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化軟件系統平台建設方案?數字化浪潮撲面而來在11月7日至9日舉行的華為全聯接大會2022上,各種創新的産品技術、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數字化轉型實踐成果紛呈,一個超大規模的數字産業生态正在加快構建在數字生産力加速釋放的同時,數據指數級增長也使得數據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數字時代持續創新,特别是在基礎軟件領域的突破,已成為築牢中國數字基礎設施的題中應有之義,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國産化軟件系統平台建設方案?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數字化浪潮撲面而來。在11月7日至9日舉行的華為全聯接大會2022上,各種創新的産品技術、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數字化轉型實踐成果紛呈,一個超大規模的數字産業生态正在加快構建。在數字生産力加速釋放的同時,數據指數級增長也使得數據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數字時代持續創新,特别是在基礎軟件領域的突破,已成為築牢中國數字基礎設施的題中應有之義。
賦能千行百業 數字生産力加速釋放
在煤礦,利用5G實現遠程操控,煤礦工人從井下惡劣工作環境走到井上,在辦公室裡就可以實現遠程采煤作業,大幅改善工作環境,提高整個煤礦安全生産水平;
在銀行,以往需要70多分鐘才能完成結息操作,在部署了基于華為雲GaussDB數據庫的新一代分布式核心系統之後,這一時間可以縮短至20多分鐘;
在汽車行業,長安汽車基于華為雲低代碼平台,實現了全員開發,業務部門快速構建營銷雲圖、計劃排産、業務預算、數據可視化大屏等10多個應用,應用平均開發時間從3個月降低到了9天……
這是我國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縮影。正如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在題為“釋放數字生産力,激發行業新增長”的主題演講中所言,“中國完善的數字基礎設施、千行百業數字化的迫切需求和豐富的ICT人才儲備,正推進行業數字化進入快車道。”
據國家網信辦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1年)》,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截至2021年底,我國已建成142.5萬個5G基站,總量占全球60%以上,5G用戶數達到3.55億戶。全國超300個城市啟動千兆光纖寬帶網絡建設,千兆用戶規模達3456萬戶。近5年算力年均增速超過30%,算力規模全球排名第二。
建立在數字基礎設施之上,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持續深化。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1月7日發布的《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白皮書顯示,截至2022年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55.3%,數字化研發工具的普及率達74.7%。金融業也在加快科技創新,推進數字化轉型。财務報告顯示,各銀行在金融科技投入均持續加碼,在投入金額方面,工商銀行2021年在科技投入方面超過250億元,位列榜首;在投入占比方面,招商銀行2021年信息科技投入超過130億元,占該行營業收入的4.37%,同比增長11.58%。
更重要的是人才的供給。中國每年有超過300萬理工科高校畢業生,為數字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提供了豐富的人才保障。
“對于中國大多數企業來說,數字化已經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必答題。”胡厚崑說,“當前在中國,數字化轉型處在非常好的時間點上。從數字技術和人才供給來看,數字化轉型基礎條件已經具備。”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數字中國,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設立專篇對“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作出重要部署,并提出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
“有需求,有技術,有能力,這些正推進中國進入數字化轉型的深水區,釋放數字生産力正當時。”胡厚崑認為。
數據海量增長 保障安全成重中之重
在數字生産力加速釋放的同時,數據也在呈指數級增長。作為數字時代最核心、最具價值的生産要素,數據正在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新引擎。5G、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鍊、産業互聯網、泛在感知等ICT新技術、新模式、新應用無一不是以海量數據為基礎,同時又激發數據量呈爆發式增長态勢。
國家網信辦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1年)》顯示,2017年到2021年,我國數據産量從2.3ZB(澤字節)增長至6.6ZB,全球占比9.9%,位居世界第二。國際咨詢機構IDC預測,全球數據量至2025年将達175ZB,中國将增至48.6ZB,其中企業級數據量将占69%。
數據在創造價值的同時,也面臨着被洩露、篡改和濫用等風險,給個人、企業、社會甚至國家利益帶來嚴重威脅和損害。
今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的《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明确提出“把安全貫穿數據治理全過程”。業内專家表示,數據安全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成為構建數據基礎制度的核心要義之一。
金融業作為典型的數據規模巨大、數據價值高、數據應用場景複雜的行業,數據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今年5月中國銀保監會公開征求意見的《銀行保險監管統計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明确了數據質量責任,強調數據安全保護。
“這其中提到,在推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銀行數據安全是一項重要的工作,銀行基于數據資産和數據化技術開展金融創新,前提是構建從數據的産生、采集、傳輸、存儲、使用、共享和銷毀等生命周期的數據安全能力。”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信息官高峰此間對媒體表示。
高峰認為,正因為金融數據的高度重要性,監管部門提出強化安全訪問控制和全生命周期安全閉環管理,加強對于合作中的數據安全管理,關注外部數據源合規風險,明确數據權屬關系,加強數據安全的技術保護。數據安全将直接影響到數字化轉型能“走多遠”和“走多穩”。
從基礎軟件突破 築牢數據安全之基
數據存儲是數據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其中數據庫系統作為承載數據存儲和計算功能的專用軟件,是各企業數據工作流程的核心,是助力數據價值釋放的核心引擎。
據中國信通院測算,2020年全球數據庫市場規模為671億美元,其中中國數據庫市場規模為35億美元(約合240.9億元人民币),占全球5.2%。預計到2025年,全球數據庫市場規模将達到798億美元,中國數據庫市場規模将達到688億元人民币,市場年複合增長率為23.4%。
數據庫也是三大基礎軟件之一,但該領域長期以來存在過度依賴國外主流數據庫産品的現象。
銀保監會下發的《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明确,到2025年,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成效,數字化經營管理體系基本建成,數據治理更加健全,科技能力大幅提升,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和風險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目前,金融業解決數據庫供應鍊安全問題已取得初步成效,在确保安全生産的前提下,經多方共同努力,金融機構針對不同業務需求,采取購買成熟商用産品、與專業廠商聯合攻關、自研等多種模式推動解決數據庫供應鍊安全問題。從行業實踐看,部分大型金融機構在核心系統實現了我國數據庫應用突破,取得标杆效應。如工商銀行、建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中信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了我國數據庫技術産品在核心系統的應用。
以GaussDB數據庫為例。據華為雲CEO張平安介紹,作為全球領先的雲原生交易數據庫,GaussDB可以提供高出行業主流廠商45%的高性能、跨中心雙集群RPO=0(數據零丢失)的高可靠以及滿足全球權威信息技術安全性評估标準CC EAL4 級别的高安全能力,更快、更穩、更可信。
據張平安透露,在華為公司内部,流程IT ERP系統中部署GaussDB數據庫後,實現了業務效率的10倍提升;采購履行從90分鐘縮短到15秒,訂單履行從23分鐘縮短到9秒。同時,GaussDB數據庫也已經在中國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等30多家金融客戶的核心業務系統廣泛應用。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首席信息官牛新莊介紹,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新一代分布式核心系統基于GaussDB數據庫,為全行6億多個人客戶提供日均20億筆的處理能力,聯機交易處理效率提升一倍,批處理效率提升33%。在今年9月底的三季度結息中,新系統僅用了23分鐘就完成了原系統71分鐘才能完成的操作。
“這不僅僅是替代,而且是全方面的超越。”牛新莊說。(記者 吳蔚 北京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