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6月
雲南野生菌大量上市
“吃菌季”來了!
而随之出現的野生菌中毒事件也不斷發生。近日,一段“菌中毒”患者在病房裡出現幻視幻聽的視頻也迅速在網絡上刷屏。
據視頻拍攝者介紹,視頻中的男子食用野生菌中毒後,在醫院接受治療。沒想到在治療過程中,不僅出現了胡言亂語的情況,還與同病房同樣因為食用野生菌中毒的病友一起來了段合唱。而視頻中兩名患者的症狀,就與食用野生菌中毒後出現的神經精神型中毒病例十分相似。
今天上午,記者在雲南大學附屬醫院的急診科,見到了一位因為食用“紅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紅見手”而中毒的老人。
記者:“您吃的是什麼菌子?”
患者:“紅見手。”
記者:“以前吃過這個菌子嗎?”
患者:“我年年都買,年年都吃。”
記者:“吃了以後,中毒以後覺得自己的身體發生了什麼變化,有什麼症狀?”
患者:“頭暈。”
記者:“就頭暈,有沒有出現幻覺?”
患者:“來住院的第二天就有了,我看見那邊牆上有些小人人,還看見一叢一叢的花。”
醫生介紹,每年夏秋季是野生菌中毒的高發期,中毒類型可以被分為7種,其中臨床上最常見的是胃腸炎型和神經精神型,而情況最嚴重的則是肌溶解和肝髒、腎髒的損傷。
雲南大學附屬醫院急診内科主任 李洪波:“從今年五月初開始,已經陸續出現了進食了野生菌中毒的病例,主要還是以胃腸炎型的,那就是腹痛腹瀉,惡心嘔吐這一塊的。”
“同時可能會伴有一些神經精神型的症狀,主要是頭昏乏力,走路不穩,還有會出現幻視,能夠看到動物、植物,也就是大家所說的看見‘小人’ ,這種是神經精神型的。
出現這樣的情況積極救治,實際上愈後還是比較好的,但是嚴重的,比如說吃了亞稀褶紅菇、或者是含有鵝膏毒素的野生菌,就會出現一個橫紋肌溶解,随後出現導緻腎功能不全,那麼這些愈後就比較差。”
雲南是全球野生菌品種和數量較多的地區,世界已知野生食用菌2500餘種,雲南有900餘種,約占全球種類的36%,占全國種類的90%;全國已知有毒野生菌500餘種,雲南有200餘種,其中20餘種有劇毒。那我們要如何避免食用野生菌中毒呢?
雲南大學附屬醫院急診内科主任 李洪波:“第一,不要去購買不認識的菌子,第二,不要多種混合菌子一起吃,特别是自己采摘的混合菌,因為這樣的菌子,它的毒性有時候會增加。如果你沒有鑒别清楚,隻要有一到兩朵有毒菌,特别是含有鵝膏毒素的菌子,可能就是一個嚴重的中毒,會導緻一些嚴重的器官損傷,甚至危及到生命。”
醫生建議,市民一旦出現野生菌中毒的症狀,應立即前往正規的醫院就醫,以免耽擱病情,危及生命。
緻命鵝膏(俗名:白羅傘)
灰花紋鵝膏(俗名:麻母雞)
黃蓋鵝膏(俗名:黃羅傘)
條蓋盔孢傘(俗名:假皮條菌)
亞稀褶紅菇(俗名:火炭菌)
亞稀褶紅菇(俗名:火炭菌)
小豹斑鵝膏(滿天星)
假褐雲斑鵝膏(俗名:假草雞枞)
殘托鵝膏(俗名:假草雞枞)
長柄網孢牛肝菌(俗名:高腳蔥)
蘭茂牛肝菌(俗名:紅蔥、見手青)
青褶傘
葉狀耳盤菌 (俗名:假木耳)
毒紅菇
毒溝褶菌(俗名:小白菌、蝴蝶菌)
中毒症狀類型
急性肝損害型
急性腎衰竭型
橫紋肌溶解型
神經精神型
胃腸炎型
溶血型
光過敏性皮炎型
部分來源:雲南疾控
8099999記者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