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世紀的封建神學

中世紀的封建神學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2 08:31:15

上帝是異化形态的人的本質,早期的古希臘神學和理性主義是相互沖突的,我們講古希臘宗教是美的宗教,蘇格拉底想把這種宗教變成一種理性的宗教,柏拉圖也做了類似的嘗試的都被看作異端,蘇格拉底被處死了,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提出了目的論和理念論,提出一個新的神學學說,但是這樣一種新的神學學說使得古希臘理性開始變質,目的論,理念論,特别是柏拉圖的迷狂說,“理性的迷狂”已經超出古希臘的理性精神。已經摻進一些神秘主義的東西,它們已經開始培養一種宗教神秘主義情緒,它們在讨論神學問題的時候,還是用理性在考慮,但是到了普羅提諾這裡,他已經被看作神秘主義者了。當時的古希臘人看他已經非常不理智了,他經常處于一種出神狀态,據說他要見到太一,見到理念世界很困難,經常打坐、冥想。她一輩子見過六次太一,但是馬上就消失了。從衆神流溢出整個世界,從一神流溢出衆神。整個世界都是通過流溢,所以在萬事萬物上都可以看到神的樣子,這個叫泛神論。

上帝在基督教裡面是人格神,但是在普羅提諾那裡是非人格神,不過他把善的理念淩駕于理性的原則之上。他的真善美,善是至高無上的,而且它隻能通過一種神秘主義方式來接受。太一本身就不再是一種理念,而是淩駕于理念之上的。理念作為抽象概念是可以用理性把握的,但是太一不能用理性把握,所以它淩駕于整個理性之上。這恰恰是基督教的原則,所以這裡講中世紀的神學美學,首先要講神學美學的文化土壤。

第一節 中世紀美學的文化土壤

猶太民族憑借舊約,誇大影響。到公元1世紀,通過新約方式,通過福音書把它的思想傳播開來,這裡面有它的必然性,就是當時的古希臘羅馬文化裡面,雖然有燦爛的文明、藝術、科學、哲學、政治、民主制度、但是有一個緻命的缺陷就是缺乏道德的根基。

當然也有道德,但是基于蘇格拉底提出的美德即知識,有知識就不會做壞事,凡是做壞事就是沒有知識。這基本是古希臘羅馬的道德最終根基,但是道德本身缺乏它自己的根基,因為它要以知識為基礎。那麼我門知道一個有知識的人,并不見得就不做壞事,有的人有了知識,如果沒有道德的話他會作的惡更大。

基督教的原則跟古羅馬有一個很大的不同,伊甸園裡亞當和夏娃吃了知識之樹的果子,就觸犯了上帝的專利。所以被罰下人間。把知識的專利歸結到上帝那裡,人還剩下遵守上帝的律令,遵守道德。道德的根據不是放在知識基礎之上的,而是放在放到信仰上的,道德基于信仰。在人世間就是道德為本,信仰是對彼岸的信仰,跟人世間有一個很大的距離。人在世間生活必須要追求彼岸,那麼它就要按照道德生活。所以當基督教上升為羅馬國教,就強調了這一點,就是道德為本,而古希臘的科學精神和藝術精神,在基督教裡面被當作道德的對立面而被抛棄。

中世紀的美學就是一種反美學的美學,人在世俗生活的一切,包括藝術,美,都被放棄了,都被轉到上帝那裡去了,所以要談美學就隻能是一種反美學的美學,也就是取消人間的一切美、一切藝術、否定人的一切美感和藝術享受,最後寄托于上帝的絕對美。

上帝按照自己模樣來創造人,當然不是按照表面的樣子,而是按照上帝的心靈,按照上帝的精神創造人的。人也是有精神的,那麼就說明人有神性,人在自己的精神裡面可以體會上帝的神性。所以這種美學你可以說它是客觀美學,因為它是上帝寄托在客觀精神那裡:同時又是主觀美學,因為客觀精神,上帝隻能通過人的主觀精神與之溝通,外在的感性的東西,物質的東西、世俗的東西、都不能溝通。但是人有精神,人可以憑借自己主觀的信仰、希望和愛,來跟上帝溝通。所以它即是客觀的美學同時又是主觀的美學。

柏拉圖和普羅蒂諾那裡通過一種主觀内心的心眼,内心的直觀,可以達到上帝,達到神。要處于一種出神的狀态,也就是所謂的迷狂,是通過非理性達到上帝,那個上帝對你來說當然是客觀的,你把你的主觀意識都排除了,才能讓你和客觀的上帝合一。所以到普羅提諾為止,古希臘羅馬美學仍然是一種客觀的美學,雖然已經有主觀的東西。但是到基督教這裡就不太一樣了,基督教這裡已經排除了心靈的迷狂,經過希臘哲學的改造它排斥狂熱,它是一種冷靜的沉思、一種靜觀、靜思、不主張人們受到情緒感性的幹擾。

基督教是一種最高級的宗教,排除了感性的東西、物質的東西、完全是精神的,所以我們把這一時期稱為神學美學,它即有客觀美學成分也有主觀美學成分,它是神學的。

第二節 奧古斯丁(354-430)

一、 奧古斯丁的哲學和神學

奧古斯丁在一神論的名義下克服了柏拉圖理念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對立,上帝是全職全善全能的主體,上帝從虛無中創造了整個世界。他用三位一體代替了流溢說。德爾圖良名言:正因為荒謬我才相信,沒有辦法用理性分析,隻有通過信仰

他這種蒙昧主義恰恰是通過理智有意識地造成的,人地理智認識到人的智慧有限性,然後自覺地把自己地知識限制在自己能理解地範圍之内,在這個範圍之外的東西訴于信仰。

二、 奧古斯丁美的忏悔

普羅提諾認為存在和美是一回事,醜事因為不存在,非存在就是醜,存在就是美,奧古斯丁認為世間存在的東西不一定都是美的,美是來自于上帝,世上萬物它存在着,而隻要它表現出美,就是來自上帝。

醜是上帝創造的,你用世俗的眼光來看,有的美有的醜,但是上帝看到是整個世界是和諧、是美的。所以我們不因為具體的事物醜惡怨恨上帝,因為具體事物的醜惡跟具體事物的美一樣,其實都是微不足道的在上帝的眼中微不足道,離開具體事物上升到彼岸,我們才能真正發現什麼是美。不要以為你看到一個美的雕像,一個美的事物就是美了。你如果沉溺于具體事物,你看到的那個美,很可能是醜的,所以你必須要上升,轉向天主,否則你沉溺于世俗的美,就會導緻犯罪。

我們追求上帝至善至美不是通過迷狂,而是通過信仰,通過愛,這裡不是男女之愛,是你對上帝的一種聖愛,一種心平氣和、理智的、虔誠的愛。信和愛然後帶來希望,信、望、愛,這是他非常強調基督教的三個主題。哪怕你是一個非常堕落的人,你也可以通過忏悔來達到。積極的方面把人提高了,提高的彼岸的上帝精神,消極方面,他把人世間一切的美都否定了,表面上是聖潔的,實際上又是反人性的禁欲主義的傾向。

把美歸于上帝,取消了古希臘審美道路。

三、 象征說

如果你背向上帝去欣賞那麼是醜惡的,但是你要面向上帝去欣賞,那麼它就可以成為上帝的美的一種象征。

基督教強調象征性,把一切偶像全部趕出去,把一切模仿說加以否定。到文藝複興的時候它就把人的形象雕的非常美, 模仿論開始占支配地位。但是在早期的基督教它是象征,這個象征裡面有點模仿,這個是誰,是聖母瑪利亞,那個是誰,那個是某某聖徒,但是這個模仿不是跟對象直接的一緻,而是建立在人的主觀理解之上,所以它又有表現論的因素,象征說裡面即含有模仿論的因素,又包含表現論的因素。

談到象征,就要主要兩方面,一方面它有形象,另一方面又不止于形象,它必須要你用心去體驗,去猜它象征着什麼。這個時期的藝術要表現主觀的東西,但是又隻能夠把這種主觀的東西當作客觀的東西來表現,這就是象征說。

中世紀的封建神學(中世紀的神學美學)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