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2月4日,農曆庚子年正月十一,立春。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今日立春。
冰雪漸融,草木生芽,
溫暖和煦的春天,已經來了。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
它預示着溫暖的春天即将到來。
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
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
自秦以來,立春被看作是春天的開始。
萬物生長,鳥語花香是春天的特征。
立春後,天氣将逐漸回暖,
大地萬物複蘇,
自然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周期。
中國傳統将立春分為三候。
一候東風解凍
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
二候蜇蟲始振
立春五日後,
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
三候魚陟負冰
河裡的冰開始溶化,
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
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
如同被魚負着一般浮在水面。
我國是農耕民族,
春天與農事聯系緊密。
所以古人非常重視立春,
立春日,有很多活動。
迎春
《禮記•月令》中說:
立春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
諸侯大夫以迎春于東郊。
回來後,還要賞賜公卿大夫。
東郊迎春是因為春神句芒神居住在東方。
鞭春
鞭春就是鞭牛,或稱鞭春牛。
《事物記原》記載:
周公始制立春土牛,
蓋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
“一年之計在于春”,
立春的到來意味着耕耘播種季節的到來,
曆代帝王會在立春這一天舉行鞭春之禮,
意在鼓勵農耕,發展生産。
南宋周密在《武林舊事》中
記載了南宋的立春儀式:
立春前一日,臨安府要造進一頭大春牛,
安置在福甯殿的庭院中,
等皇帝駕臨,
内官用裝飾着五彩絲帶的杖
來鞭打春牛。
還要預先準備一些小春牛,
裝飾上彩幡,分送到各個殿閣。
報春
舊俗立春前一日,
有兩名藝人頂冠飾帶,稱春吏。
沿街高喊:“春來了”,俗稱“報春”。
無論士、農、工、商,
見春官都要作揖禮谒。
鄉間也有報春。
一個人站在田間敲鑼打鼓,
唱着迎春的贊詞,到每家去報春,
挨家挨戶送上一張春牛圖或迎春帖子。
其意在催促提醒人們,
一年之計在于春,要抓緊務農,
莫誤大好春光。
古代中國對立春的重視,
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尊重自然,
熱愛生活、勤勞耕作的特質。
盼望着,盼望着,
春天來了,
天氣回暖,萬物複蘇,
詩人們懷着喜悅之情,
吟詠春天。
《奉和聖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應制》
唐·上官婉兒
密葉因裁吐,新花逐翦舒。
攀條雖不謬,摘蕊讵知虛。
春至由來發,秋還未肯疏。
借問桃将李,相亂欲何如。
《減字木蘭花·立春》
宋·蘇轼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
便與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楊花似雪花。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羅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
遠天歸雁拂雲飛,近水遊魚迸冰出。
《立春》
南宋·王镃
泥牛鞭散六街塵,生菜挑來葉葉春。
從此雪消風自軟,梅花合讓柳條新。
《立春》
南宋·範成大
竹擁溪橋麥蓋坡,土牛行處亦笙歌。
曲塵欲暗垂垂柳,醅面初明淺淺波。
日滿縣前春市合,潮平浦口暮帆多。
春來不飲兼無句,奈此金幡彩勝何。
《清江引·立春》
元·貫雲石
金钗影搖春燕斜,木杪生春葉。
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熱。
土牛兒載将春到也。
《舟中立春》
清·趙懷玉
條風勢屈石尤伸,孤負江幹春氣新。
病眼雲迷三素去,客杯盤懶五辛陳。
梅留荒徑宜寒雪,松種名園合作鄰。
欲學東坡老簪勝,平生從未勝于人。
2020年的春天,是一個特别的春天。
因為新型肺炎疫情,許多人“宅在家裡”,此時,保健工作尤其重要。
謹記三個要訣,願你“百毒不侵”。
少出門、少聚集
全國各地發現多起聚集性疫情,此時,千萬不要存有僥幸。今年春節不相聚,是為了未來春節年年相聚。
勤洗手、多通風
外出、便後、飯前,勤洗手。打開窗戶,透風。
戴口罩、講衛生
必要外出時,一定要戴上口罩,與 保持一米内的安全距離,避免感染。
小心“倒春寒”,提高免疫力
在防範疫情的同時,要保證身體健康,其實,立春之後的一段時間,天氣往往冷暖不定,所以,要小心“倒春寒”。不要随意脫減衣物,避免受寒。
2020年僅僅過去了一個月,卻一直處于新型冠狀病毒的陰霾之下,惶恐和無力的情緒交織着。
很多人不禁在想,這漫長又艱難的2020年,可以重啟嗎?
但一味沉湎于悲傷裡,隻會耽誤明天的幸福。
有人說:最美的風景,在山頂上,需要我們到達山頂才能看到。
我們何不把眼前的苦痛和悲傷,看作是行進路上荊棘,當我們跨過荊棘,走到山頂,最美的風景,一定會出現在眼前。
今日立春,讓我們帶上春天的心情,滿懷所有的期待,靜靜地等待着,等待着春暖花開,等待着我們所期待的美好。
朋友們,我相信,隻要你堅定信念,那一天,就在不遠的未來。
朋友們,我願與你共待春暖花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