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簡單的古詩詞填寫

簡單的古詩詞填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3 19:12:24

簡單的古詩詞填寫?古詩詞詞語組合方式語言和人類社會一樣,千百年來經曆了長期融合與演變各國語言都是如此,但漢語演變過程很獨特二十世紀之前,漢語書面語曾和口語長期分離,差别越來越大,因此才有五四時期的文言與白話之争,最終使書面語回歸白話,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簡單的古詩詞填寫?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簡單的古詩詞填寫(古詩詞詞語組合方式)1

簡單的古詩詞填寫

古詩詞詞語組合方式

語言和人類社會一樣,千百年來經曆了長期融合與演變。各國語言都是如此,但漢語演變過程很獨特。二十世紀之前,漢語書面語曾和口語長期分離,差别越來越大,因此才有五四時期的文言與白話之争,最終使書面語回歸白話。

漢語這種特點使現代漢語異常豐富多彩:現代口語,現代書面語,以及曆史上形形色色的語體可以在現代漢語中混雜。隻要使用得當,人們不僅不覺唐突,反倒從中體會到不同語體的修辭效果,使語言文字大放異彩。成語、古詩詞與散文名句、以及古體今用詞句大量出現在現代漢語中,這在世界各主要語言中恐怕也是少有。

古體詩詞和成語一樣,在現代漢語中扮演着特殊角色。古體詩詞的作用甚至能超過成語。成語用得太濫會變得索然無味,那些生僻成語則讓大衆難以理解。古詩詞不然,它在當時語境下比成語更口語化,因此較易被現代人理解。你可以随手甩出幾條現成的或是自創的古體詩詞詞語,既能為文字添彩,又不至于晦澀難懂。

雖然如此,現代人寫好古體詩詞卻也不易。抛開文學修養不談,其中一大障礙是人們太習慣于現代漢語語法結構,遣詞造句難辭其約束,寫出的詞語缺少古風古味,難有古詩詞的風采。

古漢語句法較現代漢語松散。例如,古漢語可以把名詞活用作動詞,現代漢語就很受限制,隻有“魚肉百姓”這類遺留物,或是調侃式地臨時編排,如“當心被潛規則”,“你今天博客了嗎”。古體詩詞則較散文結構更為松散,常用省略、倒裝等種種手段把規則變形,由此生成脍炙人口的詞語。本文嘗試探讨那些古詩詞中特有的詞語構造方式。這些方式要麼在現代漢語不常見,要麼用法與現代漢語不同。

名詞短語用作狀語

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李清照,《點绛唇·閨思》)

藤床紙帳朝眠起。(李清照,《孤雁兒·世人作梅詩》)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以上三句的共同點是:都有名詞短語用作狀語。首句的“連天衰草”是斷句,看上去比較明顯,其作用相當于“伴着連天衰草”。漢語狀語一般放在謂語之前。後面的“藤床紙帳”和“薄霧濃雲”就有點隐蔽,必須看詞義才能看出不是主語是狀語,用來修飾其後的謂語部分。這裡的“朝眠起”和“愁永晝”與首句的“望斷歸來路”一樣,都是省略主語的謂語結構。詩詞中省略主語幾乎是固定模式,古詩詞和現代詩詞都是這樣。

類似用法在其他人作品中也比比皆是。不僅是較長的語句,那些高度凝練的短語也是如此。像“高城望斷”(秦觀,《虞美人》)、“一樽談舊”(秦觀《念奴嬌》)、“長亭無寐”(張元幹,《憶秦娥》)、“殘陽一醉”(吳文英,《西河》),都是典型例子。

參照這種結構方式,我們可以構造出無數類似詞語。如“草堂望月”、“薄酒孤坐”、“春霖歸舟”、“秋風憶舊”、“細雨思故鄉”、“明月灑淚念雙親”等等。文友若有興趣,不妨補充。

名詞短語用作補語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對麗景,且莫思往事,一醉斜陽。(秦觀《沁園春》)

名詞短語用作補語不如狀語用得普遍,但也不少見。漢語補語一般放在謂語之後。上面的“寒江雪”和“斜陽”就是典型例子。如果展開說,這兩句可以變成“獨釣于寒江雪中”和“一醉至日西斜”。假如這樣寫,那就成了現代詩風格。古體詩詞要盡量省略連詞、介詞等虛詞成分,靠實意詞之間的詞義關系來體現語言結構關系。這本來就是古代漢語的特征,古詩詞又把此特征推向極端。現代漢語更接近西方語言的結構方式,用一堆虛詞老老實實地搭建語言框架。如此,歧義被降到最低,非常适用于政治、法律和商務,卻不一定适用于文學,尤其是那種追求風格變化的文學。

我們同樣可以仿照例句格式構造出類似詞語,如“獨醉草堂”、“苦吟柴扉”、“起舞明月”、“暗殇凄風”、“送君東柳”、“夢醒空階雨”、“相逢秦淮人家”等等。這裡隻是随手羅列幾條,文友若有意可以想出很多。

動賓短語用作定語

明月别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拂柳和風初有信,欺梅殘雪已無痕。(丘崈 ,《浣溪沙》)

動賓短語用作定語在現代漢語很普遍,隻是中間要加“的”或“之”,如“戴眼鏡的人”、“順民心之策”。古詩詞一般不加這種虛詞,而是讓被修飾成分緊跟定語。上面例句中,“别枝驚鵲”、“吹角連營”、“拂柳和風”與“欺梅殘雪”都是這樣。若中間加上個“之”字,結構雖不變,語體風格卻大不同,其作用如同早期詩賦中的“兮”字。

類似例子還有不少,典型的如“觸目凄涼”(秦觀,《木蘭花慢》)、“臨水樓台”(張樞,《壺中天》)、“送春語”(陸遊,《好事近》)、“卷簾人”、(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離群雁”(周紫芝,《蔔算子·席上送王彥猷》)。

并列結構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緻遠,《天淨沙·秋思》)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草色煙光殘照裡。(柳永,《蝶戀花·伫倚危樓風細細》)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

現代漢語中并列結構很常見,但古詩詞中并列結構卻有特殊用法。如上面馬緻遠的名句,隻用十八個字列舉了九種情景,就這麼完事了。在現代漢語中,這不是完整的句子,在古詩詞中卻顯得很自然,簡練明快又生動形象。

柳永的《望海潮》和《蝶戀花》也是這種結構,也是同樣的情景描述,同樣生動形象。其《雨霖鈴》有所不同,“帳飲”和“無緒”是連續的動态描述,類似現代漢語的連動結構,如“他走進房間放下錢轉身離去”。這種結構在古詩詞中比較少見,更多的是并列主謂結構,如“蝶舞蜂飛”(趙彥端,《新荷葉》)、“雪飛風緊”(劉鎮,《天香》)、“雨驟風馳帆似舞”(薛時雨,《臨江仙·大風雨過馬當山》)。

至簡而美

現代漢語經過長久演變,增加了大量多音節詞。像“行走”、“飛翔”、“停頓”、“書寫”、“歌唱”、“花朵”、“叢林”這些詞,都是從單音節詞演變而來。例如,古代人要麼說“書”,要麼說“寫”,二者詞義不同。現代人把二者合為一體變成“書寫”。不少多音節詞都是這樣演變而來。如前所述,現代漢語另一特色是大量使用虛詞來表達詞語間的邏輯關系,以消除歧義。于是,說同一件事,現代漢語比古漢語要長得多。散文如此,詩詞更是這樣。不妨看幾個例子:

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蘇轼《沁園春·孤館燈青》)

旦為朝雲,暮為行雨。(宋玉,《高唐賦》)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

像“用舍由時,行藏在我”這樣的表達方式,幾乎是把語言簡化到極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也是如此。試試用現代語言來表達,恐怕用字多出一倍也不止。更有意思的是李清照的“吹梅笛怨”,硬是把一堆事物壓縮成四個字,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成了“一曲《梅花落》,笛聲吹出哀怨”。

古詩詞的最大特點就是凝練,能省的字盡量省去。這樣,留下的詞語份量就很重,給人以一字千金的感覺。寫古體詩詞最忌湊字。為了應付格律,用些多餘的字去湊,會把整篇毀掉。想來宋詞那種長短句起初應該比較自由,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這樣就很自然。後來也變成固定格式,現代人為了套格式往往去湊字。這樣看來,無格律的散曲應該最适合現代人。網上見過文友寫的很不錯的散曲,自愧不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