼的觀點,陝西要做大制造業首先要改掉“市場畏懼”的毛病,完善市場體系,用市場機制激勵企業去适應競争,從而提升産業活力。
實際上,不止是主導産業的成長史,現階段的工業結構也能夠反映問題。強調市場和競争的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是突出短闆,而更強調資源屬性的能源産業成為全省經濟的重要支柱,“榆林一感冒,全省就發燒”便是對陝西能源依賴症的生動形容。
日前發布的《規劃》中也指出,陝西制造業發展面臨的一些突出問題:
比如創新資源優勢還沒有很好地轉化為創新動能。作為全國科技大省,2020年規上工業企業中開展研發活動的企業占比僅為17.8%,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4.2%。
還有新舊動能轉換還不夠快,全省目前有競争優勢的工業産品仍主要集中在能源行業,2020年全省能源工業增加值占全省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6%;
以及市場主體活力不夠強,全省工業大企業大集團相對較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數量偏少,産業配套率偏低,産業整體競争力不強等問題。
在單元莊看來,本來陝西的先進制造業有很好的基礎,但是這些年沒有發揮出來。現在各地都開始重視,相信陝西也會充分考慮。
實際上,一些積極的信号已經出現。
2021年,在全省固定投資下降的背景下,陝西依然維持了工業投資4.8%的增長,使得其占固定投資的比例提升至27%;
《規劃》首次提出“2525年制造業占GDP比重達25%”的目标,從全産業鍊的高度統籌全省産業布局;
陝西省《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實施“一縣一業”行動,打造首位産業集群;秦創原成效初顯,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增長38.6%,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33.2%……
對于陝西來說,相比與江西的排位争奪戰,重振制造業或許才是其需要舉全省之力赢下的一場命運之戰。畢竟,克服路徑依賴、隐性市場畏懼的關鍵都是“要向自己開刀”。
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