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去年的《這就是灌籃》綜藝節目中,林書豪和郭艾倫作為領隊争奪北大魔王張甯。
林書豪告訴張甯,他可以給張甯找最專業的訓練師,并且跟他強調:“我是第一個給你送球衣的,你不能忘恩負義啊!”
林書豪是NBA球員,而郭艾倫則在CBA打球,差距一目了然。但是,張甯最終還是選擇了郭艾倫。因為,兩人在同一個問題上,給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
張甯問:“如果我到你們的球隊,你們想讓我做些什麼?”
林書豪顯得并沒有對這個問題做好準備,思考了将近三十秒才回答:“你可以擋拆、可以運球、也可以在外線。”
相比之下,郭艾倫的回答則言簡意赅,幾乎是不假思索:“我想讓你做什麼?我想讓你做你自己啊!”
用張甯自己的話說,郭艾倫的這句話,真正從本能上打動了他。
這隻是個綜藝節目,因此也不宜過度解讀,但你不能否認,郭艾倫的話确實體現了更高的情商,因此一瞬間就俘獲了張甯的心。
而林書豪給張甯傳遞的信息是,我可以為你做這個,也可以為你做那個,并且,你不能忘恩負義哦(雖然林書豪說這話也帶着點玩笑的成分)。除此之外,你能做的事,我也為你安排好了。
人類很多情感都是相通的。這個細節給我們的啟示,超出了教練與球員溝通的範疇。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下意識地以愛的名義,期望對方活成我們想要的樣子,并以付出作為軟性的脅迫。
我的初戀在我表白成功的第一天就告訴我,以後要從頭到腳改造我。因為,我的衣品實在太差了。
我們在操場散步的時候,她還會強行糾正我的八字腳,場面一度像母親教孩子走路一般。
那會,我沒有生氣,臉色也沒變,但本能地感覺到不快。事實上,我自己也很迫切地想糾正八字腳。但想來沒有一個成年人喜歡被當作孩子一般。正如你願意好好學習,但卻不喜歡有人在旁邊監視你,走神久了就唠叨吧?
隻是,渴望被尊重的我,卻沒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識。我總是告訴她,逛街要有目的性,每次逛一天就買一件衣服,甚至啥都沒買。這些時間用來學習,那進步該多塊啊?
此外,我還總是對她的讀書習慣指指點點,告訴她看書不能順着性子來,隻看自己喜歡的,要有計劃……
在互為附庸的關系裡,人格不被尊重的一方,同樣不會對另一方抱以自己期望的尊重。正如很多被父母控制到成年後,就會去媳婦熬成婆,轉而控制我們的孩子、父母。
這種人際模式就像八卦一樣,陰和陽不斷地轉化。你控制别人還是被别人控制,看的是你處在正極還是負極。
我們的長輩總問我們:“你們旅遊為什麼總是不跟團?這樣該花多少冤枉錢?跟團做個輕松的人不好嗎?難得出來旅遊一次,那麼累幹嘛?”
隻是,我們同樣會問她們,為什麼出來旅遊總要找路邊的照相仔拍照,還一拍就是幾十張,一疊厚厚帶回去,多浪費錢啊!
彼此都沒想過,各自的旅行方式都有利有弊,但也于人于己都無害,不是開心就好嗎?為什麼要對彼此的旅行方式指手畫腳呢?
在知乎上,也有人問這樣的問題:如何勸解父母不要看肥皂劇、跳廣場舞?
你看,我們和父母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但又不能互相尊重。你覺得父母在控制自己,但你何嘗又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們?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現代人對界限感的在意,遠超我們的想象。希望對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那是封建時代留下的餘毒。
在那個時代,每個人都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家族的一份子,就像手、腳、心、肺都是身體的一部分。你活着,就是為了整個身體(家族、地區、國家)的目标奉獻。
正因如此,兒女最終會服從父母,妻子最終也會服從丈夫。
但随着這種人際模式式微,每個人都把自我生命的成長放在第一位。你給我的當然是很好很好的,但我偏要自己喜歡的。我雖然跟你締結了關系,但“我”還是放在第一位的。
在傳統社會裡,子承父業是很正常的事情,兒子很多時候都沒得選擇。但現在,企業家的兒子有可能繼承公司,也有可能去當街頭藝術家。人的選擇多種多樣,不以他人的意志為轉移。
所以,當有人真正尊重我們生命的成長路徑,我們就會像張甯一樣,感激涕零,整顆心都被俘獲了。
我妹妹大三時準備考研,但又忐忑不安,擔心爸媽會反對。但誰知道,她一提出來,爸媽二話不說就同意了。
這讓她開心地要飛起來,不停地跟我說:“我爸媽真是太好,太開明了。”
某年認識一個在美國留學的女生,她春節也呆在美國。她聊天時跟我說,她實在太感激爸媽了。從小到大,爸媽沒有幹涉過她任何選擇。所以,她可以出國留學、工作、交國外的男友,甚至想要不婚的話,也不會遇到阻力。
但是,我從來就沒聽說過,誰誰誰的父母強行安排了世俗眼光裡的好工作、好對象,會讓子女感激涕零。那種強行拆散,并給女兒物色多金男,導緻女兒以淚洗面的事,我倒是聽了一些。
那麼,既然尊重是如此簡單——隻要無為而治就好,我們為何還總是自作主張,落得個吃力還不讨好呢?
因為,做你自己,便很有可能面臨失去你的局面。
人畢竟不是植物,給予特定的養分,就會長成期待的樣子。父母培養了兒子幾十年,兒子都有可能不繼承企業,跑去當街頭藝術家。戀人之間就更不用說了。
我們本就是萍水相逢,有着不同的經曆軌迹。雖然,某些方面的契合讓我們走到一起,但并不意味着彼此的人生就合二為一。在一起之後,我們依舊會保留着一定程度上自己的生活。
《笑傲江湖》裡,令狐沖跟任盈盈在一起後,依舊對嶽靈珊念念不忘。
任盈盈對此很大度:“我自然不會怪你。如果你真是個浮滑男子,負心薄幸,我也不會這樣看重你了。
“我開始……開始對你傾心,便因在洛陽綠竹巷中,隔着竹簾,你跟我說怎樣戀慕你的小師妹。
“嶽姑娘原是個好姑娘,她……她便是跟你無緣。如果你不是從小和她一塊兒長大,多半她一見到你,便會喜歡你的。”
對任盈盈來說,這是一個悖論。你讓他做自己,他就會對小師妹念念不忘,對你造成威脅。隻是,主角都是有光環的。嶽靈珊死後,任盈盈便如願以償。
而對于那些心有所屬的人,你能否大度地,一開始就放手,隻要ta開心就好?就像張三豐那樣子,留着郭襄的鐵羅漢一百年,卻不再見一面;像郭襄那樣子,浪迹天涯尋找楊過,不過是期待在江湖上聽到他的消息,卻沒有顯出一副要努力争取的樣子。
畢竟,你開心就好,便意味着有可能一輩子無緣。
所以,大多數人都做不到這一點。他們覺得,一定要努力争取過,才算不留遺憾。
真正的愛,應該是關注愛的人的成長,為ta們生命力的生長而開心。這才是最懂得愛的付出。
隻是,人畢竟是凡夫俗子。大多數時候,愛都帶有自私、占有的成分。所以,他們當然希望愛的人能夠做自己,能夠成長,但如果那會造成失去,他們便會黯然神傷。所謂“知道你過得不好,我就放心了”。
你大概會覺得,我對愛的看法太陰暗了,把愛完全等同于占有。
事實上,人都是天使與魔鬼的綜合體,占有跟奉獻的意識在不斷沖突。隻是,有的人占有的意識強,有的則是奉獻的意識強。
那些跟孩子魚死網破,或者得不到喜歡的人就毀掉的人,都是被占有和控制的猛獸所征服,完全喪失基本理智的人。
相比之下,懂得愛的人,常常能夠戰勝自私及控制欲,為了愛的人的成長而付出。
有個親戚一直在宣揚“女孩子初中讀完就應該出去工作,這樣父母就可以在女兒結婚前收回大量的成本(每個月的工資上繳)”的意識。但實際上,他讓女兒去考研,學鋼琴,從來就沒有阻止女兒深造。
想來,最後懂得放手,讓孩子自由翺翔的父母,都是經曆了艱苦的自我鬥争後,才戰勝了控制欲的吧?
古龍的《武林外史》我隻看過一遍,就記住了白飛飛給沈浪的告别信:“點水之恩,湧泉以報。留你不死,任你雙飛。生既不幸,斷情絕恨。孤身遠引,到死不見。”
大度如任盈盈,當然是聖人一般的存在,讓讀者佩服地五體投地。但白飛飛内心愛與占有的掙紮,更讓讀者因為共鳴而刻骨銘心。因為,我們這種普通人,在愛情上常常會被這種占有還是放手的左右為難而折磨。
因為我愛你,所以放你一馬,讓你跟心愛的人在一起。但是,看着你們秀恩愛,我會撕心裂肺般難受。所以,對不起,咱們一輩子不再見了。
所以,愛是一場漫長的修行。讓愛的人“做你自己”其實是痛苦的,但在持續的修煉中,自私的魔鬼對我們的折磨會越來越輕。那時候,我們會因愛的人活成他們自己想要的樣子而快樂。
哪怕那與我們無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