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運動員在球場上犯猶豫太要命,你看,打完以後:
大蟒迷惑了
琳醬咆哮了
業餘賽場上更是這樣,能不猶豫地出手,甭管輸了赢了,至少沒那麼憋屈。
要說愛猶豫,可是打乒乓球的一大忌諱,但是又經常發生,怎麼破?
來,請張繼科給大夥兒唱一個《不再猶豫》!
好吧,想拍磚的輕一點。。。。
打球猶豫,至少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在關鍵時刻出現,主要是思想上起了變化,患得患失,不相信自己,該起闆的時候不敢上,選擇保守的處理方式。
或者猶猶豫豫地打,造成動作變形,自然容易失誤。
以上症狀俗稱hold不住場面,亦稱作那層“窗戶紙”。來欣賞一發,捅破“窗戶紙”的龍隊,敢打敢出手,果斷不猶豫。
以大部分業餘選手的水平,猶豫不用等到關鍵分,打球猶豫是常态,也就是從頭到尾場面失控。
原因很簡單,技術動作不紮實,或者判斷不準确。最容易出現的就是在接發球的時候,看不清對方發過來的球是轉還是不轉,所以猶猶豫豫的去接。
還有就是來球的長短,高低判斷不清楚,也會使我們突然猶豫一下,至使動作變形,擊球失誤。
慌的球拍都掉了~
治療“猶豫”最重要的就是兩個字——信心!
這裡說的信心無關絕對技術能力,而是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在比賽中去嘗試,把勝負放在一邊,抱着學習鍛煉的态度去比賽,就會讓自己輕裝上陣,頭腦清醒,判斷準确。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戰,肯定會提高的。
2018年世乒賽女團半決賽,港隊奇兵蘇慧音速勝丁甯,爆出一大冷門。
20歲的蘇慧音上場前算了一筆賬:自己得個6、7分;搏殺得2分;對手無謂失誤2分,有戲啊!
上場,18分鐘,3:0拿下大滿貫丁甯。
有時候信心就是這麼重要!
更重要是加強自己的技術訓練,在比賽中找出最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下來把它練精,然後再去試。等到比賽時就不用再猶豫了,因為這種情況已經提前演練了成百上千次,自然就會果斷出手。
這樣不斷的磨練,從心理到技術都過硬了,比賽時猶豫的情況會減少很多。
以咱們喜哥為例,一招正手暴沖吃遍天,從來不帶猶豫的,喜哥能打出來的正手,君都是服氣的。
當然一開始有所反複是肯定的,給自己定一個長遠的目标,一步一步的前進,一個在實戰中更加堅定的你就會誕生了。
相信自己,才會有所突破!一起加油吧球友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