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讀書卡閱讀時間?“趙老師,我想跟你聊聊《小英雄雨來》”“這個星期我讀完了兩本書,可以一起聊嗎”“我讀了《哈利·波特》系列的書,算幾本呢”……那段時間,一下課我就被學生圍住,聽他們在我耳邊叽叽喳喳說個不停,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一周讀書卡閱讀時間?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趙老師,我想跟你聊聊《小英雄雨來》”“這個星期我讀完了兩本書,可以一起聊嗎”“我讀了《哈利·波特》系列的書,算幾本呢”……那段時間,一下課我就被學生圍住,聽他們在我耳邊叽叽喳喳說個不停。
不過,在我推廣“閱讀記錄卡”的初期,學生并沒有那麼積極。我通知學生要評選10位閱讀達人,評選的标準就是閱讀記錄卡的數量。學生讀完一本書,就可以帶着書來找我,跟我聊聊這本書,接受我刨根問底的追問,然後獲得一張閱讀記錄卡。
開始的幾天有些安靜,沒有學生找我。他們這段時間很忙,沒時間看書?可是我明明看到班級書角的書每天都有人借閱,課後服務時間也有學生靜思默讀。為什麼我這裡冷冷清清、無人光顧呢?看來我需要給予一定的引導。
一次語文課,我拿着《蜻蜓眼》來到班上,舉着書說道:“課前5分鐘,我想跟大家聊聊這本書。我用一個星期時間讀完了它,特别喜歡。後來我一讀再讀,每讀一次都有不同感受。”而後,我分享了這本書的内容、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難忘的場景以及打動我的原因。
聽完我的介紹,立刻有學生追問,提出了一個又一個有意思、有價值的問題。原本設定5分鐘的聊書環節,結果持續了10分鐘,學生依然意猶未盡。結束時,我詢問學生是不是可以填寫閱讀記錄卡。他們像評論家一樣,認真寫起來。
第二天,學生小景帶着一本泛黃的《小兵張嘎》找到我,說這本書是外公買給媽媽的,之前一直閑置在家裡,最近才翻出來,她用兩個晚上的時間看完了。這是第一個主動找我分享閱讀的學生,要好好利用。
語文課開始了,我把小景請到講台前,讓她講一講嘎子的故事。小景講述時,學生的表情随着故事發展而變化。展示完畢,我問小景:“四年級時,我們讀過《小英雄雨來》,現在讀完了《小兵張嘎》,你覺得他們之所以能從普通的孩子成長為英雄,有什麼共同點嗎?”在我的帶動下,同學們紛紛向小景發問。最後,小景在大家羨慕的目光中接受了我頒發的閱讀記錄卡。當小景填寫好閱讀記錄卡,我将它放進收納盒中,同時鼓勵學生都能往收納盒中投一張自己的閱讀記錄卡。
如果說我的出場是一個引子,那麼小景的出場則推動了班級“閱讀 ”生活的開始。那本泛黃的《小兵張嘎》當天就在班級傳閱開來。短短一天時間,班級有一半學生開始探秘嘎子的成長經曆。後來,小景又拿了一本書來找我聊。我倆特意站在教室走廊上,想讓我們交流的場景被更多學生看到。再後來,學生小宇拿着《草房子》來找我……短短一個星期,我收到了厚厚一疊閱讀記錄卡。
從此以後,閱讀記錄卡激勵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到整本書閱讀的行列,午餐後的閑暇時間、課後服務時間,教室裡、書吧裡、家庭中都有學生在閱讀。書源也變得越來越豐富,你讀完了給我,我讀完了再給他,我的藏書也在班級流動起來。
一段時間後,每節語文課結束就會出現開篇那樣的場景。有些學生不滿足于在教室等待,經常到辦公室找我細說。我也享受着被學生惦記、追問的日子。
由一張閱讀記錄卡開啟的班級整本書閱讀,讓我擁有了“減法”思維,減去了無效的作業布置和教學設計,同時也實現了為學生的成長賦能。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鎮江科技新城實驗學校)
《中國教師報》2022年03月02日第9版
作者:趙芝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